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体会员

光影韶华,摄坛长青,邵华同志周年悼念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未知 2009-06-24

 

   光影韶华,摄坛长青,邵华同志周年悼念

    作者: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前光

  时光荏苒,转瞬间,邵华主席离开我们已有一年了。

    2008年对于我们的党和国家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于中国摄影家协会来说,同样不平凡。与党和国家的大局紧紧相连,中国摄影家协会带领全国摄影人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抗击冰雪灾害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北京奥运会等国家重要工作,与全国人民一道同呼吸共命运。而在这一年中,作为中国摄协领导人的邵华主席突然离世,却让我们更加难以忘怀。

  邵华主席逝世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往吊唁,摄影界纷纷哀悼缅怀,许多与邵华主席亲密接触甚至只有一面之交的摄影人纷纷著文,忆及与邵华主席的相处往事,忆及邵华主席的平易近人,忆及邵华主席的坚强执着……一年来,回想与邵华主席共事这些年的点点滴滴,我也与大家一样,每每有不少往事在脑海中浮现。

    2002年12月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邵华将军当选为主席,我被任命为秘书长,有幸与她成为同事。2004年11月,我主持中国摄协全面工作后,更是与她有了密切而又频繁的接触。秘书长与主席的联系,分党组书记与主席的合作,驻会副主席与主席的配合,诸多层面的关系相融,使我成为协会与邵华主席交往最多的人。

    邵华主席为中国摄影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她积极参与摄影组织工作,与协会分党组密切协同,研究决定摄影界重大事项,规划中国摄影事业的长远未来。她利用自己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在全国政协会议等多个重要场合,为摄影事业的前途鼓与呼。她对中国摄影事业的强力推动作用,独特而卓越。

    邵华主席对于摄影艺术的真挚热爱,使同样身为摄影人的我常常油然而生敬佩。从花甲之年当选主席开始,她身体力行地走在各项摄影活动的前面,跋山涉水,起早贪黑……摄影人需要经历的艰难险阻,她从未言退。2006年,邵华主席不顾身体病痛,率摄协代表团出访越南、柬埔寨。访问中,她认真对待每一次会晤交流,拍摄时手臂疼痛就用独脚架协助,为找寻更好的角度,她往往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邵华主席对于生命的坚强达观态度,也总是让我受到巨大鼓舞。2007年11月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邵华主席因病情严重难以出席。尽管如此,我在会前会后数次到病榻前向她汇报会议事项时,她脸上仍然洋溢着乐观的表情。言语间仍关注着大会的筹备、召开等相关工作,对于自己的身体和治疗方案,则从未谈及。

    邵华主席逝世前,我获得特批,到医院用3分钟时间探望她。那时,她已被病魔侵蚀得十分憔悴了,仍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伸出大拇指夸赞中国摄协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00万元的举动,对协会和全国摄影人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赞扬有加。即便在病中,她还委托家人向地震灾区捐了款,并联合全国200余位摄影家一起发出倡议,号召广大摄影人深入一线,参与抗震救灾。

    没想到,在抗震救灾的战斗刚刚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中国摄协的办公场所开始实施置换的日子里,邵华主席的噩耗突然传来。一位视摄影如生命的老人,一位共和国缔造者的后代,一位慈祥而快乐的长者,就这样带着她对于摄影的无限眷恋,离开了我们。

    邵华主席虽已离去,但她对摄影的执着和热爱不断地激励着我们开拓新的事业,她对摄影事业的杰出贡献也将永远铭刻史册。我们将会继续传承邵华主席的精神遗产,为了我们共同热爱的事业,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更大贡献!

    邵华主席活在我们心中,我们活在她的事业中!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专题:永远的邵华

#p#副标题#e#

 

 

邵华主席摄影作品

    邵华同志帮我学摄影

    作者:海军原副政委、中将 冷宽

     冬去春来,邵华同志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

    2008年6月25日,邵华病逝的第二天,在得知她永远离开我们的噩耗后,我匆匆赶去她家中设置的灵堂吊唁。因当天要赴外地参加一项活动,未能去八宝山为其送行和告别,心中始终有些遗憾。岁月流逝,斯人已去,这份牵挂在时空流转之间沉淀了一份挥之不去的关于摄影的深刻记忆。

    2000年10月,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50周年之际,中央派出以时任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团长的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赴朝访问。当时全团20多人,没有随行记者,更没有摄影记者,只有邵华同志一人带着一部照相机,这样,全团的照相任务就落到了她一个人身上。一路上她既要参加各种活动,又要为大家拍照,积极主动,来回忙个不停,常常满头大汗。在参加朝鲜举行的盛大纪念会、参观志愿军总部和朝鲜停战谈判板门店旧址、祭扫志愿军烈士墓等活动时,她都要为每个成员一一拍照,留下了非常珍贵的镜头。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在瞻仰一处烈士陵园时,得知一位朝鲜老人数十年来坚持每天看护祭扫烈士墓的感人事迹,迟浩田同志特意接见了他。迟浩田同志握着他的手说:“您是中朝人民的友好使者,我作为一名志愿军的老兵,代表全中国人民感谢您!”并郑重地向老人行了个军礼。守墓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就在那一瞬间,邵华按下了快门,守墓老人执著而忠诚的美好形象定格在了中朝友谊史册上。

    一天早晨,我起床后到院里散步,看见邵华同志正在院里围着柿子树拍照。当时代表团驻地的院子里有好些柿子树,深秋十月的柿子就像一个个火红的大灯笼,为留影提供了最天然的“收获”背景。

    “给你拍张照片吧!”她欢快地同我打招呼。

    “好哇!”我高兴得几乎是跑过去站在那棵硕果累累的柿子树前。

    直到今天,这张照片都摆在我的书桌案前,每当看到这张照片,那天早晨拍摄的情景就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从朝鲜回来后,邵华同志送给了我装满朝鲜之行照片的两个影集。她还问我:“平时照不照相,都拍过哪些作品?”

    “主要是花卉一类的,荷花拍得多一些。”我说。

    “荷花好啊,‘出淤泥而不染’,荷花摄影可以说是造化之美与艺术之美的自然融合。你把照片拿过来,我们一起切磋切磋吧!”

    当时,我对摄影也还只是稍有些接触。我把自己拍的睡莲样片带过去100多张,每一张她都认真地看,边看还边问当时的拍摄情况。她还谈到拍摄花卉用光的问题,说最好不要用逆光,少用顺光,要多用侧光或侧逆光。她告诉我,拍摄花卉既要拍摄大的场面,也要拍特写,这样更能反映荷花的本质和特点。

    看完照片后,她鼓励我可以考虑出一个以睡莲为主的摄影集。在她的鼓励下,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我背着照相机,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先后到白洋淀荷花大观园、南戴河荷花苑、广东三水荷花大世界、青岛中华睡莲世界等地拍摄。这期间,邵华曾多次看我拍的片子,逐幅讲解,悉心指导。按照她的指点,我对部分照片进行了重拍,直到最终定稿。当我把拟出摄影集的160多张睡莲照片送给她审阅时,她一一过目,而且答应为我作序。她是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主席,本来日常工作就非常繁忙,还要抽出时间为我作序,我觉得很过意不去。尤其难以忘怀的是,她从事摄影工作多年,作为专业的摄影家,面对我这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她非常谦和,每次都是以征询的口吻与我交流,真诚地提出建议,热情地给予帮助和指点。

    在给我写完序后,她非常高兴地说:“全国拍莲花的人很多,但拍睡莲并出版画册的你是第一人,可喜可贺啊!”她当时还问我这个集子取没取名?我提出了几个设想后,她说:“可否用‘莲之韵’这个名字?”我欣然同意。直觉告诉我,这位中国摄协主席不仅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更有一颗体味美的心灵。在对睡莲5年的跟踪摄影过程中,我深深体悟到:睡莲代表了荷花中的精品,睡莲摄影其实就是用艺术方式触摸和彰显莲花最核心的真、善、美之精神,把它做成集子就是想让人们从镜头的视角感悟和传承莲花的纯洁无瑕和风姿雅韵,用“莲之韵”来命名是再好不过的了。

    2006年4月《莲之韵》正式出版后,我举办了赠书仪式,有17位专职和业余摄影的将军参加。在这次活动中,邵华提议在建军80周年之际,组织一次将军摄影展,以将军的视角来展现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共和国当代将军的风采。她还说,将军是国家和军队建设的脊梁,将军摄影应该在中国摄影领域占有一席重要之地,留有一块特别的展示空间。筹备期间,她还就摄影展的中心议题、组委会的组成、约稿等问题,初步做了商定。在她的倡议和努力下,这项活动得到了中国摄协和总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摄协和解放军报向全国发出了约稿通知。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为保证质量搞好这次摄影展,她做了许多协调工作。我记得,当时她多次提到:如何通过将军摄影展,突出反映建军80周年的历史和光辉成就,是纪念建军80周年必须关注的主旋律。为此,她多次与组委会成员交换意见和看法,并就摄影的相关专题做了认真的筹划和研究,同时对各单位如何指导将军们到部队采风拍摄及时提出了建议。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组委会就收到了来自全军各个单位上千幅将军作品。当时我和海军的另一位将军一起到海军部队采风两个多月,从舰艇出航到飞机航拍、从海上训练到岸上野营拉练、从普通一兵到英雄模范等,我们尽可能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交织的视角,拍摄了一批反映海军不同侧面建设成就的照片。待样片洗出后,我选送了100多幅给她看。她非常高兴地说:“这就是主旋律嘛!这就是在反映海军建设和军队发展壮大嘛!看到这些照片我就放心了!”在正式展出前,她又专门组织组委会成员对所有参展作品集中进行一次评议,并就如何充实展览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为充分展示建军80年的历史进程,还专门组织人员到已故的张爱萍等老将军摄影家家中征询照片。

    在她的关心与组织下,在建军80周年前夕,全国首届将军摄影展在中国美术馆如期举行,共有108名将军的300多幅作品参展,受到了军内外的一致好评。就是在这次摄影展上,将军摄影这一新的摄影文化现象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感到,她在担任中国摄协主席期间的工作卓有成效,这其中就包含了最富创意的首届将军摄影展。

    精彩瞬间定格历史,珍贵记忆显影未来。邵华离开我们远行了,她的身影或许渐行渐远,但她对摄影艺术真与美的执著和热爱如同灿烂盛开的荷花,定会成为一道靓丽圣洁的光芒照射在人们心中,激励着现在和未来的摄影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专题:永远的邵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