投稿背后的故事(二)
自找麻烦的“缺心眼儿”
大多数人或许都有这样的心理,参加竞技比赛,竞争对手最好越少越好,尤其是种子选手,这样获胜的比例才越大。但是在今年的金像奖投稿中,却涌现出多位“自找麻烦”的“缺心眼儿”。
抱团儿参战
金像奖是以表彰个人的一个荣誉。但这次金像奖的申报中,也出现了“组团”潮。比如四川就派出了8位无论从业界影响力还是个人艺术造诣上都实力强劲的参评者。他们说,上一届金像奖,四川摄影界成绩欠佳,这一次参评,不是为了他们个人,而是为了向全国的摄影人展示四川摄影界的实力,是为了四川摄影集体的荣誉。
参评不忘服务本色
新疆摄影人郝沛,除了摄影师的身份还兼具着为当地摄影人服务的角色,是一位既能拍照又能服务的“文武”全才,这次他也来参评了。他不仅带来了个人的申报材料和作品,他还带来了新疆当地几位摄影师的申报材料和作品。他说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相比内陆省份,在全国这么高规格的摄影比赛中展示参加的机会都很难得,获奖的难度也更大,但是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态度和学习,他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带动当地摄影水平的发展和提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他不仅帮助朋友亲自将申报材料和作品递交到组委会,还热心地帮助那些材料不全者,翻拍文件,补交材料。
自找麻烦的“缺心眼儿”
人说这个时代人人都变得越来越功利,可在这次荣誉“争夺”战中就有这样的“缺心眼儿”。自己参加比赛,竟推荐他人与自己同台竞技。推荐些实力悬殊比例大的也还罢了,偏偏“自找麻烦”推荐的对手与自己水平不分伯仲。您可能会说有这样的“傻帽儿”?本届金像奖还真就涌现出不少这样高风格的人,难道是追求高手博弈的刺激和快感?不管怎样,祝福他们,更钦佩他们的风格。金像奖评的不仅是艺品,还有人品。
错位申报考自己
这次参评人员还呈现出这样一特点——错位申报。
我们知道一个成了名的艺术家,想要突破自我,是非常困难的,这无疑是对自我的一种挑战。但是这次许多名人在申报奖别时,却使出了“扬短避长”的“险招”。比如擅长拍商业的摄影师这次却以艺术类的参评人员出现,以摄影理论见长者展示的却是他的摄影水平。让我们看到了一群“熟悉的陌生人”。
参评参出新功效
这次参评人员中出现了一些老摄影家的身影,这些摄影家有的已有四、五十年的“从影”经历。这次参评,这些老摄影家还总结出参评的另一个功效——重新认识自己的摄影从业道路和整理自己的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