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像奖评选看中国摄影现实生态”系列报道之四
一个奖项的荣誉感与关注度
张蔚飞的简历上写满了自己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几乎能得到的所有荣誉,这位年过花甲的知名摄影家、图片编辑,如今依然奋战在浙江日报图片总监的岗位上。他最后一次郑重申报参评的,就是中国摄影金像奖。最终,他以无可挑剔的实力,荣膺这一奖项,在为自己的职业摄影生涯增加分量最重的荣誉之后,也给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增了光添了彩。
像张蔚飞一样申报中国摄影金像奖的知名摄影家和其他业界知名人士,从未像第九届时这样踊跃和热闹。名家云集、竞争激烈、获奖比例最低,这是媒体报道的用词。当所有金像奖获奖者名单公布之后,无论获得奖项的还是没有获得奖项的,才会真正明白那些用词背后的深义。
事后了解的信息是,许多摄影家在报与不报的问题上纠结了很久,名气越大实力越强的摄影家越慎重,除了各自约略不同的心态中的细节,更多的是因为这项荣誉的亮闪闪与沉甸甸,因为金像奖越来越高的关注度和传播度。
成就奖是新起点
从未申报过中国摄影金像奖的摄影家梅生认为,许多早有定论的摄影家申报并获得金像奖,证明了这个奖项的分量不同。
固然,参赛获奖是一个摄影家尤其是早期摄影家成长的必由之路,但让许多早不参赛多年的名人重新整理材料、选择作品、填写表格、征询推荐并积极参与的奖项,很少有能与中国摄影金像奖比肩者。
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王建军说:“有人说名家获金像奖是实至名归,从另一个方面看,证明金像奖对职业摄影师、一线摄影师的吸引力更大了。”
不用说那些连年“金像榜”上题名的常客,最有意思的是,曾经在10余20年前曾以新锐之气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提名,如今名声显赫的资深摄影界人士集中申报,更是借这一奖项的检验让自己的金像奖荣誉,以无可辨驳的实力熠熠生辉。
很少参加摄影比赛和评选的金像奖获奖者雍和在颁奖晚会现场的发言中强调,感谢金像奖,让他的照片更有力量。金像奖获得者陈锦曾固执地认为自己的摄影方式和创作理念不大适合得奖,但评委们的慧眼识珠,让他数十年来的努力和坚守有了“生逢其时”的感觉。
作为第九届金像奖获奖者中为数不多的颇具实力的新面孔,刘瑞新面对金像奖时更多有自己的思考:“金像奖在肯定一位摄影家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像奖不是终点而是起点,金像奖既是荣誉更是责任,金像奖不是光环而是动力。”这应该代表着所有获奖者,包括功成名就的获奖者的心声。
摄影人永远“在路上”,摄影永远“在路上”,谁也不会把这一荣誉当成休止符。
团结的力量
在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现场,终身成就奖获奖者顾棣面对全国直播的电视镜头深情地说,这既是山西摄影界的光荣,也是河北摄影界的光荣。山西是他的工作地,河北是他的家乡。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真诚的话语,让金像奖的集体荣誉感表露无遗。
金像奖颁奖后,四川、上海、湖北、河南、河北等地媒体迅速刊发了本省有数名摄影界人士获得这一摄影艺术领域最高个人成就奖的消息。四川省摄影家协会网刊发的一篇题为《金像奖,四川摄影观察》一文则借王达军、王建军、陈锦三人获得金像奖的丰收局面,深度分析了四川摄影的发展脉络:“四川摄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一座金字塔,这些四川摄影家们响亮的名字让它的高度毋庸置疑。于是,我们便无法忽视它的宽度和厚度。正因为此,四川摄影的力度才更加深远、更加牢固。”
有报道称,“大获全胜”的省份实力不容小觑,“团结就是力量”。其实中国摄协各团体会员在金像奖申报与获奖的暗中较劲,从未停止过,而且远甚于对全国影展、中国国际影展等荣誉的看重。
申报有技巧,选将需动员。除了有不少自己申报者外,许多省级和行业摄协的负责人,还亲自动员本地本行业有实力的摄影家积极申报,参与角逐,为本地本行业的摄影界争光。有的地方和行业还会分析其他摄影界人士的申报情况,对其获奖概率等进行预测,事实证明,尽管不是团体赛,但合理的搭配和选择有实力的摄影人申报参评,可以保证本地本行业在各个奖项中全面开花,也会给在金像奖榜单上以集体实力傲视同侪增添重要的砝码。
那些批评的声音
随着更多的开放式媒介平台出现,随着中国摄影金像奖的关注度提高,近年来,中国摄影金像奖与其他奖项和活动一样,在受到赞誉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不同见解和批评声音,这些意见和建议更成为业界人士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作为一项颇受关注的荣誉,作为摄影艺术领域个人成就的最高奖项,没有批评无形中就是在削弱其关注度。正是因为有了更多的批评,才能让那些纠结在获奖者和业界人士中的话题有更明晰的可能。金像奖组委会和有关专家的及时回应,更让这种学术探讨趋于理性和学术化。
王建军说,这些摄影师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使金像奖这个平台更加专业、含金量更高、艺术上更纯洁:“我们想用作品把这些负面的东西抵消掉,我们要注入艺术上的纯洁性。”
这样的话语是许多申报或未申报金像奖的摄影人的心声,也是一份对于中国摄影金像奖发展与前行的厚望。
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虽然已经落下帷幕,但关于金像奖延展话题的讨论远远不会结束。正是不断的关注与传播,中国摄影金像奖才在备受关注中,引发摄影界更多的思考。作为中国摄影现实生态的一个缩影,金像奖引出的那些话题,正是中国摄影人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深入的研究和科学的论证。至于荣誉本身,在这样的大课题面前,就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