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体会员

《2010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纪实摄影展》幕后

来源:未知 责编:未知 2010-04-23

 

力量齐聚,爱心永恒

——《2010青海玉树抗震救灾纪实摄影展》幕后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左一)为中国摄协抗震救灾小分队授旗。  匡林华 摄


   4月14日清晨,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
  4月20日,来自地震灾区和抗震救灾一线的近80幅摄影作品,亮相中国摄影家协会阳光大厅。
   4月21日,在料峭的春风中,本次影展的全部作品出现在青海省会西宁街头。
   ……
  地震发生后6天举办影展,在全国哀悼日之际让青海人民切身感受来自抗震救灾一线的众志成城。影像凝聚力量,爱心传递真情。那些散发着感人力量的来自抗震教灾第一现场的图片,汇集成的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国内外首个抗震救灾影展,体现的是中国摄影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展示的是一份属于摄影界的拳拳之心。
  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摄协一直密切关注着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进展。原定4月20日在中国摄协阳光大厅举办的,是反映西南五省抗旱救灾工作的影展,展览开幕日,正巧碰上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
   就在影展筹备工作基本就绪的碰头会那天,玉树震动,全国震动。中国摄协紧急部署,征集展示抗震救灾工作的相关影像,抗旱救灾展览则移师云南举办,那里也是遭受旱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时,中国摄协领导已陆续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来电,关切地询问“我们能为地震灾区做点什么”。
  联系青海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蔡征,他已在前往玉树的路上,送往灾区的是部分急需物资,他希望中国摄协能给予更多援助,与他一样前后赶往玉树的,是20余位自发记录灾情和抗震救灾工作的摄影家;联系中央档案馆,对方立即决定收藏全部参展作品;联系全国各媒体摄影部门,奋战在一线的摄影记者名单及联系方式及时得以掌握;中国摄协紧急发出致一线摄影人的慰问短信。随后,展览约稿工作全面展开。
   许多身在一线的摄影记者,在紧张为单位发稿的同时,利用有限条件,经常半夜上网为影展传送优秀作品;玉树当地摄影家冶青林的手机经常不是打不通就是占线,反复多次后,他终于在深夜用一个小时发来两幅宝贵的照片,因为条件有限,他的网络信号不太好;各个媒体的图片编辑,随时主动发来最新动态图片;青海省摄协辗转多种渠道,在展览截稿的那一刻传来当地摄影人拍摄的真情实意的优秀作品……
   与此同时,展览的背景板、标识等紧张地设计着,阳光大厅有限的空间如何容纳大量优秀作品?布展时大胆尝试利用大厅挑高的空间,以大幅照片从空中悬挂的方式,使得展览更为立体和丰富,展场本身营造的冲击力更为震撼。
   反复调整、更换来自一线的最新的照片,沟通再沟通,研究再研究,尝试再尝试,团结紧张,严肃有序,从照片制作到展示氛围,一切的一切,在尝试中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中国摄协支援玉树灾区人民和抗震救灾一线摄影人的急需物资,已委托或委派专人送往灾区一线。闻听这个振奋人心消息的前方摄影记者和摄影工作者,都在企盼着来自全国摄影人之家的“雪中送炭”。
   当影展在《有难同当》的背景音乐声中隆重启幕,当驻华使馆的外国友人沉浸在玉树抗震一线的感人气氛中,当全场嘉宾一起为玉树灾区的遇难同胞默哀,当一幅幅作品震撼着我们的眼球和心灵……那个色彩鲜红的捐款箱,便成为在场所有人最好的爱心寄托。
  影展刚刚开始,关于全景式记录玉树抗震救灾进程,收集更多的优秀作品,凝聚更强的力量,传递更多属于摄影人的爱心与真情,将成为中国摄协乃至全国摄影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成为大家心中难舍的牵挂。(柴选)

 
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右)向青海省文联副主席张民颁发组织工作荣誉证书。 匡林华 摄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廖奔代表中国文联党组对中国摄协快速反应、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的行动给予肯定支持。 郭玉明 摄

 

中国摄协副主席张桐胜(左一)、罗更前(左三)向中央档案馆副馆长杨继波(左二)捐赠玉树抗震救灾的珍贵影像史料。  匡林华 摄

 
中国摄协副主席邓维(左一)、朱宪民(右一)向参加展览的作者代表蔡征(左二)、邢广利颁发参展证书。  万戈 摄

 
本次影展是中国摄协阳光大厅举办的历次摄影展览中最别出心裁的一次,巧妙利用挑高的立体空间,从顶棚悬垂而下的大幅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冲击着在场每位观者的心灵。  马威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