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第三个“中国文艺志愿者服务日”到来之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纪念日,由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信息资源部,内蒙古公共关系协会,三主粮集团股份公司主办的“三主粮杯”首届穿越中国燕麦谷全国摄影大展启动仪式在北京钓鱼台举行。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党组成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宋明昌,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副巡视员罗江华,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朱宪民,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罗更前,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主席额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副主席于云天,三主粮集团股份公司市场执行总裁唐海东,三主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千亩作业单元一亩地计划项目运营总裁戴建民,中国文化旅游摄影协会秘书长杨新丽,摄影家郝远征,胜影万象(北京)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张笑闻,以及来自光明日报、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人民画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文化报等50余家新闻单位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由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副主任、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信息资源部主任吴砚华主持。朱宪民代表中国摄协致辞。唐海东向来宾介绍三主粮集团有关情况。张桐胜介绍了本次大展的相关情况。吴砚华介绍了本次大展的征稿规则。发布会上,张桐胜还向钓鱼台国宾馆赠送了摄影作品。
记者在发布会获悉,为充分展示燕麦文化,携手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信息资源部、内蒙古公共关系协会共同主办 “三主粮”杯——首届穿越中国燕麦谷摄影大展,旨在鼓励摄影人用镜头定格古老的燕麦种植、加工工具,展现燕麦的种植历史、聚焦燕麦饮食文化及燕麦种植地多彩的民俗特色,把燕麦文化弘扬到全世界。
“三主粮”杯——首届穿越中国燕麦谷摄影大展即日起至2017年4月30日,面向全国摄影人征集反映全国燕麦文化的摄影作品。将精选100幅 (组)摄影作品入展,其中相机摄影作品70幅,手机摄影作品30幅,稿酬人民币各800元。另三主粮集团股份公司还将从来稿中收藏8-10幅作品。
大展启动仪式现场(翁奇羽摄)
启动仪式现场
张桐胜向钓鱼台国宾馆赠送作品#p#副标题#e#
以下为摄影家在燕麦谷相关地域创作的作品









张桐胜 摄

张桐胜 摄#p#副标题#e#
张桐胜 摄
张桐胜 摄

吴寿庄 摄
吴寿庄 摄

张桐胜 摄
张桐胜 摄
诚如张桐胜所说,燕麦谷相关地域风光旖旎、文化璀璨,可拍可摄的题材相当丰富,期待朋友们的大作。#p#副标题#e#



吴寿庄 摄


张桐胜 摄

诚如张桐胜所说,燕麦谷相关地域风光旖旎、文化璀璨,可拍可摄的题材相当丰富,期待朋友们的大作。#p#副标题#e#
相关知识点:

历史上,中国燕麦有很多名字——《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公元前104-公元前96年)在追述战国轶事中提到“簛”,按孟康(三国广宗人、魏明帝时任弘农守)的注释:“簛,禾也,似燕麦”。《尔雅·释草》(公元前476-公元前221年)提到“蘥,雀麦”。晋郭璞注:“即燕麦也(蘥,音yue)。”古乐府“田中燕麦,何尝可获”,推测是混迹田间的野燕麦。这是关于燕麦较早的记载。明代对燕麦多有关注,“雀麦”,即野生燕麦,在荒野中顽强存活下来的植物。
“簛”、“ 蘥”、“雀麦”、“燕麦”、“错麦”、“阿师或迦师”、“埜麦”、“乌昧草” “雀角草”、“破关草”、“杜姥草”、“柝草”、“油麦”……中国燕麦几经蜕变,其名颇有些扑朔迷离。
燕麦在全世界五大洲42个国家栽培,在世界八大粮食作物中总产量居第五位。燕麦一般分为带稃型和裸粒型两大类。世界各国栽培的燕麦以带稃型的为主,常称为皮燕麦。我国栽培的燕麦以裸粒型的为主,常称裸燕麦。
我国种植燕麦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生产省区有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陕西、宁夏、云南、四川、贵州、青海、新疆、黑龙江、辽宁、吉林、西藏,共有210个县(旗)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