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百年徕卡一窥

来源:中国艺术报 责编:zss 2013-11-06


徕卡相机一组(北京保利供图)

  从1913年奥斯卡·巴纳克发明第一架徕卡相机(Ur-Leica)至今,徕卡相机走过了100年的历史,创造了相机制造的传奇。徕卡在设计、制造上具有完美精湛的工艺和极高的可靠性,在收藏、研究和限量订制等方面也具有其他相机无法比拟的优势,不仅成为摄影爱好者的首选相机,也是收藏家眼中非常珍贵的艺术品。随着国际拍卖市场高价徕卡相机的出现,让藏家们开始重新定位徕卡的价值,开始思考一个品牌为何在短短100年的历史里能受到众多高端人士的追捧,并成为和艺术品一样高价的藏品。

  徕卡的设计理念和精工细作的风格一直得到全球簇拥者的追捧。当今徕卡设计师Kao Mokunaka这样认为徕卡的设计理念,“让相机尽可能紧凑,尽可能装入所能得到的最大的传感器,让她成为一台真正的徕卡,达到性能和外形元素最大化的统一。 ”早在20世纪初,相机收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就有了萌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相机收藏规模迅速发展壮大,行情也相当可观,可谓天价迭出。到2010年,一部徕卡MP 2黑色版拍出了40 . 2万欧元的高价; 2011年6月,一台88岁“高龄”的德国产徕卡相机,以创纪录的100万英镑拍出; 2012年5月维也纳举行的一场拍卖会上,一部早期徕卡相机拍出了170万美元的高价,成为有史以来最为昂贵的照相机。据了解,中国的古董相机收藏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到上世纪90年代,相机收藏群体已有了一定规模。近年来,收藏古董相机的藏家越来越多,但相比欧美市场,中国无论内地还是香港,对于徕卡相机的拍卖都尚处于不断摸索和开拓阶段。

  近几年徕卡的古董级纪念相机吸引了不少亚洲买家追捧,而且很多创新高的成交价都来自亚洲地区的华人买家。自去年秋季开始,北京保利、香港邦瀚斯、香港仕宏等拍卖公司看准了这个市场,为北京、香港等地区引入专门的稀有古董相机拍卖会,让更多的中国藏家及摄影爱好者把目光集中于这一科技古董收藏领域。2012年秋季,北京保利首次引进“科技古董”这一全新的收藏概念,形成了以徕卡相机为主的摄影器材和古董车为主的拍卖专场。无论是徕卡限量版机型、军用机型、名人使用机型,还是工业生产特殊定制机、徕卡工厂专用机型、原型试用试制型,都逐渐开始进入藏家视野。去年秋季的首届科技古董拍卖会拍品总数为107件,总成交额为551 . 31万元,成交率为58 . 88 %。仅仅过去半年,今年春拍科技古董专场上拍174件,总成交额为1248 . 095万元,成交率为75 . 29 %,在总成交额上实现了翻倍。在今年春拍中,除了东风20相机创造了86 . 25万元的高价,一套徕卡IIIg瑞典三冠版及瑞典IIIf也以63 . 25万元成交。此外,全新爱马仕三头M 9 P限量版套机以57 . 5万元成交, M 6光学技术纪念白金机和M 9 -P维也纳限量版分别以34 . 5万元和32 . 2万元成交。除了徕卡,在我国有良好传承的东风、红旗相机也受到广大藏家的喜爱。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科技古董部高级业务经理蓝晨认为:“今年春季,一些兼顾收藏和实用性的相机卖得不错,还有一些限量版的徕卡,虽然是新生产的,但因为具有唯一性也属于科技‘古董’的范畴。徕卡相机的操作系统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兼顾了把玩、摄影技术和图像还原,而且代表着优雅,这些都是它在全世界受到欢迎的原因。你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用徕卡拍照的人都穿得整整齐齐,甚至打着领带,用类似的、叉腰挺胸的姿势拍照。可以说徕卡将摄影当成艺术创作的工具,拍摄者要观察自然,了解光影,在脑中设定曝光强弱,根据特定的选题去思考,根据这些按下快门。 ”也许喜欢徕卡相机的人其实喜欢的是未知与探索,因为只有在暗房中洗出照片你才知道最终会形成什么效果,这本身就具有极大的趣味性。一些极其罕见的徕卡相机在国外能拍出折合人民币一两千万元的价格,对此,蓝晨表示:“对于崇尚工业基础、工艺的国家的人们而言,徕卡相机是绝对值得他们自豪的。徕卡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和小布尔乔亚的情调,体现的是细致入微的工艺。 ”

  对于收藏人群而言,据有关业内专家介绍,年龄在35岁至55岁的人是最主要的客户群体。国内一些逐渐积累起财富的人会追忆起众人围观一部相机的童年,会对以往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此外,还有一些曾经从事记者的老人也对相机有着极深的情结。(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