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部不再仅仅是一个以承担图像采集为重点的、简单的图片自产部门,它已经朝着策划、组织、采集、加工、制作、网络出版、流媒体全方位发展的多功能业务中心”,湖北日报摄影部主任杨发维在个人博客里《从生产图片到经营图片——湖北日报视觉的大跨越》一文中这样写道。杨发维和他供职的这家省级党报,正在影像传播方面做着许多很难有可比性的创造与探索。
湖北日报创新整合区域影像产业链
作为一家省级党报,湖北日报在新闻摄影界的活跃有目共睹,作为一个硬性指标的中国新闻奖,该报摄影团队近八年便四次折挂。得益于报社历任领导对摄影工作的重视,得益于团队的传统、士气和干劲,湖北日报从打造摄影名牌栏目入手,进而进军图片网络,尝试“流媒体”制作,开展摄影职业培训,既是因势利导的循序渐进,也是抓住机遇的大干快上。杨发维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我们就是要做事,而且一定要搞大。”
找“焦点”,打造名专栏
湖北日报上马《焦点》版时,正逢国内媒体打造视觉传播科学体系的新闻摄影“二次革命”跃跃欲试之际,许多媒体的摄影部门开始被整合,图片专版也面临新一轮调整与重组。在这种情况下,2004年走马担任摄影部主任后,杨发维决定操作《焦点》这个视觉新闻版面,便需要新的智慧和思路。
《焦点》200期时,杨发维回顾写道:“在信息时代,受电视和网络的冲击,纯粹纪录式的照片已难得人心,摄影的‘表达性’越来越被大众所需要,人们从照片中想看到的,不仅是‘那里发生了什么’……更多是想了解‘这种情形之下人的命运和精神’。”
该报摄影记者田悦认为,生存起来并越办越好的《焦点》版“突破了过去单纯以图带文的报道模式,注重图文并重和互补……《焦点》的影像质量追求光影、构图及镜像的意味性;文字工作也做得很深”,影像与文字的高度融合,更能让新闻报道向立体化、深度化方向发展。
《焦点》版编辑王子毅从操作层面介绍说,该版面既强调新闻性,又强调摄影的专业性,在文字写作上强调生活化,版面上还要有背景链接、专家观点、编辑手记或主持人语等,以更好地与读者沟通。今年3月,《焦点》版报道“火把女孩”姚耀珍时,就从影像呈现、印刷效果等多个角度考量策划,要求记者在弱光环境下拍出天空的层次。后来,这组报道经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获得诸多好评,社会各界的热心捐助,更改善了姚耀珍及其同学的生活现状。
现在,《焦点》以其贴近生活的风格、立体化的呈现和不断创新的做法获得业界和读者双重认可,成为湖北日报品牌栏目和湖北新闻名专栏,更成为一些新闻传播学者研究的对象。
在此基础上,湖北日报摄影部还在经济新闻版面打造《影像点评》栏目,用图片报道加专家点评的方式解析经济现象,在社会新闻版开设《聚焦民生》栏目,关注百姓生活状态,均获成功。
今年5月18日,湖北日报又大张旗鼓地向全省遴选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20位农民和“三农”工作者发放相机,这项名为“农民拍客”的行动鼓励他们拍摄身边事,湖北日报《三农新闻》版开设同名专栏,及时刊发其作品,这也是该报正在打造的新的摄影品牌栏目。
扩“视界”,整合大资源
一切都是应运而生的。湖北省门户网站荆楚网抛来的“摄影频道”橄榄枝,与风生水起的湖北日报摄影部资源结合,便在2009年底产生了立足湖北、着眼世界的全新图片网站——视界网。这个收藏反映湖北发展变化的新闻、资料图片和视频,第一时间对外播报高质量的湖北本地视觉新闻的网站的创立,标志着湖北日报摄影部从图片生产者到经营者的角色转变。
创办至今不到3年时间,视界网已拥有签约摄影师近4000人,每天上传的图片数量也快速递增,不仅满足了湖北日报用图的时效性和广泛性需求,也开始为省内外有关媒体和机构提供图像服务,更实现了该报新闻图片跨媒体运营,促进了摄影记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
在视界网平台上,许多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的主题摄影活动开展起来了,“寻找最可爱女孩”“魅力湖北”“图说湖北”等大型摄影活动迅速集聚人气,获得良好社会影响,也让视界网局面初开,有了一定经济收入。
壮大摄影师队伍,抢占和扩展优质图片资源,则是视界网运营的重要环节。与一般图片库不同,视界网除即时展示优秀作品外,还开设了摄影大赛、楚天摄影家、流媒体、专家点评等许多适应摄影人需求的栏目,兼具影像社区的所有功能。这些栏目中的内容对签约摄影师业务水平和发稿率快速提升的促进作用明显。杨发维针对签约摄影师作品撰写的“专家点评”文章结集成册的《好照片?坏照片?》一书很快就已再版。
大量签约摄影师的辛勤工作和对图像资源的有力整合,让视界网的实力和凝聚力快速提升。通过视界网的投稿平台,湖北省宣恩县新闻中心主任宋文近年来每年都在湖北日报发表图片新闻150多篇,对于这个并不富裕的山区县来说,这样的推广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从满足湖北日报用稿需求,到成为湖北形象宣传的影像平台,视界网创办伊始便得到湖北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的关注和批示。湖北省委外宣办(省政府新闻办)更是很快便直接参与,将其打造成为国内鲜见的由政府主导的省级图片库。视界网与湖北图片库并行后,开设多个县区频道,为地方外宣工作打造新图像平台。这一系列举措,使视界网得到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在更大的层面谋求发展。
视界网编辑徐敏自信地认为,视界网以其权威性和影响力,已成为湖北省区域内的“最佳影像召集者”。
跨媒体,探索新路子
如果说视界网使湖北日报在摄影业务层面实现了报网良性互动,那么该报摄影团队的构想却远非止于此。他们早就关注到都市报风靡一时的“流媒体”,也及时把动态影像采集和传播纳入业务规划。
与其他平面媒体的“流媒体”实践发端于互联网传播不同,湖北日报一开始就将与电视台的合作提上日程,实现纸质媒体、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同步策划与传播,达到一举多赢的专业传播效果。
湖北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曾开办《视界·焦点》专栏,播放的“流媒体”作品就是由《焦点》版的内容发端,经历同期采访和二次编辑制作后呈现的。时任城市频道总监的朱立军曾在视界网研讨会上说:“数码技术发展,使得人人都是传播者,为流媒体发展打下群众基础,媒体间呈现出竞合关系——资源整合,事半功倍,放大了传播效应。虽然照片已不是原来的照片,电视已不是原来的电视,合作已不是原来的合作,但是未来是我们可以预见的未来。”近期,湖北广电总台“垄上频道”也参与整合“农民拍客”影像资源,打造新的栏目内容。
此外,视界网正在着力规划打造电子影像杂志和应用软件程序,以实现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付费阅读视界网图片资源及整合成的相关话题等。为更好地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影像传播,实现图片资源最大化有效利用,视界网还在探索与电信部门的合作。
去年,视界网的优秀摄影作品,由策展人姜纬策划在上海M50艺术园区画廊展出,则旨在为视界网的优质图片资源寻找与国际画廊、图片社等签约销售的机会。近期,同类展览将会在英国举办。
在上海展览期间的座谈会上,新民晚报摄影部主任刘开明感慨湖北日报摄影部的创举之外,更认为视界网客观上“为上海乃至全国的摄影人,搭建了一个值得学习的典型和平台”。
搞培训,着眼于长远
今年4月底,湖北日报摄影部和视界网邀请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摄影与电影系主任安迪·格丁(Andy Golding)、金融时报图片总监杰米·汉(Jamie Han)等来华,在赤壁市举办第二届“跨国摄影培训班”,参加学习的是有志于专业追求的湖北摄影人和视界网签约摄影师。这样高端的国际性摄影培训,正是为了打开湖北摄影人的视野,使其得到最前沿的东西。
视界网成立后,湖北日报摄影部的记者编辑个个都被要求转变成具有良好管理技能和授课能力的指导老师,承担省内各片区签约摄影师的指导、培训和队伍发展工作。随后,各式各样的讲座、培训、交流逐次开展,签约摄影师的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看到摄影培训市场的潜力,湖北日报社又于今年初办齐证照,开办湖北传媒摄影职业培训中心,依职业背景、行业区别、地方特点、年龄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中心开办多半年来,已开展培训近20期,培养学员上千人,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好地团结和服务了湖北摄影人。
从提升湖北摄影整体实力的角度,身兼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培训中心法人代表等职的杨发维更是将这一块业务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湖北的知名摄影家都是培训中心的客座教授,与英国C立方传媒的合作,将让该中心得以方便邀请国外知名摄影师授课,并使学员作品有机会更多的走出国门。
近日,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发起的楚天精英摄影俱乐部宣告成立,该俱乐部的成员,将作为湖北摄影发展的中坚力量,得到培训中心和省摄协的更多关注。
目前,培训中心1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和摄影棚等配套设施正在装修,着眼于湖北摄影未来的许多全新整合举措才刚刚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