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农民大展获奖摄影师,“感动大地的故事”参与志愿者,来自吉林省的学者、摄影理论家,农民兄弟、媒体代表等参与了研讨会。
本届“感动大地的故事”四个影像单元之一的宁夏上圈组发起人、参与者、著名摄影家王征率先发言,抛出三个引发后面发言者探讨、交流的话题:农民的身份困惑,获奖的农民摄影家还是农民吗?摄影能真实客观的记录生活吗?
针对王征提出的问题。获奖的农民摄影家们也深有感触,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动情的聊起来。
来自温州获得本届农民大展艺术类银质收藏作品的摄影师倪建勇谈起他颇为曲折的摄影经历。因为不愿意操持繁重劳累的农活,重复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年纪轻轻时他便想尽一切办法逃避,去和朋友做生意,梦想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曾经师从中国图片社的著名摄影师学习人像摄影。然而命运捉弄,一次生意失败,使他再度回到农村,继续为梦想打拼,放弃了他所钟爱的摄影事业。10多年不曾触摸相机的他,这次重回“旧地”,居然获了奖,让他倍感意外和惊喜。他说,现在的他生活在城市,但是无论今后生活如何,在农村都有一分菜地留给他,时刻提醒他,土地与他仿佛斯佳丽之于塔拉。
来自河北任丘的摄影师宋朝兴也谈到他从农村融入城市的艰辛过往。
对于具有农民身份证的他们来说,大多都是徒有身份证明,而不再像传统文本中描述的植根于土地的农民。这也是时代发展的现实映证,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农村转城市的进程,对于他们来说,身份的模糊与不确定性,带给他们太多的困惑与思考。
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赵春江在听了农民代表们的发言感慨良多,他现场鼓励一位来自农村的摄影家努力拍摄,勤于思考我国农村正经历的这场变化。
另一位“感动大地的故事”河南黄河滩影像单元的志愿者、河南摄协主席于德水在谈起他亲身参与的这次活动时说,他从事摄影30多年后他又被农民们质朴的语言,朴素鲜活的生活观察角度所震撼。
在这次的研讨会中,摄影家们仿佛抓到了艺术源于生活的元点,获奖摄影师们对于生活对于摄影又多了一重理解,而农民呢,他们或许还会按照他们的轨迹继续着他们的生活,貌似从未被打扰,他们也或许就此改变,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定位。但不论如何,正如摄影理论家藏策、王诗戈们所说,他们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又如何呢?以影像感动自己,用影像传递思想,通过影像打动他人就好。
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部主任吴砚华主持。更多内容,本网将于稍后呈上研讨会视频影像,敬请关注。


研讨会现场 郑壬杰 摄

中国摄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高琴参会 郑壬杰 摄

王征率先发言 郑壬杰 摄

来自任丘的获奖者宋朝兴针对王征的问题发言 郑壬杰 摄

吉林省文联副主席、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赵春江在会上发言 郑壬杰 摄

来自宁夏上圈组的农民 郑壬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