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对于摄影人的吸引力十足。大部分人看世博或走马观花或移步换景,也多多少少留下些影像。不过,迄今为止,关于世博的影像,看到的还不能说足够丰富,大量的表象记录与样式重复仍充斥着眼球。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面对世博这样一个有着六七个月持续,关注点又相对集中的大题材,我们到底能用镜头看到什么?看到的,也就是我们需要拍摄的。
常映入眼帘的,或许是那些或宏大或奇异的建筑,是那些日夜间变幻的光影,是日复一日的人流与热潮。这些常规的题材固然也会有佳作产生,但对于留存世博影像这样一个主题来说,似乎又有些表面化和程式化了。
摄影人欠缺的往往是深度思考,往往只会在同样的景致中靠角度和光线的不同来区分优劣,在这个人人都有相机、手机拍照更方便的时节,要想自己的照片不被撞车,唯有深度关注和不一样的视点。看过中国摄影报“视界”版“世博影像”专题刊发的一些不错的照片后,笔者臆想,我们是否能够从游人的角度来结构一组世博的专题;我们是否能够从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的角度赋予自己的图像深层意义;我们是否能够从镜头中看到世博对于上海、对于中国现在和将来的影响与意义;我们是否能够在满足于“我来了,我拍了”和参与各式各样的世博主题摄影评选之外多一些思考并使之“显影”……
相信有更多的摄影人有这样的能力,也相信我们的摄影人能用镜头背后的那双眼睛看到更多、拍到更多,如此,广大观者才能看到更为丰富的关于世博的影像。
//=$row['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