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评论

元阳梯田的照片一定就没戏么

来源:未知 责编:东乡 2010-09-17

   中国摄影报的“话评选,析国展”系列报道中,有一篇《这样的照片容易被淘汰》,在互联网上引发了较强烈的反响,还有媒体就此做了相关报道。我理解,列举这些“容易被淘汰”的照片类型,是主办单位或者到现场采访的撰稿者提醒广大摄影人,同时进一步让评选中的一些问题透明化的举措,其言也善。不过,就其所列的一些以题材为切入点的类型,笔者倒有些不同看法。
  以“容易被淘汰”的照片类型中第一条第一个题材“元阳”为例,且不说拍自这个地域的除梯田以外的其他图片内容和类型,单就元阳梯田这一题材来分析,如果表现手法得当,包括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在内的所有摄影评选都不会将其拒之门外,还很容易引发评委的青睐呢。
  我们见到的采用同样方法拍摄的元阳梯田照片太多了,大家都在等着云雾缭绕或拨云见日时的氛围和光影效果,定会令人视觉疲劳。且在此一翼寻求突破,既要等那种绝妙的气象条件,而且还得自己到场并及时抓住机会按下快门。这又何其难哉。
  我曾见过法国摄影家阎雷早年在元阳梯田拍摄的照片,除了梯田风光外,也有哈尼族等当地少数民族群众劳作的场面。我还见过青年摄影师储璨璨拍摄的一组照片,每一幅中除了梯田的层次、光影之外,都带有劳作者或观赏者甚至拍摄者的身影——即使这样的照片属于浮光掠影的旅途偶得,也别有一番新意。由此,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能用影像的方式将元阳梯田与这片土地上生活的群众相互依存的关系加以恰当表现,如果我们能够对元阳梯田经由旅游开发后的现状等以影像表达的方式有所深思,甚至集中拍摄游人大面积进入后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等,在评选中入围的机会肯定比单体现光影要多一些。
  另外,面对一个题材,怎么拍也是重要的一环,充分调动构思的活力和技术的创造力,定格住既有新意又合乎人们视觉习惯的新鲜的元阳梯田影像来,肯定也会让评委们觉得打眼。
  任何题材都没有优劣之分,评判以元阳梯田为表现对象的摄影作品优劣,还得看作者的想法和技术水准。我期待元阳梯田不光生产绚丽的光影,也能生产一些深度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