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伯奇杯”创意摄影大展再创新局面

来源:中国摄影报 陈黎明 责编:未知 2012-09-29

商用专业方向获认可,专家学者跨界当评委,研讨畅想发展新规划

“伯奇杯”创意摄影大展再创新局面 

    经公示并报组委会批准后,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主办,本报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文体旅游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12“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即日揭晓。134位摄影人的154幅作品脱颖而出,分享各项荣誉:创意商业摄影方向收藏作品3幅,创意插图摄影方向收藏作品3幅,其他创意影像收藏作品8幅以及优秀作品140幅。

    本次展览的评选工作于8月15日至18日在大沥镇举行。中国摄协分党组副书记、副秘书长王郑生担任评委会主任,中国摄协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摄协主席李伟坤担任副主任,刘树勇、孙京涛、李孟苏、陈永、陈晓蕙、姚璐、曾璜等国内摄影界、新闻传播界、艺术教育界、广告和时尚传媒界的专家学者与本报总编辑曾星明担任评委。正是由于创意摄影所涉及到的跨行业、跨学科的特殊性质,本次展览的评委构成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跨界”。评选开始之初,大家纷纷表示,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智慧碰撞之下,力争取得满意成果。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本次大展还特邀摄影师、策展人章翔鸥,浙江省摄协主席团委员沈珂等担任观察员。

    本次展览根据创意摄影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在综合征稿的基础上,尝试设立了“创意商业摄影”和“创意插图摄影”两个专业方向,吸引了不少职业广告摄影师、媒体插图摄影师等投稿参评,这一针对创意摄影作品实际应用、关注其创意摄影的商用价值的改革获得评委专家的认可。据悉,这也是国内首次设立针对职业广告摄影师和媒体插图摄影师的创意奖项。

    本届大展自今年3月启动,7月31日截稿,在2011首届“伯奇杯”的成功举办获得品牌效应的基础上,收获来稿24479幅,参与人数比上届增加了30%。为进一步提升这项国内首个全国性创意摄影项目的学术品位,进一步尝试探索创意摄影的边际和分野,摸底创意摄影在国内的现实生态,本次大展除接受自然来稿外,还有针对性地面向商业摄影师、媒体图片编辑、插图摄影师等人群进行定向征稿。

    评选结束后,组委会专门召开研讨会,针对举办两届以来的“伯奇杯”创意摄影大展的发展前景及创意摄影的定位等展开学术讨论。评委们针对评选结果及所有参展作品反映出的当下中国创意摄影的现实生态,对参评作品的质量进行了客观评价,对创意摄影的概念、学术分野以及市场定位、市场价值等问题展开研讨。在肯定了参评作品所体现出的创意生命力的同时,评委们也提出了国内的创意摄影思维、表现手法甚至是创意理念、创意教育等层面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刘树勇评委提出,创意摄影其实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它的最终目的会直指商业用途,通过“伯奇杯”这个项目来开发中国的创意摄影市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陈晓蕙评委则是将本次展览中反映的现状与当前创意教育联系起来,倡导将“伯奇杯”发展建设成为一个推动国内创意思维进步的“挖池养鱼”的工程。评委们普遍认为,未来的“伯奇杯”展览,要更着力于开发挖掘商业摄影师、广告公司设计师群体和在校大学生人群,他们的创意思维在当下是最具有代表性和最活跃的……研讨会讨论的已不只是参评作品的技法和软件的使用,所涉话题深刻且充满智慧,由创意摄影谈开去,发现更多可利用可发展的契机,让未来“伯奇杯”的发展方向更为清晰,其间的诸多论点足以引发摄影界、广告界、媒体传播界甚至是教育界更多关注与思考。评委们还就创意摄影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邹伯奇(1819—1869)是清代科学家,广东佛山南海大沥泌冲人,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撰写的《摄影之器记》成为世界最早的摄影文献之一,被世人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为纪念邹伯奇的重要贡献,体现创新精神,弘扬培育“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精神,推动全国创意摄影的发展,发掘推出富有创新理念的摄影新人,“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作为常设品牌将持续举办下去。

    2012“伯奇杯”全国创意摄影大展颁奖典礼及展览定于10月11日至18日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悦·美术馆举行,大展作品集同期首发,欢迎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