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国际摄影周开幕盛况
Q:朱洪宇老师您好,这次在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周开幕上,第一次出现了邀请摄影家与策展人走红地毯这个环节,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创意是怎么产生的么?朱洪宇: 随着数码时代的到来,人们已经进入到了图片时代。摄影,现在已是一种最容易被大众掌握的艺术形式,全国各地的摄影大展、摄影节比比皆是。作为全国的首都北京,更应该举办具有世界品位、中国特色、北京风格的国际摄影节以进一步提升北京的国际地位、打造世界文化之都。
然而,如何办好首届2013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开幕式更是摆在摄影周组委会头等重要的事情。我们最初设计的开幕式是在晚上进行的,无外乎又是炫丽的灯光、华丽的演出、豪华的酒会等等,反复推敲后感觉这与全国其他地区举办的摄影节开幕式几乎是大同小异,既无特色又无创新,也没有首都北京引领摄影文化的风范,最关键的是还无法使来参加北京国际摄影周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嘉宾互动起来,更不符合中央提出的最新八条指示精神。歌华集团有着丰富的举办大型活动和开幕式的经验,曾经多次举办过北京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设计周等重大开幕式活动。于是,走“摄影之路”红地毯的理念首先被借鉴了过来,这不但能隆重推出摄影家、策展人,同时还可让重要的特邀嘉宾参与进来、互动起来,并且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既节俭又大气,同时还开创了摄影人有史以来走红地毯的先河,结合中华世纪坛狭长的地域特点,办出了首都北京的特色,更重要的是以北京首都的地位能引领摄影文化大气之势。
Q:一般给人感觉走红地毯这种形式,都是出现在电影节,金鸡百花奖这样的大型电影文化活动中,这次北京国际摄影周让摄影家和知名策展人也走上了红地毯,并且在世纪坛这样的地标建筑前举行,能否说明摄影文化在大众文化生活中的崛起?
朱洪宇:前面我已经说过,现在进入了读图时代,特别是数码相机的普及和手机技术的提高,真的把过去胶片时代照相机是贵族人的象征转化为现代的大众人人参与、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如今的摄影,已是一种倍受大众喜爱的文化活动,是从摄影艺术开始逐步转化为摄影文化并融入到大众文化中。但是如果说摄影文化在大众文化生活中崛起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还需要有更多的摄影节、摄影周、摄影月的活动来支撑,更需要有红地毯这样的大众熟悉且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推广。由于红地毯不论是在民间活动还是国家重要活动,都作为重要礼仪形式来表达庄重和热烈的气氛。所以,本届北京国际摄影周借鉴电影节走红地毯的形式,首创请摄影家、策展人步入“摄影之路”,实际上就是对摄影文化在大众文化中崛起起了一个推动作用。
Q:我发现这次摄影周其中并没有摄影奖项这个环节,在下届摄影周打算有引入摄影奖项这个环节吗?感觉让获奖摄影师或在摄影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在颁奖典礼时走上红地毯更能够提高北京国际摄影周在业界的影响力。
朱洪宇:让在摄影领域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在颁奖典礼时走上红地毯肯定更能够提高北京国际摄影周在业界的影响力这一点毫无置疑。在摄影节上颁发摄影奖是所有著名国际摄影节的规定动作,北京国际摄影周从一开始策划就力争创立中国最有影响的、世界各国摄影界广泛参与的、综合性摄影交流活动,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体现世界多元文化影像学术成就的东方摄影文化盛会。
在摄影节上颁发摄影奖项也是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早已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摄影节上颁发摄影奖项首先要有国内外业内的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同时还要有专业的人员配合组成一个权威机构,而且,摄影奖项也不是简单的只有一个奖。摄影节上颁发摄影奖项应该是由多项奖组成的最具权威的综合类奖项,这些显然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对于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来说时间太短是很大的问题。众所周知,首届2013北京国际摄影周是在2013年的六月份才得到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批准举办,从六月份批准到十月份举办,这短短的四个月里,组委会不但要组织出来大规模、高水准的国际、国内不同领域优秀摄影展,同时还要组织出来十多场的不同层次、能满足不同听众口味的摄影论坛和讲座,另外还有举办大众手机摄影大赛和摄影周开幕式等等。因此,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在人手少、专业力弱的情况下,在策划首届摄影周的活动时,就目标非常明确的提出第一届只是集中精力努力搭建和构成了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平台。在今后条件具备和成熟的情况下,一定要与业内的专业部门组成一个权威机构,共同努力打造一个北京摄影周自己的摄影奖项来。

国际摄影大师签名
Q:对于这样一种形式,摄影圈里的朋友都表示认可吗?能不能给我们讲讲在这次开幕式的时候一些有意思的小插曲?
朱洪宇:摄影人走红地毯真的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和认可。刚走完红地毯的当天晚上,马上要出差到外地的著名策展人、金像奖获得者陈小波老师在首都机场给我发来的短信的原文是:洪宇,今天的红地毯环节非常好!庄严而轻松。摄影家都很激动,他们都很感谢你。
将近90岁的老一辈摄影家陈勃老师走在红地毯上是那样的神采奕奕、精神抖擞的,要知道我们一开始是准备着轮椅,打算让陈老师坐着轮椅推着走红地毯的。当听说我们组委会准备让陈老师坐轮椅走红地毯时,陈老师甚至几次给我打电话表示自己能走,我担心走红地毯的时间非常的短,怕陈老师跟不上,所以还是希望坐上轮椅加快速度,陈老师坚持表示如果非要坐轮椅,就不来参加走红地毯仪式了。
另一位大家熟知的著名老摄影家、曾在毛泽东主席身边工作多年吕厚民老师因年龄大、身体不太好,正住在北京医院做身体检查,得到走红地毯的通知后,竟然悄悄地溜出医院直奔世纪坛红地毯,也精神矍铄的行走一趟。听说在仪式结束后,众多好友准备宴请吕老欢聚一场时,竟被医院派人“抓”了回去。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摄影家们看中走红地毯仪式,就连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主席里加尔多•布西也非常的重视走红地毯。国际摄联那可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承认的唯一的国际摄影组织。加尔多•布西他曾7次荣获世界摄影冠军,在所有走红地毯的国内外嘉宾中,加尔多•布西是唯一的一位下了飞机都没去酒店,从机场直接来到世纪坛红地毯现场的嘉宾,而且连出席红地毯仪式的服装都是在车上换的。原计划想让加尔多•布西第一个走出红地毯,就是担心他中午一点半下了飞机,三点半真的赶不到世纪坛,所以才把他安排在最后一个走红地毯。在我安排三大总监已经排队准备开始走红地毯的时候,里加尔多•布西主席终于出现在我的面前,谢天谢地的让我长舒一口气。
由于是摄影人首次走红地毯,太吸引眼球了。许多人都关心的是谁制定的走红地毯的名单?走红地毯的摄影家们的顺序又是怎么确定的?
首届北京国际摄影周开幕式走红地毯的形式很早就确定下来了,但是有多种走红地毯的方案却迟迟定不下来。我是10月19日才被领导认定负责组织走红地毯的工作,之后再确定走红地毯的方案。但是,却迟迟没有走红地毯的人名单,直到10月22日的下午,距开幕式仅有一天半的时间了,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和新华社才真正给我提供了全部走红地毯的人名单。同时,我们马上还需要查找所有走红地毯的人员简介并翻出英文来后,才能提交的主持人手里。有了人名单,如何安排这些顶尖摄影人的出场顺序显然就是个技巧性的事情了,都是摄影大家、著名的摄影人,谁走在前谁走在后不好确定,于是我们把最先走的本届摄影周的三大总监和最后压轴走的国际摄联主席里加尔多•布西确定好,其余的人员一律按照国际惯例,国际嘉宾按英文26个字母排列,中国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列。
到了10月24日北京国际摄影周开幕式的日子,由于我手中的名单里很多摄影大师没有提供手机的联系方式,就要走红地毯了,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些走红地毯的大师们是否在不在北京,能不能出席红地毯仪式。最让人没想到的是,首先出场的三大总监在排队时,居然找不到艺术总监王璜生先生了,问现场的人都说没有看到,音乐都起来了,打电话找肯定来不及了,抱着绝望的心情再最后一眼巡视四周,突然发现在最远处王总监正忙着和别人照合影呐,我箭步冲过去,一把拉起正站队准备合影的王总监快速的回到了备场区,直到这时王总监还一头雾水的不知要做什么,真是有惊无险呀。

国内外嘉宾合影
朱洪宇:摄影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门类,其艺术语言具有通用性、包容性和代表性强的优势,已越来越被国际文化艺术界所重视。巴黎、纽约、汉堡、东京的摄影品牌活动,已成为这些国际性城市的文化交流名片。
今后的北京国际摄影周仍以中华世纪坛为主场地,同时兼顾北京其他相关重要的文化场所,特别要加大北京高校如清华、北大、电影学院、中央美院和各大艺术区如798、竟园等分会场的覆盖面。
具体活动内容包括展览、研讨会、学术讲座、专题活动四大部分。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当代摄影艺术作品的展示和推介,以摄影的方式“聚焦”、展现世界各民族和地区的社会面貌,增进中国和其它国家及地区的相互了解。
在学术上探寻摄影语言与观念的进步,并推介富有天赋和潜质的中国青年摄影师,提升中国摄影在国际艺术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促进中西方摄影间的学术交流,并进一步探索在当今国际新秩序与新格局的形成过程中如何通过摄影艺术来展开文化记录和传播,从而促进和引导公众客观、积极的认识和观察世界。
在内容上更多的关注商业运作模式,运用摄影这一特有的大众普及活动,吸引更多的器材商进行现场展示和体验。同时聚集全球顶级影像制造商和设计团队,展示最前沿的摄影硬件概念设计产品,发布代表了未来主义、时尚标配和科技创新等特征的新产品及新概念。 这更像是一场“概念秀场”,用跨界的方式来展示最新奇、最不常见的产品;引发全民互动参与,并掀起专业发烧圈内新的硬件消费、收藏风暴。
北京是国家的文化中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汇聚了国内外一流的专业摄影机构和人才群体。北京国际摄影周是中国摄影走向世界和与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一个定位于国际性、专业性、创新性和高端化的大型摄影主题活动。北京国际摄影周的举办将进一步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重要作用,并为建设成为世界城市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助力。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将以2013为起点,以一流的水准、饱满的热情、创新的举措,将北京国际摄影周打造成具有“国际水平、中国特色、北京风格”的著名文化品牌,并长期举办下去。
感谢朱洪宇老师能够接受本网采访,祝愿北京国际摄影周能够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