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体会员

2014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作品公示(一)

来源:浙江省摄协 责编:影子 2014-07-29

由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2014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以下简称“新锐展”),其宗旨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介我省在摄影创作中有一定成绩,具有发展潜质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中青年摄影艺术家,为中青年摄影人提供崭露头角、展示才华的舞台,为我省摄影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展览采用网上公开征稿和推荐委员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自征稿之日起即受到浙江摄影界的广泛关注。截止7月15日,展览共收到投送的282组作品,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评委会严格按照评审规则进行评审,以下10位摄影师的十组作品入选2014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以姓氏拼音为序)
公示作品:
一、入选作品《味觉中国》,作者:包静昇(浙江丽水)
文字阐释:
该作品是利用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蔬果进行各种切割、摆拼而形成的十五个省的地方版图。有的通过色彩的组合表达地方特色,有的通过食物的种类,有的通过对省份中市区的划分搭配不同的色彩。
灵感来源于舌尖上的中国,再加以重新创新,使用新鲜蔬果更加体现一种时令感。起初,从想法构思到色彩的搭配以及蔬果形状挑选以及食材的选取要花上好几天的日子,跑遍各大超级市场,菜市场等,接着再进行尝试,效果不满意时会全部推翻再重新开始。由于新鲜食材到了第二天有些就会变了颜色,失去原先的一种色泽,所以在经过多次的推翻重置之后,最后一次需要从拼摆到拍摄一气呵成。
对于光线的要求也是严格的,由于条件简陋并没有类似摄影棚一类的地方,所以我通过观察,统一采用了傍晚4点30分左右的光线,以达到光线的统一。
新鲜蔬果的保存期有限,但瞬间的影像却能让新鲜永存,因此我采用了摄影的手段,与平面设计的结合,使其在视觉效果上达到最佳,展现了我对于中国各地方板块的理解与新创,以一种颇具浪漫色彩的表达形式,让更多的人来欣赏与品味。
这些作品旨在体现中华大地由古及今的一种演变和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讲述的长长故事。趟过历史的长河,体现农耕文明的一种传承。
推荐人:王培权 推荐语:
包静昇的这组《味觉中国》,是她的大学毕业创作作品。包静昇就读的是扬州大学的公共艺术设计专业,主修环境艺术设计和平面设计,因此,她的毕业作品呈现出与她所学专业密切关联的强烈的设计风格。包静昇也喜欢摄影,平时也会拿着相机进行创作。用摄影的方法呈现自己的创作构思,自然也成为包静昇的主要手段之一。
包括包静昇很快确定了自己的主题,即利用植物类食物的造型和色彩,以平面设计的构思,将其切片后形成极具设计感的平面构成效果,辅以地域省份版图轮廓,最后以摄影的方式进行呈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包静昇摄影版的《味觉中国》和电视版的《舌尖上的中国》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即在中国这块丰饶的版图上,我们的土地和人民正在源源不断地创造着生机的活力。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我们永恒的话题。无论《舌尖上的中国》,还是米勒的《拾穗者》,亦或是东汉的收割彩陶、侯登科的《麦客》,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的土地和人民,以及他们赖以生存的食物。包静昇的《味觉中国》以平面设计艺术和摄影两种手段的组合,对这一永恒的主题进行了一次颇具浪漫色彩的呈现。我们不必追究这组作品到底属于设计还是摄影,至少,摄影再次为我们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转达,同时也告诉我们,摄影对一个区域的表现还有许多拓展的空间。(王培权文)
作者介绍:

包静昇,女,汉族,1992年10月生,浙江松阳人,毕业于扬州大学公共艺术设计专业,现为浙江工业大学视觉传达专业研究生在读。




























#p#副标题#e#
入选作品:《谁的广告》,作者:刘峰(浙江温州)
文字阐释: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广告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仅时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深刻左右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动态。
因此,人们常以无孔不入来比喻广告强大的覆盖力。一幅幅广告,如同一个现实生活的万花筒,映射出这个歌舞升平,消费奢靡的时代,我生活的地方——温州也是如此,恢宏气派的地产广告,乡村整座房子的广告,目不暇接的明星广告,墙壁旮旯上的小广告,五花八门的招工广告......铺天盖地,广而告之,一切都在充斥着人们的视野,触目所及的广告都是试图要给人最强烈的视觉震撼。
近年来,我随身携带相机游走其间,试图通过有意味的比较和托衬,用镜头观看人们在这些广告牌前的种种表现,或关注或麻木或是被广告,试图揭示消费社会对温州人的传统和生活带来的种种微妙而巨大的冲击和变化。有时候,真的很难想象,在这亢奋与躁动的消费时代,这样的广告会受关注吗?在制造出巨大的繁华表象的背后,留下一片片视觉垃圾,异化为另一种生活的景致。
这些年,我一直希望自己要持续关注一个专题,注入自己的思考和心力,绝不是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我的组照《谁的广告》正是努力表现这一点。
个人介绍:
刘峰: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杭州大学教育系。2005年 入选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2008年 温州市人民政府第七届文艺创作银鹿奖、2012年 第四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金小孔奖。




























#p#副标题#e#
入选作品《谁的书包》,作者:孟鲁平(浙江绍兴)
作品阐释:
城市,催生一切先进文明的中心;民工,提供廉价劳动能力的群体;书包,承载家庭幸福未来的希望。当无数的农民工怀着致富梦拖家带口踏进城市的时候,城市的某些角落便会催生出众多鲜为人知的生活故事。浙江省诸暨市红卫小学,由城郊小学顺应趋势演变为一座民工子弟学校。来自天南地北的孩子,学习、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与城区的本地孩子相比,他们显得更加质朴,更加渴望关爱,乐于沟通。他们中,不少都拥有兄弟姐妹,他们具有共同的血脉,却又呈现出一种似与不似的味道。这是是时间与生活催生的不同个性,不同思想。捕捉他们,便是我的乐趣。2014年4月16日至18日,我在校体育室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摄影棚,邀请这些“书包”以家为单位在课间当一回我的小模特。没有专门的造型指导,只要他们摆好即兴的造型,我就立即按下快门,出片一气呵成。他们只需要在镜头前展现自己,而我,只是一个旁观者。追光逐影的时代,各种摄影技法与创意都令我痴迷。乱花渐欲迷人眼,久而久之,我更愿意用双眼去品味这个世界。特别是这两年轮岗教学期间与民工子弟的相处中,我更能感受到一种不属于这个城市的本真,即使也有家庭的烦恼,即使也有生活的困惑,但只要一回到学校,他们便释放出最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让摄影师感到幸福的时代,因为发展,因为巨变,也许还有某种失去。浮华散去,唯有人性之美。《随迁的书包》没有华丽的摄影技巧展示,也没有表演性的画面诱惑,有的仅仅是简单的记录。
作者介绍:
孟鲁平: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大侣小学教师




























#p#副标题#e#
入选作品:《爆炸时代》,作者:王玉璜(浙江温州)
文字阐释:
无垠的宇宙大爆炸形成太阳系,广阔的地球经历了诡异莫测的无以计数的自然灾害,社会在动荡不安中进行不断的更迭和发展,人类在弱肉强食中得到不断的进化。而今,灿若星辰的人类文明和无尽的欲壑在不断折磨着人们的灵魂。为了攫取身外之物,人们往往以涂炭生灵与破坏碧海蓝天、青山绿水为代价,以满足无穷的欲念......
该组照拍摄于电镀厂的电镀设备、电镀过程和产品及厂房的墙壁、地面等各个细节,以并置方式呈现,暗喻大自然和社会的各种现象……
推荐人:沈珂 推荐人语:
绚烂的画面,美丽的时代,崇高的精神,神圣的信仰,我们这个时代有多少被赞叹的成就和被颂扬的伟业,这些在美丽包裹之下的时代精神,带给我们以及带给未来的是什么,这是作者创作的思考基点,我们不仅从“爆炸”中看到了绚丽图景,我们也从“爆炸”中感受了惊恐和迷惑。(推荐人:沈珂)
个人介绍:
王玉璜,男,1963年6月生,温州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内科副主任医师,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系温州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p#副标题#e#
入选作品:《山》,作者:辛宏安(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
作品阐释:
《山》是一组于2010年开始构思、直至现在依然在进行中的系列摄影作品。这组作品的核心理念,是延续自个人研究生时期即开始关注的“万物有灵”哲学思想下,“物”所具有的潜在“生命”形态、状貌的表现。
第一, 灵感来源:
“山”的概念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是多元且复杂的,它源于自然形态,落于艺术家心中的理想之境。然而事实上,在制作这一组作品的时候,个人是一直尽量避免使这组作品具有任何传统中国山水的影子的。这一方面是出于视觉性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生长于斯的个体,这种传统形式事实上早已渗透于心底深处,因此不必要再去强化,从而避免摄影语言外在的牵强附会之感。
同时,移居杭州之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江南山水之境所给予个人的视觉困惑,也无数次引发深思。它一方面带有对“江南意象”的理想幻觉,同时却又有着对视觉现实的反思,两者结合,就产生了这样一组矛盾的综合体画面。
第二, 对象选择
概念稿确定之后,初期的拍摄选定的是320国道沿线。这条线沿途既有典型的江南田园,又有着大规模的人工改变痕迹。为了表现“山”的固有状貌,以及其凝重的呼吸感,拍摄通常选择在阴天进行。这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其固有色与质感,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风光”的感觉。
第三, 器材选择
在拍摄实践中采用35毫米全画幅数码相机及35、50定焦镜头,为追求大画幅的画质,采用多幅矩阵式连接组合的拍摄方式,以获得最大的像素数和尺寸。
第四, 最终作品
第一阶段完成的作品目前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为实现预期的效果,单幅作品在组合接片、透视调整、输出之后,采用6-9个图层进行叠加,来实现尽可能丰富的灰色色阶以及画面层次。完成后的单幅作品通常在300MB-1.20GB之间,这也是为了后期输出达到最佳展览效果而进行的。作品名称标注即拍摄的大致地理位置。
“山”系列的拍摄目前依然在进行中,这里呈现的,是第一阶段制作完成的数幅作品,同时也是这个系列第一次送出参展。诚挚期待您给出中肯的建议与批评,以便在下一阶段的拍摄中做改进。
个人介绍:
辛宏安,陕西西安人,2003年英国帝门大学(De Mountfort University)硕士预科,2004年英国肯特艺术学院(UCA)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摄影,2006年毕业,同年入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至今,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动画系主任。代表作品及展览:Experience theInvisible》,2005年英国罗切斯特教堂展出、《The Hiddle Secret》,2006年深圳青年艺术家作品展、《The Cross》,2007年平遥国际摄影展、《象花儿一样美丽》,2009年杭州良渚文化村玉鸟流苏9号馆个展、《不可知》,2011年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个展。


























#p#副标题#e#

 
全部入选作品公示名单:

1、 《味觉中国》;包静昇(浙江丽水)
推荐人:王培权

2、 《谁的广告》;刘 峰(浙江温州)
 
3、 《随迁的书包》;孟鲁平(浙江绍兴)
 
4、 《爆炸时代》;王玉璜(浙江温州)
推荐人:沈珂 
 
5、 《山》;辛宏安(中国美术学院)
 
6、 《水.殇》; 余华强(浙江丽水)
推荐人:王培权
 
7、 《曾经沧海》;叶文龙(浙江台州)
推荐人:沈珂
 
8、 《温商的表情》,郑钢锋(浙江温州)
推荐人:沈珂
 
9、 《年少时的梦》,周佳霓(浙江传媒学院)
推荐人:胡晓阳
 
10、《我的日记》,赵扬阳(浙江财经学院)
推荐人:邵大浪
 
7月28日至8月2日在浙江摄影网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摄影人对评选结果进行监督。反映问题应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并提供可查的具体线索。
电话:(0571)87020617 (0571)87039017
邮箱:zjsx@vip.163.com
联系人: 毛小芳 沈 峰
特此公告。
 
             2014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组委会
 
                2014年7月28日
 
 
附:2014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评审委员会:
 
主任:曾星明(《中国摄影报》总编辑)
 
评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立宏(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教授)
 
段煜婷(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艺术总监)
 
海 杰(评论家、策展人)
 
高士强(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教授)
 
2014浙江当代摄影新锐展推荐委员会:(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芯克 省摄协主席团委员、青年时报副总编
 
王培权 丽水国际摄影节办公室副主任
 
卢 广 独立艺术家
 
沈 珂 省摄协主席团委员、浙江摄影网执行主编
 
邵大浪 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恒 父 独立艺术家
 
胡晓阳 省摄协主席团委员 浙江传媒学院艺术学院院长
 
戚 颢 省摄协副主席、宁波《东南商报》副总编
 
矫 健 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
 
傅拥军 省摄协主席团委员、都市快报摄影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