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体会员

中国文联中国摄协赴五大革命纪念地深入生活采风创作

来源:未知 责编:未知 2010-06-11

 

中国文联中国摄协赴五大革命纪念地深入生活采风创作

影像见证历史 影像再现辉煌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国作协文学创作座谈会、第11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提高创作水平这个中心环节开展工作,推精品、出人才、促繁荣,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艺事业的新需求、新期待,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连日来邀请部分摄影家组成5支小分队,分别深入延安、西柏坡、韶山、遵义、井冈山5个革命纪念地开展采风创作活动。
  本次“中国文联、中国摄协2010年赴革命纪念地深入生活、采风创作活动”,旨在争取向全社会推出一批反映伟大时代巨变,描绘人民群众精神图谱的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文艺精品。按照中国文联指示精神,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和实施,由中国摄协具体落实的本次采风创作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参加本次活动的摄影家们的共同感受是,赴革命纪念地深入生活、采风创作这一活动,使大家重温中国共产党经历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学习革命先烈们的光辉事迹和不朽精神,不仅透过镜头看到了当地的“红色资源”,更从老区人民的精神风貌、生活图景中发现了红色精神在今天的传承。摄影家们所到之处,受到这些革命纪念地人民的欢迎,还有90多岁的老红军亲自为小分队授旗,摄影家们倍受教育,倍受感动。摄影家们还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了每个纪念地的奇山秀水及多姿多彩的自然资源,通过发挥摄影形象化的传播特征,势必会对革命纪念地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根据中国文联总体安排,采风拍摄完成后,中国摄协将通过多种形式,向摄影家们征集在5个革命纪念地拍摄的作品,并举办主题摄影展览、出版主题摄影画册等。“会师”井冈山
  6月7日至11日,中国摄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前光带队,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石永亭、宋刚明、翟东风等人组成的小分队赴江西井冈山采风。在江西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鄢平原,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景辉率领下,江西摄影家管华鞍、郭佳胜、李志华、肖光明、刘冬生、燕平等也赶赴井冈山,与小分队“会师”,共同深入生活、采风创作。
  吉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萍会见了小会队一行,向小分队介绍了井冈山丰富的摄影资源。
  在井冈山市市委书记、市长梅黎明陪同下,小分队登上北山,瞻仰烈士陵园并向烈士敬献花圈。小分队参观并采访拍摄了贺子珍故居及贺子珍纪念馆、湘赣革命纪念馆、三湾改编纪念馆、八角楼毛泽东旧居、革命烈士袁文才生平陈列馆等井冈山革命遗址。在革命烈士王佐故居,摄影家们采访了王佐曾孙王华生,并把在此间拍摄的照片现场打印后,签名赠送给王华生,表达对烈士的敬重、对烈士后代的祝福。
  小分队在记录井冈山“红色资源”的同时,还用镜头关注笔架山等“绿色资源”,为井冈山的宣传推广留存下不少影像资料。

  李前光在活动中强调,要按照党中央精神,更加重视摄影的记录功能,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思想内涵,继承和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描绘当代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一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艺精品力作,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凝聚力量,更好地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他还代表中国摄协对参加活动的全体摄影家对这项活动的支持表示了诚挚的谢意。
  截至发稿,井冈山小分队的采风活动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遵义:发现之旅
  6月1日至6日,中国摄协顾问于健带队,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王达军、王争平、周国强等与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主席韩贵群带领的50余位贵州摄影家组成小分队,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在贵州省遵义市采风创作。
  作为五大革命纪念地中唯一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城市,小分队将“红色”和“民族”作为拍摄重点。摄影家们用镜头发现和记录着这座黔北城市的丹霞地貌,红的辣椒,绿的竹海、亮的瀑布等特色,以及“红苗”民族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国酒茅台、水力发电等工业成就。摄影家们说,这是一次对“多彩遵义”的发现之旅,可看可拍,可感可触的东西太多了。
  小分队在仁怀市鲁班镇红军烈士陵园拍摄时,得知一位坚持35年为红军烈士守陵的八旬老人因路滑摔伤后,自发为其捐款,老人深受感动,连声说“摄影家好”。

“以后要多来韶山”
  5月29日至6月3日,由中国摄协副主席张桐胜带队,于云天、于志新、李晓英等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及湖南摄影家朱圣珍、王远荣、熊汉泉、杨力田、龙先强等参加的小分队在毛泽东同志的家乡——湖南省韶山市深入生活、采风创作。
  小分队着力用新视角理解韶山、体会韶山,反映韶山和当地群众的新风貌。小分队向毛泽东同志铜像敬献花圈,并在毛泽东广场拍摄了“90后”新党员入党宣誓和国防大学毕业生毕业的珍贵画面。几天里,韶峰、滴水洞等自然风光,与缅怀毛泽东有关的纪念广场、纪念馆、遗物馆、诗词碑林等景区,韶山市“一号工程”、韶山科技园区等建设新成就及普通百姓生活——多年收集毛泽东塑像的收藏者、“毛家饭店”创始人、为山歌申请“非遗”的老人、韶山学校的孩子,乡村“歌舞团”的精彩表演……都被摄影家们永久在镜头中定格。
  部分摄影家是第一次到韶山,被当地的发展和百姓的精神所打动,当即表示:“这次拍不够,我们以后还要多来韶山。”

走向西柏坡
  5月25日至30日,由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高琴带队,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卢广、刘英毅、梁达明和部分河北摄影家组成的小分队,来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采风创作。
 5月26日适逢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62周年,在这个特殊日子里,小分队全体成员在西柏坡“五大书记”铜像前,与各界人士一起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献花仪式。小分队还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并举行主题研讨会,兵分三路走访拍摄了包括西柏坡镇在内的6个乡镇10余个村庄,以西柏坡为拍摄背景,重点展现了“从这里走向新中国”的历史风貌,深入反映了当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在美丽的太行山下,摄影家们留下了丰富的旅游景致与不平凡的西柏坡人身影。
 许多摄影家是第一次来到西柏坡,他们表示:之前对西柏坡了解比较少,经过几天的拍摄,听到、看到无数震撼心灵的故事。西柏坡是一个对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纪念地,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山川大地都值得我们为之关注。大家表示,要用手中的相机,展现出新时代西柏坡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上所展现出的精神风貌和动人瞬间。

回延安
  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新华社高级编辑陈小波带队,金像奖获得者李泛、朱恩光、黑明、惠怀杰和部分陕西摄影家参加的小分队,于5月21日至25日在陕西省延安市深入生活,采风创作。
  小分队一行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和王家坪革命旧址,重温了革命精神。虽然有的摄影家多次到过延安,但这次采风依然成为大家一次全新体验。凝视着一张张反映历史的图片,端详着一件件承载着革命故事的实物,摄影家们无不为当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动不已。
  小分队分别到延安大学,蔬菜基地,“腰鼓之乡”安塞县沿河湾镇的黄崖根村和工业园区,富县茶坊村医疗卫生下乡现场诊治点,农民摄影家宋占亮家等处采访拍摄。在宝塔山上,摄影家们见到有着“圣地歌手”称号的刘和如老人,拍摄下其潸然泪下演唱革命歌曲的动情瞬间。
  “走在延安的土地上,每到一处,都是一次心灵的震动,一次精神的洗礼。”这是所有参加延安采风创作的摄影家们的共同心声。
( 何卫林 史晓光 许华飞 王妍峰 记者 付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