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说——这是荣誉,更是前行的动力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未知 2012-05-29

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奖者说——
这是荣誉,更是前行的动力  

    第九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不少是金像奖荣誉榜上的常客,用“资深”二字可谓实至名归。深圳企业家摄影协会执行主席王琛2004年曾获得过第六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提名、2009年获得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创作奖,本届斩获图书奖,“跨界”锦上添花。人文地理摄影师姜平走遍了世界七大洲五大洋,他9次踏上南北极挑战生命极限,曾获得第四届、第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提名,此次“卧薪尝胆”12年之后再次申报,果然一举中的。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陈海汶,获得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图书奖,此次又获得创作奖。本届金像奖创作奖商业类唯一的获奖者王敬民,理论评论奖获奖者韩丛耀都是连续两届捧得金像。陕西摄影家孙晋强则是继福建摄影家石广智之后连续三届获得中国摄影金像奖。
  本届金像奖图书奖获奖者王达军是国内西部风光摄影最早的实践者之一。1992年他曾获得过第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他回忆说,当时在部队,自己选送了一组20张放到16英寸的西部风光作品参评,获奖以后还被部队授予二等功,有家企业专门奖励了一台尼康F3相机给他。后来,他转业到《四川画报》社一直工作至今,出了很多本画册。之所以获奖20年后再申报金像奖图书奖,就是想证明如果摄影家的编辑能力有所提升,反过来会令自己的创作有更大的空间和实力,在拍照时就会不再盲目,减少偶然性,增加有效性。

 

朱洪宇 摄

 

万戈 摄


  已经在新华社工作了30余年的军事摄影记者王建民,一出道就与军事摄影打上交道。他曾获得过首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提名、首届中国新闻摄影金眼奖、首届解放军新闻奖等。说到为什么时隔八届再次申报参评中国摄影金像奖,他坦言,自己这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想了一个心愿。在所有获奖者中,只有他的作品时间跨度是最大的,从上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一直拍到2011年的反恐演习,几乎涉及历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每张照片背后都有令人难忘的故事。王建民说:“摄影是我的职业,更是我的事业和生命。近40年一直无休的拍摄,我积累下60余万张底片和数码影像资料,数百次经历急难险重采访任务。获得过四五百张证书,二三百个奖杯,但只有这个摄影界的个人成就最高奖我觉得最沉重,它是对我近40年摄影之路的褒奖和肯定,是对我个人摄影成就的高度认可,也可以说是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届金像奖创作奖纪录类获奖者张国通,20年来始终把镜头对准中日战争遗留问题,全身心投入“为历史作证”的跟踪纪实拍摄,用影像为那些无助的人呐喊,为他们讨还公道。他说自己来自基层,能拿到金像奖是对他这20年从事这项工作的极大肯定和支持。虽然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依然被日本政府掩盖,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但战争受害者对日诉讼还将继续进行,他今后还会继续关注下去,把此次荣誉作为自己前行的动力,用镜头继续为历史作证。
  作为本届金像奖创作奖艺术类获奖者,已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肖吉地此次是“梅开二度”。只不过上一届投报的一组彩色作品最终和金像奖相差一步之遥。他曾在2007、2010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和中国第13、14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上获奖无数,但摘取金像桂冠,可以说是多年的追求。“我对自己的作品有自信,此次就是报着一搏的心态。”他最终凭借一组独特的慢门拍摄的大海题材黑白作品如愿以偿。肖吉地表示,他还将在拍摄手法和构思上继续创新,争取用多种方法探索风光摄影的新路径。
 中国摄影金像奖终身成就奖是对老一辈摄影家的最高褒奖。获得这一奖项的84岁高龄的老摄影家顾棣说:“首先我要感谢党,党把我从一个农村娃娃培养成一名共和国的摄影工作者。我16岁开始从事摄影工作,在摄影道路上已经行走学习了近70年。再次我要感谢我的四位老师,沙飞、石少华、郑景康和吴印咸,是他们教会了我什么是摄影,如何摄影以及摄影的意义和价值。我目前从事的红色摄影历史的研究整理与我这四位老师的悉心教导是不分开的。沙飞老师在病中还叮咛我要注重对摄影资料档案的保存和整理。最后我要感谢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给了我这么高的一个荣誉,我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值了!但我并不会满足现状,在有生之年还希望能尽绵薄之力,为我喜爱的摄影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同样获得终身成就奖,拍摄过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老摄影家钱嗣杰对金像奖组委会授予他这么崇高的荣誉表示感谢。他说:“中国摄影金像奖是中国摄影艺术界的最高个人成就奖,得到这个奖,我非常高兴。武当山是个美丽的地方,能够有机会来到这里参加中国摄影艺术节这一盛事,我非常高兴。希望年轻一代的摄影工作者在摄影艺术道路上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未来是属于你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