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十一”黄金周的第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式开启人从众模式。在这样嘈杂空气中,云南西南部一个宁静纯朴的小县城——巍山,在阳光普照大地时,又翻开了他们闲适的一天。
由云南省摄影家协会、大理州文产办主办的“寻根南诏·品味巍山”走进美丽家园摄影艺术展于2015年10月1日至10日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巍山开展。展出作品530幅。其中,展现巍山风采的作品170幅,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联展作品200幅,云南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新作品展100幅,部分摄影家邀请展60幅。影展期间还将举行民族文化展演、古村落摄影采风及特色旅游推介等内容。此次摄影艺术展,内容涵盖巍山历史、人文、风情等诸多方面,展现巍山多元魅力。
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艺术展以“联展”的方式邀请北京、拉萨、太原、平遥、成都、苏州、曲阜、凤凰等近2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以及云南本土历史文化名城(镇)等地的摄影作品与影展同期展出。在巍山古城便可尽览华夏大地历史文化名城(镇)的精彩风貌。
参赛作品经过初评、复评和三评,最后评选出“寻根南诏·品味巍山”摄影艺术展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六名和入选奖一百名,获奖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巍山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多彩的民族风情、原汁原味的古城风貌、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蓬勃发展的巍山形象等。
据介绍,本次摄影艺术展于6月1日开始征稿,9月10日截稿,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4000余组(幅),名城联展的加入,展品数量及规模均为历届之最。
从照片的质量看,此次参赛作品无论从观念还是形式上都有一定程度的突破,拍摄方法没有无端的炫技,而是用朴实和充满生机的手法来表现拍摄者内心的声音,表达他们的态度和喜好,以及他们对巍山这片热土的挚爱。这些作品,就像参加一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视觉盛宴,代表丰收的黄,来自枝头的绿,跳跃着彝族血性的红,流淌着回族理性的白,以及古城楼褐红表达的庄严,南诏古街青灰代表的古朴……处处彰显巍山生生不息的生命律动。
云南省社科联主席、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范建华,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州人民政府杨宁州长等嘉宾出席开幕式。
“寻根南诏·品味巍山”走进美丽家园摄影艺术展自2009年举办首届以来,已举办两届。摄影艺术展等一系列旅游文化推介活动的开展,助推巍山旅游文化产业和整体形象得到全面提升,实现旅游文化产业从“接待事业型”向“经济产业型”的转变,游客人数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旅游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推动巍山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2014年,大理州巍山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0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24%。
策展人徐晋燕在接受记者采访
群众观看展览
注:从西南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南诏国(738年-902年)的发祥地,到明朝洪武23年(1390年)设立蒙化卫城,再到如今的巍山古城,这座地处云南西部的古老小城,至今依然较为完整的保持了600多年前建城时的棋盘格局,城内绝大部分民居都保留明清时代的历史风貌。原住民对于古老生活中积淀的传统智慧和生活哲学的坚守,是巍山古城古风习习但并不腐朽的魅力所在。
巍山古城城方如印,完整的棋盘式明清古建筑群落的风貌,22条街12条巷贯穿全城、纵横交错。古街两旁遍开小铺,有卖山货的、卖马具用品的、卖香烛纸火的、裁缝店、卖古玩的、茶室、中药铺、做面条的、卖酒的、卖咸菜的、剃头的……不长的古街,满是酸辣咸鲜的市井生活况味,吃穿住用行在这里都找得到最初的风貌。
一等奖 火把节之夜 甸自林 摄
二等奖 菊海 熊发寿 摄

二等奖 印痕 李永星 摄

二等奖 守望家园 李志雄 摄

三等奖 南昭扎染 郝雪梅 摄

三等奖 吉祥彝村 竜懿 摄

三等奖 古窑之光 徐志 摄

三等奖 窗外的风景 杨海洁 摄

三等奖 贺喜 周明清 摄

三等奖 祭祖狂欢 林海 摄

二等奖 印痕 李永星 摄

二等奖 守望家园 李志雄 摄

三等奖 南昭扎染 郝雪梅 摄

三等奖 吉祥彝村 竜懿 摄

三等奖 古窑之光 徐志 摄

三等奖 窗外的风景 杨海洁 摄

三等奖 贺喜 周明清 摄

三等奖 祭祖狂欢 林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