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体会员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回望(下)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柴选 黄丽娜 2009-08-28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回望(下)
评选程序严谨科学确保民主与公平


  担任过多次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的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前光在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结束后的总结会上感叹说,这是他经历过的程序最为严格复杂的一次评选;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王瑶则用“指挥有力,评选有序,工作有水平”来概括她首次担当评委的金像奖评选;更多评委则由衷地以稍显绝对化的语气说,没有比这更公平合理的了……

  这些只有在场评委和工作人员能够深切体会的恰当评价,到底包含着哪些内容,其程序的严格复杂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哪些因素保证了评选的有序有力?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的一幕幕或许能解开许多摄影界人士对于金像奖评选的神秘印象,也能让更多人了解这样一项评选的进程确实如评委所说的那样,以学术民主和公平公正为目标,完备而严谨的程序设计和完美处理的各个细节,让评选为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辉煌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书奖获得者陈小波编著的《中国摄影家》丛书(部分) 

 

    不投子的评选

  与传统评选不同,本届金像奖评选现场少了一样重要道具——花花绿绿的扣子,也就是说,传统摄影评选必用的投子方式在这里没有任何涉及。初选的两轮均采用独立填写选票的方式进行,终评则采取按标准独立打分的方式完成。评委表达自己的意愿不受现场以及其他评委的影响,独立填写选票,由工作人员集中统一计票。

  为了让评委们熟悉基本的来稿情况,主办方在创作奖每类每轮评选前,都给予评委一定的时间浏览本轮的参评材料,让大家有充分的时间对所有参评者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其包括作品在内的所有申报材料都进行详细了解。这既保证了投票或打分的快捷准确,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评选更加客观公正。

  其实,在第一轮初评前浏览所有参评者作品及材料的过程中,评委们应该对申报者水平高下等已有了相应基础判断,剩下的就是按照同类比较的原则选择自己心目中的优秀摄影家了。在第二轮初评和终评时,因为入围面逐渐缩小,评委们便能更集中地审慎判定申报者水平。

  从开始到结束,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评选井井有条,没有投子、数子的程序,倒也省下不少时间。最为重要的一点,正如《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柳军评委所说,避免了评委间的相互干扰。

    聊出来的导向

  在理论评论、图片编辑、图书组,评委们一直在专注地埋头读书,连工作人员招呼他们“中场休息”都充耳不闻。评选空间相对狭小,工作相对枯燥,而且文字不像图片能够一目了然,想要充分了解参评者情况,必须耐下心来阅读。即使评委知道某些有一定知名度的参评者的成绩,但也丝毫不敢懈怠,本着对每位申报参评者负责的态度,仔细阅读每份资料。

  当然,评委们也不总“沉默是金”,评选的某一轮次告一段落,或者出现有争议的话题时,大家就会围坐一起进行细致讨论。这些聊天式的讨论颇有意思,话题虽然始自某个奖项或者某个申报者,但起承转合处都是在为中国当代摄影“把脉”,一个人代表着一个现象,一件事自有它的来由,哪些该扬,哪些该抑,评委们议得热火朝天。就最终的评选结果看,这种聊天起到了一定导向作用。

    复议中的民主

  为本届金像奖评选的最大亮点,每轮过后的复议程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优秀参评者不被偶然因素更多左右。至少有其中五六位具备相当实力且在摄影界有重要影响的获奖者,是经历过不同轮次的复议程序才得以一轮轮地笑到最后的。

  每个类别每轮按照一定比例评出入围者之后,紧接着便是复议这项必不可少的程序。首轮初选,只要有评委从未入围者中提出入围人选,经三位评委同意便可进入下一轮评选;进入第二轮初选后,复议则需要有半数以上评委同意才能进入下一轮。于是有意思的场面出现了:某位申报者经由一两位评委提出复议后,该评委便会详尽地解释理由、进行推介,到举手表决时却并不是大家都投赞成票,甚至有人会因一票之差而与下一轮失之交臂。在那样一个充分沟通且评委之间非常熟识的背景下,为了一个入围名额而如此认真地对待,有时候确实让提出复议者的面子受到一定影响,但这样的透明程序,恰恰既保证了充分交流和沟通,也保证了评选在学术意义上的民主与严谨。

  最有意思的是,按照奖励名额120%评选出的终评阶段入围者,在两组评委合为一组按项目对每位参评者打分之前,两组评委还得交叉对另一组初选中的落选申报者进行审阅并提出复议意见。这项审阅程序中,只有另一组评委有权审阅落选者的参评材料并提出意见,本组评委对此前形成的结果则不能产生异议,相当严肃。

  不少评委就某位申报者能否进入下一轮评选进行的争议相当白热化,支持者会从各方面阐释理由,而反对者也会客观提出其欠缺之处,最终还是在充分表达意见后,以票数是否达标来决输赢。

  复议作为国内部分摄影评选中已尝试采用的程序,应值得提倡和关注,但像本届金像奖一样,不把复议放到评定最终结果时、而是设置在每一轮评选中的科学做法,是值得摄影界研究和学习的。柳军认为,金像奖评选的最大民主,就体现在复议程序上,这样才能保证不使任何一位优秀的申报者轻易落选。第二次担当金像奖评委的知名评论家、中国摄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李媚就认为:相比上届,本届评选的民主作风有很大提高,当这样的评委是件很有福的事情。

#p#副标题#e#

 

理论评论奖获得者郑蔚帆编撰的《广东摄影艺术志(1843-2006)》

    计分法的奥妙

  从初评时分两组到终评时的合并进行,专业评委加权计票和计分的做法同样是学术民主和公平公正的保证之一。在两组评委汇合进行终评时,参加创作奖初评的评委为创作奖各类参评者按项目打出的分数均按双倍进行计算,而初评时担当理论、图书、编辑组评选的评委们只按分数本身计算,反之,对于理论评论、图片编辑、图书等奖项进行评选时,该组评委同样享有双倍计分的权利。

  终评时按百分制计算,创作奖评选的分值分配方案为:作品水平55分,论文水平15分,个人思想品德15分,摄影界的影响力和工作业绩15分。而理论评论、图片编辑和图书奖则按照提交作品水平70分、思想品德15分、摄影界的影响力和工作业绩15分的比例来分配。所有评委对每位进入终评阶段的申报者均分项进行打分,最终由专职计分人员进行统计。

  计票和计分环节的创新也是本届金像奖评选值得称道的。专门成立的计票和计分组由中国摄协十余名工作人员组成,初评时两组分别计票,终评阶段合并一处。专门设置的系统实现了全电脑运算,快捷便利。每组计票计分人员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录入员、唱票员、监票员、监录员等组成,三台电脑同时显示,自动计算结果,两小组的计算结果一致即为最终的评选结果。按分数或票数排列取相应名次即可。这个高效的过程,让评委们几乎没有闲工夫,评选节奏十分紧凑。

  一个值得回味的花絮是,本届金像奖评选现场,组委会发现有位工作人员与某位创作奖申报者存在亲属关系时,立即采取相应回避措施,将其调整到理论、图书、编辑组进行计票计分工作。

    新增加的公示

  与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结束后报请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才公布最终评选结果不同的是,本届金像奖评选结束的翌日,中国摄协网站和本报就先后出现了本届金像奖评选结果的公示。公示为期一周,请摄影界和社会各界对评选结果进行监督,并及时反馈意见。作为破天荒的第一次,公示既让参评者很早便知道了评选初步结果,也给了所有参评者接受公众监督的压力。

   这个程序是在评选总结会上,由王瑶评委提议、经全体评委表决通过后实施的。作为一个临时增加的环节,这个提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也让公示将成为越来越多的摄影评选和摄影活动为保证公平而进行的一项必备程序。

  在评选进程中,已经有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评奖处处长罗江华和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顾立群为正副组长的监理组进行全程监督了,加上公示后的公众监督,都是为了让金像奖得主个个都具备“十足金”的素质。

    为未来的建议

  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程序设计严密,且评选前还进行了数轮推演,以保证评选顺利快捷。在评选总结会上,许多评委对金像奖评选本身发表了不少溢美之词。比如王瑶就认为评选本身的权威性、时代性和导向性值得研究。中国摄协副主席王悦评委则认为作为一个成功范本,本届金像奖评选的运作模式值得在更大的范畴内进行推广,以供摄影界借鉴参考。中国摄协副主席张桐胜评委还建议将之作为摄影评选的标本,进行专题研究。

  在评选总结会上,评委们还为金像奖的发展进步提出了一些良好意见和建议,比如:可根据中国摄影界发展现状申请增设策展人奖;评选前的申报材料浏览环节不应该分组进行,而应该让所有评委都全景式地看到全部申报者及其材料,以保证审阅和复议环节能有的放矢;分组评选的分组方式可适当改变;落选者也需要适当公示……

  还有评委建议,所有获奖者的作品应以银盐方式制作成收藏级照片,供中国摄协收藏,作为将来中国摄影博物馆的重要基础收藏,为摄影事业留存宝贵财富。

  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评选和颁奖等虽然早已告一段落,但摄影界的热议等足以让其影响力延续到下一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之时,其中的许多话题也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据说,现在已经有人在分析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的现象及规律,谋着下一届榜上题名了。

 

相关链接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回望(上)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回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