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在主持当天的讨论时,在两位发言人,安徽省摄协副主席李晓红《巧借摄影力,激活古村落》和中国摄协信息资源部主任吴砚华《 “中国梦”主题影像公益广告》分别做了精彩讲述后,她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了如何面向国外讲述中国故事的感受。
从“观看中国”到“凝望—中法关系五十年”到“国梦—中国的文明与道路”,再到“一条从历史深处走出来的路”,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详实地阐明了如何从事对外报道,怎样挑选有质量的图片进入展览,策展人该做什么事情,策展人是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使大家了解到一名优秀的策展人应当具备以下七个特质:他必须是了解中国历史的人;是对中国文化与传统有很深感情的人;是有影像资源并能把这些资源去伪存真的人;是真正能够读懂图片的人;是了解国际影像语言的人;是有通识、有常识的人;人品好、人缘好,同时能独立思考的人。
一个好的策展人必须对摄影作品背后的时代气息、文化内涵、社会语境领悟与理解透彻,这样才能形成自已的策展主题并逐渐成就自己策展理念与策展风格。一个好的、成功的策展作品是能让人在展厅里流连忘返,并引发问题产生思考的。当然,一个优秀的影像图像策展作品,必定会对推动以影像为视觉文化的社会文明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展览在洛杉矶展出时
1、三千年之中国之现在,我们有幸遇见一次,我们有必须发言的迫切需求,但我们应该怎样发言?
2、中国策展人需要有怎样的常识、耐心和胸怀才能回答西方人提出的种种问题?
3、中国策展人如何锤炼自己的沟通诚意和能力?如何拿出更专业、更有文化深度的展览?
4、中国策展人如何锤炼自己的国际眼光?如何找到通用的国际语言,说全人类都能听懂的话?
5、中国策展人需要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把宣传的意味降到最低,才能把中国真正好东西源源不断带出去,让西方人不至于长时间迷惑在我们红灯笼、舞狮、唐装、功夫、茶等“唐人街”简单、肤浅的符号里;
6、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并不能马上弥补中国与西方的鸿沟,但是怎么能够才让彼此观望更真切一些,不至于偏离更远;
她进一步指出,什么样的照片不受西方喜欢?
1、红光亮、高大全;
2、所谓的视觉冲击力遮蔽了真实的中国状况;
3、简易、粗陋、浅鄙、无文化感;
4、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所谓优美图象;
5、民族、民俗风情庸俗化;
6、与中国的变化、发展、进步无关;
7、无细节、无故事、无温度、无情感、无心灵、无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无一件可以落到实处的事情;
8、不是国际通用语言;
9、不是全人类共同感兴趣关于人性、人道的照片;
任何的展览并不能够影响我们的立场,但是我们可以给世人看到一个个有名有姓的中国人真实的故事。
为什么要做跨国语境下的展览?
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不再属于某个地理范围;艺术展览的必要性——从物理和精神上都跨越边界,去巡游——让语言和文化涌向各个不同方向,拓展视野;好的展览是一座桥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明。#p#副标题#e#
为什么要做跨国语境下的展览?
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不再属于某个地理范围;艺术展览的必要性——从物理和精神上都跨越边界,去巡游——让语言和文化涌向各个不同方向,拓展视野;好的展览是一座桥梁,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明。#p#副标题#e#
《中国: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展览作品
50年代照片
50年代照片










#p#副标题#e#60年代照片










#p#副标题#e#70年代照片








#p#副标题#e#80年代照片










#p#副标题#e#90年代照片









#p#副标题#e#2000年代照片











#p#副标题#e#《回眸与凝望—中法关系五十年》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