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赛场》 吴晓凌 摄
对偶然血滴的抓取,一大半要归功于相机技术所能实现的惊人瞬间捕捉力。剩下一小半,可能和自己的性格、思想准备和对摄影的认识有关。
摄影要处理两个大问题:一个是形式技巧,一个是内容意义。形式对应着美,与空间结构有关;意义对应着爱,与时间历程有关。在一张好的照片中两者可能调和,但在拍摄的起点上很难兼顾,就像翘翘板的两端,此起彼伏。我对摄影的形式与技巧这一面不太敏感,对瞬间和细节比较在意,更愿意发掘瞬间和细节背后所隐含的意义。针对这张照片而言,这误打误撞成为“正确”的拍摄方式,因为过分追求形式与技巧,就会以失去决定性的瞬间为代价。在这张照片中,重要的恰恰是瞬间与细节。
瞬间和细节往往因为太“小”而容易被大家忽视。我恰恰又对小的东西比较敏感,相信“小的才是美丽的”。由此引申出的注重瞬间和细节,关注弱者,倾向小人物,感性等等特质,回过头看,在这张柔道照片中多少都有所体现。
具体在摄影工作中,自己也慢慢形成了一个信念:无论面前的场景有多乏味,多不重要,都会有灵光一闪的时刻。我所要做的,就是等待、发现并捕捉这样的时刻。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觉得,人就是靠同样的信念活在世上。在这个意义上,拍摄任何题材,都是在拍摄人生。本着这个念头,无论是小组比赛还是冠军决赛,我拍得都很安静和专注。而这个瞬间,正是发生在一场小组比赛中。
所有这些,大概也客观上促成了偶然的发生。如果一定要总结,自己一直在做的其实很简单:在必然中等待偶然;在偶然中表达必然。前者需要枯坐,后者好像参禅。
我想,偶然和必然,其实是一体的两面。一张好照片,都是在偶然的形式中表达了生命中的某些必然。得到一张好照片,都是在长久的沉闷平淡中坚守到偶然火花的迸现。
在纷繁的奥运赛场上,能够拍到这张转瞬即逝的照片,进而荷赛获奖,给了我人生信念一个意外的注脚,本身就是件相当偶然的事,我只能心怀感激。
除了偶然,摄影还无时无刻不在与局限打交道。
都说摄影是遗憾的艺术,有句很有名的形容:新闻摄影是戴着镣铐舞蹈。我进而想,这个镣铐是新闻摄影自身的属性使然,永远除不下,并不是别人强加的,不妨叫做局限。而新闻拍摄又为什么舞蹈呢?这句话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在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了一句振聋发聩的话:当代中国,每件事的存在都是为了要在一张照片中永恒。我恍然大悟,所谓舞蹈,原来就是在局限中探求永恒的天问。
我想,摄影人的使命,就是在偶然和局限中去追寻生命的必然与永恒吧。那一张张经典的照片,就是在偶然中表达出必然,在局限中触摸到永恒的奇迹的显现。
*******************************
吴晓凌
❖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清华大学外聘教授,专栏作者,影评人。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教授。
❖曾获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一等奖,第5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华赛)金奖,联合国关注贫困全球摄影大赛金奖。
❖微信公共平台viphotos,策划2016年春节“梦·乡”摄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