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至17日,第九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召开。与会的120余名代表围绕“新中国影像记录60年”的中心议题,在摄影术诞生170周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历史语境下,各抒己见,畅谈作为记录工具的摄影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介入与表述,摄影文化与时代发展变迁的广泛互动,记录类摄影的社会价值与社会学意义等话题。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前光,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董耀鹏,广东省文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廖曙辉,中国摄协副主席李伟坤、朱宪民,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理论委员会主任王郑生,长安镇党委委员陈伟文等出席研讨会开幕式。
李前光在开幕词中指出,梳理60年来新中国影像记录的发展,总结影像记录在摄影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展望其在未来社会文化建设中生存、发展和突破的途径,成为了摆在中国摄影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他希望,通过全体与会代表研讨,我们对摄影的研究将会得到深入和发展,随着我们的理论成果逐步对摄影实践产生影响,更多的摄影家将怀着更高的文化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投身对社会现实的记录中,投身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记录中,也必将催生出一批优秀的摄影作品。
李前光撰写的旨在梳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摄影事业发展历程的长篇学术论文《新中国摄影60年》更是在研讨会上引发热烈讨论和积极反响。
董耀鹏在讲话中表示,希望本届研讨会开成一个解放思想、集思广益的会,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会,一个团结鼓劲、振奋精神的会。他相信,通过包括摄影理论评论工作者在内的广大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文艺理论评论工作一定会释放出思想的光芒、精神的魅力和学术的力量,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发挥更大作用,不断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廖曙辉在致辞中表示,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必将推动广东省摄影理论工作的深入发展,必将推动广东从摄影大省迈向摄影强省。
王郑生在研讨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回顾了2007年8月在长安镇召开的第八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以来,中国摄影家协会和全国摄影理论工作者在摄影史研究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果,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报告号召与会代表坦诚交流、密切合作,把理论研究的人才队伍凝聚起来,努力建设一种平等、开放的学术氛围,扎实地推进摄影理论建设,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摄影文化而贡献力量。
本届摄影理论研讨会充分研究和探讨了记录类摄影在摄影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摄影术诞生以来,尤其是近60年来记录摄影的发展、变化与演进的脉络;在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的深远变革下,记录类摄影所承担的作用与功能,生存发展与突破的途径;对当下的影像艺术市场,秉持摄影本体语言方式的记录类摄影自身价值的重新评判和认定等问题。与会代表围绕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摄影事业60年的发展,摄影记录的基本功能,记录类摄影、纪实摄影等概念,记录类摄影应该关注什么和怎样进行,纪实摄影的项目化现象等展开讨论和辨析,集思广益,气氛热烈。
不少与会代表认为,延续上届理论研讨会梳理中国摄影历史的主题,抢救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的影像史料,比挖掘清末民初的摄影史料任务更为紧迫。一些与会代表还介绍了近年来自己身边产生的摄影理论研究成果,对摄影史研究整理等工作提出了不少建议。
会议提出,针对理论评论相对于创作显得滞后,理论研究对于创作的新动向、新特点、新问题关注不够,报刊出版物、网站等理论评论阵地萎缩、新生力量不足等问题,扩大专业性与群众性互补的摄影评论队伍,整合理论评论的社会力量,构建摄影家与摄影评论家经常性联系的网络,开展摄影评论方面的研讨和交流活动,是我们当前亟需去做的。
研讨会组织了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作品展览、历年荷赛中国获奖作品展览、东莞市摄影家与理论评论家面对面的幻灯演示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台湾台中教育大学美术系教授黄嘉胜、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韩丛耀等分别进行了学术讲座。中国摄影出版社在会议间隙组织专家学者对“口述影像历史丛书”的选题和操作方式进行了专题研讨。
研讨会还宣布,李树峰不再兼任中国摄协理论委员会秘书长职务,秘书长一职由中国摄协理论研究部负责人陈瑾担任。
本届理论研讨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省文联主办,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承办,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东莞市文联、东莞市摄协、东莞市摄协长安分会等协办。据悉,中国摄影家协会已与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签约,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从本届起,将连续五届十年落户长安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