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军进北平:记录新生
1949年的春节是1月29日,准备参加打北平的记者们在通县的宋庄度过了一个俭朴、欢快的节日,大家吃着花生、喝着白开水,以胜利的歌声迎接着北平和平解放的到来。联欢会开始,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宣传部长萧向荣将军(也是平津前线指挥部新闻发言人)首先讲话:“告诉同志们一个好消息,我军同国民党傅作义将军达成了协议,和平解放北平,1月31日开始生效。” 顿时,会场上掌声不断,记者们互相祝贺着。当夜,我仔细地检查了相机,光圈、快门、焦距等都很好,胶卷也装上了,这才放心。我使用的两架相机都是德国制造的,一架是上世纪40年代的莱卡M2相机、一架是折叠式120拍16张的相机。我当时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拍好“北平入城式”,记录北平的新生。
1月31日那天上午,我们乘着一辆缴获的美式吉普车,提前进入北平永定门至前门大街观察采访拍摄的地形和路线。1949年2月3日上午10时,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入城式,通过永定门进入了珠市口—前门大街。两旁男女老少手持五颜六色的小旗,人人笑逐颜开,个个扬眉吐气,商店敞开大门,到处贴着欢迎人民解放军的标语。参加入城式的解放军以三辆立着毛主席、朱总司令肖像的装甲彩车和军乐队为前导,首先开进永定门,夹道欢迎的人群里爆发出阵阵欢呼的口号,紧跟其后的是牵引着榴弹炮的卡车。炮兵队伍的出现振奋着每一个人的心,激起欢乐的高潮。清华大学的学生们纷纷爬上坦克,与坦克手分享这幸福的时刻,把事先写好的标语贴在坦克上、重型榴弹炮的炮筒上:“热烈欢迎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入城部队行进到正阳门和北平前门火车站一带,而后从那里直接转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这里,在旧中国是帝国主义的天地,是中国国土上的“国中之国”。中国的军警不得进入。而今,北平解放了,中国人民任人宰割欺凌的时代,和旧社会一样,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北平市民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人山人海,史无先例。成群结队的工人、学生、市民,天刚亮就来到了前门大街;8000多名铁路职工赶到前门车站,清华大学和燕京大学(现北京大学)的2000多名师生,头天晚上就从城外赶进城里,由华北人民政府所在地石家庄来到北平的各民主党派人士楚图南、吴晗、胡愈之、周建人等;访问华北人民政府回北京的各大学教授费孝通、雷洁琼、张东荪等,由清华、燕京两大学入城的教授钱伟长、张奈莨、屠守锷等,都加入到欢迎的行列。北平完全沉浸在古城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狂欢中,整个北平沸腾了!
记录新政协:捕捉有意义的镜头
1949年5月1日,毛泽东指出:“在目前形势下,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加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并拟订民主联合政府的施政纲领,业已成为必要,时机亦已成熟。”
毛泽东对于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可以追溯到他在1945年4月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所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该报告明确提出:为着动员和统一中国人民一切抗日力量,彻底消灭日本侵略者,并建立独立、自主、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一切抗日的民主党派,迫切地需要一个互相同意的共同纲领。那个时候抗战还没有胜利,毛泽东即已开始考虑抗战胜利后建设一个新的中国的问题。对于联合政府要执行一个什么样的共同纲领,也就是建国纲领或建国大纲,早在1940年初,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绘就了一幅未来中国的蓝图: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我是作为华北画报社的摄影记者,被派去拍摄新政协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的筹备会。但因为当时摄影记者非常缺,根本没有今天专项或专职记者的说法。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各界的活动多穿插进行,我也必须在几个活动中间来回穿梭。好在新政协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几个最有意义的镜头都被我捕捉到了。
1949年6月15日,新政协筹备会常务委员会21名委员,除张澜未到会外,都出现在中南海勤政殿。
这次会议,我第一次见到毛泽东主席,并第一次为毛主席拍照。当时,毛主席同筹备会常务委员们合影之后,就坐在室外的椅子上同民主人士谈笑风生。他那种发自内心的微笑吸引着我,我想给毛主席拍一张单人照。可当我走到主席跟前时,我那拍过战争场面的双手,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以至于平时可以随心所欲摆弄的相机也不听使唤了。毛主席看出我有些怯场,他微笑中带着鼓励说:“别着急,慢慢来。”他那一口湖南话很快使我的心情松弛下来,我恰到好处地摁下了快门,果然是一幅让我满意的照片。毛主席的神情相当亲切、朴实、自然。
置身开国大典:
留住精彩瞬间
我对天安门广场一直怀有着深厚的情感。1949年金秋,我胸前的照相机将我个人的命运与这个伟大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我自豪时代赋予了我这样的责任,我骄傲我能成为记录一个国家历史的见证者,我幸福我能为一个国家的诞生留住一个个精彩瞬间。
开国大典的场景,我终生都无法忘怀。那此起彼伏的嘹亮歌声,那如海浪喧腾的昂扬欢呼,那飘浮在空中的激昂广播,那飘舞的彩旗,那高悬的灯笼,那雄壮的方队,那涌动的人流,那洋溢的笑容,以及国旗高高升起时那喜悦的泪水……
1949年10月1日,我作为一名摄影记者,亲眼目睹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记录了这一震撼世界的伟大瞬间。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可以用照相机在天安门广场上任意走动,自由地拍摄当家作主的人们欢腾、跳跃的场面;也可以摄取消灭800万国民党军队的英雄的人民解放军通过天安门广场时矫健的雄姿。那天,只有几个人享受在天安门前拍摄的殊荣。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骄傲。
10月1日下午2时55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大会宣传负责人张致祥(华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站在天安门城楼右侧,右手戴着白手套画着圆圈,告诉广场上参加庆典的升国旗、鸣礼炮、奏国歌的参与者。顿时,雄壮的《东方红》乐曲响彻整个天安门广场。3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毛主席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参加盛典的30多万群众中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欢呼声。我站在天安门城楼前,当毛主席亲手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军乐团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候,当54门礼炮像春雷一样齐鸣二十八响的时候,我的血液沸腾了!广场上无数群众的眼里都含着激动的热泪。
接着,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名单,同时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特此公告。”



首页
来源:天天新报
责编:未知
2012-10-02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847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码关注官方微博
各团体会员微信公众号集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