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TOP20】摄影的自治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影子 2015-10-13

摄影的自治
 
——2015·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评委感想
 
 
姜纬

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邢磊《江国寂寂》 
 
在《反对阐释》里,苏珊·桑塔格呼吁对艺术的感知(sensual perception)。在日益远离自然的文明里,我们怎么才能学会这一点?
 
桑塔格认为当代人近乎病态地依赖于艺术,希望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有益的东西。这可以理解,她也不反对任何终极意义上的阐释,一切思考皆阐释,但她反对简单化的阐释:把艺术作品视为承载某种社会的、政治的或道德的内容的信息。她认为艺术的最大功能之一就是自治。这的确是更高层面上的功能。人们往往可以通过绘画和音乐理解这一点,却很难以通过文学、摄影或电影理解它。
 
具体到摄影方面,相当长的时期,中国摄影被加载了太多摄影以外的功能,中国摄影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意识形态的垂青。以前是宣传工具,后来是思想解放的载体、勇做时代见证人、历史的注脚、警世的力量、世界的眼睛、普世价值观……无论怎样,这些宏大的建构基本上都是用集体理性或意志作为根基,都是用先验的理念和普遍性的立场作为凭借,以追求真理和客观的名义,有意无意摒弃了个人感性的体悟和融入,摒弃了摄影语言、修辞、技术和形式的训练学习。说到底这是反个人化的观看方式,看似不同类别的摄影作品,多多少少都以同质化舍弃了人的生动、具体、多元的因素。我们强调“文以载道”,强调态度、立场才是重要的,甚至对态度和立场任意拔高,似乎一张照片,有了鲜明的立场就够了,拍什么是唯一重要的,而怎么拍只是雕虫小技,不值多谈,如果有摄影师钻研技术和语言,会被视为玩物丧志。
 
中国当代摄影仍然存在庸俗化的危险,比如,粗制滥造的纪录纪实类摄影蜂拥而上,摄影话语分析或者符号解读时常不知不觉地写成了社会学报告。事实上,摄影话语必须保持着恰当的分寸:援引社会、历史或者意识形态解释摄影的时候,我们不能颠倒过来将摄影叙述为社会、历史或者意识形态的简单例证。摄影文化研究揭示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网络,而不是将摄影作为一个现成的包裹塞入已经贴上工具论标签的方格。

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唐咸英《红地毯》 
某些时候,摄影之中个人的见识、筛选、甄别、勘探恰如其分地证明了社会和历史面貌;而另一些时候,摄影可能与通常的结论或者普遍性的立场出现了分歧,甚至是相互矛盾,摄影往往具有一种令人不适的性质,摄影之中的形象可能将既定的结论或者普遍性的立场撕开一个缺口,进入到另一种视觉景象,或者提出另一种前所未有的发现。
在我看来,这是观察中国当代摄影结构的一幅重要图景。当代摄影的结构是一种充满了张力的稳定性。每一种类别的摄影的特征均可通过比较显示得更加清晰。摄影之为摄影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内部的某种独一无二的本质,而更是在一系列比较、权衡中逐渐构筑起自己的领地。摄影如何异于经济学,异于政治学,异于社会学,异于法学,也异于哲学、历史学甚至新闻——那么,这就是摄影能成为摄影之道了。
庸俗化危险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在如今这样的崇尚技术的时代,技术业已游离了摄影的初衷。当代摄影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技术的进步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摄影师开始正视一个问题:技术赋予摄影什么?关于世界,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关于摄影本身——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技术主义的陷阱是否正在形成?某些时候,强大的技术体系甚至带来了一个错觉——所谓的审美能力是不是可以由绚丽的技术效果覆盖了?显然,如今的技术前沿已经远远超出本雅明对于“机械复制时代”的估计。
技术始终是文化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符号的制作及其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尽管如此,技术从未扮演艺术的主角。数字技术的诞生是技术介入艺术的里程碑事件,这不仅表明了后工业社会对于文化生产的接管、改造和重新规划,而且,技术的意义开始占据前所未有的份额。
迄今为止,摄影仍然是技术刷新艺术的示范区。摄影对于技术的日新月异顶礼膜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摄影文化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相当多的时候,技术植入摄影的真正原因毋宁是后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摄影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地晋升为领跑者,摄影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技术主义往往制造出一种幻觉:光怪陆离的外观掩盖了内容的苍白。事实上,摄影的深处不存在某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或者朦胧未明的状态,急迫地渴望崭新的技术给予再现。相对于生机勃勃的技术领域,摄影领域似乎过于平静。对于摄影文化生产说来,这种对比正在透露出某些意味深长的信息。


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冯立《白夜》
当然,问题不一而足。作为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的评委,在初评和终评阶段,许多问题在大量候选照片中显现,最终评选出来的20个摄影师的照片,并不能标榜代表了中国新锐摄影师集体最高水准。我始终认为这个评选不是封神榜,也不是劳模功绩簿,山外有山,须知平台之外,视线之外,高手卧虎藏龙。思接千载也好,视通万里也罢,人的选择、行动和精神取向如此繁杂,人所处的环境如此多样,摄影的根本热情就是探索我们何以如此。然而,在今天的世界,几乎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的泛滥图像,几乎所有类别的摄影的机巧、平庸以及堕落,照片随时可能被轻视为对事物已知方面的简单复述和摹写,如此情形实际上已使得摄影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被贬损了。
有鉴于此,摄影非常需要自治。简要来说,虽然人们热切渴望通过摄影表达、了解“一切”,人们的感官或许因此得到了扩展和延长,但摄影也可能形成遮蔽,对于大多数人说来,世界仿佛就是摄影所呈现的模样,没有进入摄影视野的事物犹如不存在。但摄影毕竟无法言判万物。自治是平常心和耐心的具体体现,摄影存在到如今,是由文化逐渐构建起来的,它其实并不天生的理所当然,它还是有很多局限的,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摄影并非一块平坦大地,一种普遍被承认的信念,甚或坚实可验证的“真理”,摄影的自由精神不是事实,而是假设,不是天赋,而是工作,是人给自己的一项艰巨的工作,它是一项要求,一个命令,尽管,这样的话比较不好吞咽。因此,所有的评选只是工作的开始,而不是胜利地完成。

TOP20·2015中国当代摄影新锐展 -陈吉楠《新类型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