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 张国通:不容忘却的历史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未知 2012-07-07

     时值“七七事变”75周年之际,身在日本的我国著名摄影师张国通仍在继续他的反战斗争,仍在为受到日本侵华战争迫害的中国人民做着自己的努力。以影证史,以影存照为使命的我们,用自己的方式纪念这场令中华民族不容忘却的历史,用我们的方式向为了不让历史重演的和平人士致敬!

日本传真(二)
                  
志村“忏悔”的启示

    说起关于战争反省的话题,人们常常拿日本和德国作比较。
    是的,同样是二战法西斯战败国的日本和德国,差距怎么那么大呢?
    1970年12月7日,大雪过后东欧最寒冷的一天,刚刚对捷克、波兰进行国事访问后,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故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勃兰特的“这一跪”,被誉为“欧洲的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表现”。这一跪,淡化了饱受纳粹蹂躏的波兰人民沉积在心底里的愤怒,他们为勃兰特的举动感动,为德国重返欧洲,赢得自尊,回归正常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还回到日本。
    继2009年8月10日与日本外务省进行过首次交涉后,2012年7月2日上午,8名二战中国劳工受害者遗属再次与日本外务省就解决日本强掳中国劳工谢罪、赔偿问题进行交涉。最后的结果是,日本外务省外交官仍然以“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中中国已经放弃了赔偿要求”为由予以拒绝。而关于这个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多次指出日方的对此解释是非法的、无效的。
    中国受害者遗属们满怀一腔愤怒走出了日本外务省。

    2012年6月28日,我们抵达日本大馆,91岁的志村默然人在烈日下迎接我们,与走下巴士的劳工受害者遗属一一拥抱握手。他是日本北海道人,画家。我们是十几年的老朋友。许多年来,我们每次来到日本,他都与我们一起参加活动,即便是酷热难耐的暑天,冰天雪地的北海道荒野,他也一次没有拉过。作为曾经的二战期间日本鹿岛公司的监工,他犯下了虐待中国劳工的罪行,直接参与焚烧的中国劳工就有15人。是良心的发现,让他步入漫长的“忏悔”历程,最终坦陈“埋藏心底50年的秘密”,于1995年开始用自己的画笔完整地描绘出包括自己在内的日本监工们当年如何虐待中国劳工的罪恶,并把这些画作公之于世,在日本,在中国的北京、天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地,一场场展出、演讲,作证。他说,他是在用自己的全部心力,去为自己当年的罪行“谢罪忏悔”,一直到走进坟墓。于是,他获得了中国人的谅解、宽容和尊敬。昔日的“敌我”成了今天的好朋友。
就在走出日本外务省大门的当儿,我突然想到,我会把志村老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年为他留下的写真整理出来,送给外务省的外交官并转送给他的上司们。因为,远的不说勃兰特,就是普普通通的日本老人志村默然人,能不能给当今的日本政府以启示,该怎么样对待中国战争受害者,怎么样承担起日本政府的战争责任?!


 “当年我们就是这样对待中国劳工的。”6月29日,志村向从日本各地赶来的观众讲解他的画作。 张国通 摄

 
6月30日,志村向中国战争殉难者谢罪祈祷。张国通 摄

 
 志村和一批新认识的中国劳工遗属成了好朋友。张国通 摄

日本传真之三

必须发出的声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75周年。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这一天,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和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起点。
    纪念这一天,在于铭记国耻,在于铭记历史,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穿越75年的警示,是对历史的深沉回望,对未来的积极思考!
    纪念历史,或者面对正在被亵渎的历史,我们必须有发出的声音!

 
2012年6月28日晚,东京后乐日中友好会馆,40多年从事日中友好事业的著名日中友好活动家、日中协会理事长白西坤一郎会见花冈事件访日团时讲到:“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必须深刻反省。如果那些具体的带给战争受害者的遗留问题得不到解决,又怎么谈得上以史为鉴,谈得上日中友好!”张国通 摄

 
2012年7月2日,中国战争受害者劳工遗属与日本外务省交涉,向外交官远山茂递交“致日本首相野田佳彦要求书”。张国通 摄

 
2012年7月2日,30名中国战争受害者遗属在日本国会抗议,要求日本政府谢罪赔偿。张国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