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体会员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回望(中)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柴选 2009-08-19

百花齐放多元包容映现摄坛新潮

线云强作品

  客观地说,在不少摄影人心目中,中国摄影金像奖还是比较传统的。如果见识过本届金像奖全部申报者的参评作品,尤其是创作奖申报者的作品,持传统论者肯定会惊异于作品的琳琅满目、风格多样,惊异于不少具有探索勇气、甚至先锋样式的专题作品也出现其中。

   即便最终荣膺金像奖者多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摄影界宿将新锐,他们中不少人也已在进行着不同于自己以往摄影特质的全新尝试。这种不断突破自身的尝试,正印证着摄影事业的百花齐放局面,印证着摄影在这个大好时代无限的创造力和可能性,更印证着真实而全面的中国摄影界现实生态。

    资深者的创新

  中国摄影金像奖竞争之激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申报者水平均非常高,另外,作为一项以20幅作品或大量学术成果为主,靠各方面整体水准角逐的奖项,其奖励名额也确实有限。尽管一些摄影人坚持以不断完善的同一专题作品为主要成果申报参评,持续近十年且最终成功,但现实的竞争让一些资深的摄影家也不得不试着出奇招妙计,做全新尝试。

  这种尝试肯定存在一定风险,尤其是摄影界对申报者代表作及其风格已非常熟悉的情况下。一位以航拍闻名的摄影家用以两两相对的方式,将汶川地震前后同一景点不同境况的照片编辑在一起申报金像奖,就大部分观者的印象,这些相对朴实的影像与其以往镜头中张扬的大地风采根本无法联系起来。直到仔细看过相关材料后,评委们才更多深知其用意。另一位靠拍摄三江平原风光成名的摄影家申报参评本届金像奖的作品同样不全是美轮美奂的景致,而且包含了家乡湿地四季的风光,甚至人类开发的印迹等。类似尝试,让这些摄影人申报投送作品的价值,已远非欣赏景色或陶冶情操之类能全部概括。

  有位刚刚捧得荷赛奖杯的申报者除选送了荷赛得奖作品中的10幅外,还选择了一组与之异曲同工的各地各种动物眼神的照片。与其他申报创作奖纪录类的参评者对某一时间跨度下的时代记录专题、或优秀单幅摄影作品的集纳相比,这样的作品组合方式也是有一定新意的。

  最终从创作奖商业类中脱颖而出的青年摄影师颜志雄的作品更引起争论,甚至有评委认为他申报参评的作品并不能代表其最高水平,但其将西藏元素的影像和展示时装的照片两两并置拼成一幅的做法,在所有申报者中倒显独树一帜。

  或许恰恰是这样的新尝试,突破了人们对许多摄影人作品的固化认识,也体现了这些申报者永葆活力的创造。

  

李泛作品

    无名者的胆识

  虽然金像奖申报者中名家颇多,但仍有不少摄影界鲜有耳闻的名字,配以具有一定功力的作品,“惊现”评选现场。

  新京报一位年轻摄影记者的申报参评作品兼具清新风格和扎实功底,尽管在诸多名家大作里并不太显山露水,但仍得到不少评委推崇。另有一位在河北某地担任商场老总的申报者,参评作品全是以黑白调子来表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细微事物,当这些细节组合在一起,便给不少评委以“观念摄影”的印象:作者以“偏执”眼光看世界的视角,使得评委们一方面认为其投送艺术类应该更有戏,另一方面对这种探索赞赏有加。还有一位在香港某媒体就职的年轻摄影师,参评作品以“香港没有人”为题,照片无一例外都是香港空荡荡的街道,不难看出作者对城市生活的自我观点。

  从整体看,名头并不那么响亮的申报者,其作品均或多或少经历过全国各地的摄影节等活动的历练。作为金像奖申报者中的先锋面孔,自然引来评委们更多关注。

#p#副标题#e#

颜志雄作品

    思索者的深度

  所有人都不会否认,以地震前后地貌对比的作品来申报金像奖者,明显透射出其对自然力的思考,并力图以影像来直观展现。其他风格迥异于他人的申报参评作品,都有相应观点蕴含在作品中。这种影像表达的思想深度到底如何,影像本身能否与这种思考相映成辉,则是评委们慎重考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摄影界对观念摄影等概念的广泛接受和深入了解,“为赋新辞强说愁”或者图解式的所谓“观念”影像已很难引起大家的兴趣。在诸多申报者提交的传统风格风光照片中,一组现实中被破坏的风景画面显得别有洞天,进而引起评委讨论,一些评委看重的是其对于风光摄影的全新理解。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军旅摄影家线云强提交的作品《天下》,这些航拍作品展示的是普通的城市和乡野风景,其色彩的新鲜感让有的评委幽默地称为“曝光不准”,不过,其阐释作品内涵的文章中表达的对自然和人类生存等话题的看法,作品形式和内容、影像与观点的结合方式等,均有可圈可点之处。这样的思考几经评委讨论,终获认可。

  与创作奖不同,理论评论奖申报者的学术深度超出往届,藏策、孙慨、韩丛耀等一大批学者的研究领域已属跨界进行,他们的独特观点和思想深度也因为媒体广为传播而为大家熟知。正如获奖者藏策在一篇感怀文章中所说的那样,他解构“政治挂帅”的“超隐喻”理论能获好评,恰恰体现的是金像奖的包容胸怀。从鼓励创新的角度看,一些拿相对传统的论著申报者最终与金像奖失之交臂,也在情理之中。

  金像奖鼓励参评者的深入思考,更鼓励摄影人不断创新,突破自己。

    探索者的遭遇

  尽管八方英豪各有神通,尽管更多立意创新者的参评显现出金像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与日俱增,但任何人在获奖名单中的起落都属正常。从评选结果看,获奖者的风格多元基本与申报者作品构成相吻合,一些摄影人凭借颇具新意的作品登顶成功,更成为一段时期以来摄影界热议的话题。
   
  线云强的《天下》一路高歌,最终在创作奖艺术类中得分最高,让一些评委感叹其“受高人指点,功不可没”。据悉,线云强今年5月认真地参观了第三届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展品中体现出的新趋势、新观念,触发了他从自己大量航拍东北的照片中选编一组不同以往视角作品参评的念头。对于这种尝试,他心有忐忑,评委的认可程度应该多少出乎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参评者预料。其实,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艺术类获奖者之一的东哈达,以各种抽象画面来表达环保概念的作品就已获得认可,本届的评选结果是在延续上届的基础更推进了一步。

  另一位创作奖艺术类获奖者李光成选送的两组作品《树影婆娑》和《荷语》拍的虽是普通事物,但其表现手法在同类题材中颇具新意,且此类手法近年来渐有流行之势。还有申报者选送了常人视而不见的题材作品,比如创作奖艺术类获奖者李刚提交的作品《马》,就将骏马的神韵表现相当到位,而且其作品编辑严谨,已获分不少,加上影像表现精到细致,参评前就有评论家们盛赞,评选中更是一路绿灯。

  颜志雄的作品虽有争议,但经过多轮比拼后仍幸运地占据了商业类3个获奖名额之一。多数摄影者的全新探索依旧不那么幸运:或在题材方面把握仍显不足,或在同类题材比拼中略有差距,或作品以外其他项目得分不高……而遗憾地出局。整体来看,创作奖纪录类的获奖者依旧更多靠传统功力取胜,而艺术类获奖者的作品则呈现出多元化的风格。

  无论是参评者、评委还是广大摄影人,都希望中国摄影金像奖能够常办常新,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当下中国摄影界的现状,代表着相当水准,都希望更多全新的摄影人和摄影作品能够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一鸣惊人。

 

相关链接

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回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