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观地观世界,读山读水读人生”
最为武当人喜闻乐见的,想必便是“自家”的瑰宝、造化的馈赠。这片丰厚的热土,以通透豁达的胸怀,承载着山的雄奇与妩媚,恣意着水的轻灵与静谧,包容着雾的变幻与妖娆。于是,在武当文化广场、金街和银街这些公共场所,主办方特意安排了首届“太极湖杯”武当国际摄影大展获奖作品展和第二届“太极湖杯”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展的作品展出。
2008年6月,中国摄协和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共同主办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展,分四季进行作品征集、评选。2011年3月,由中国摄协与湖北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湖北武当太极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家携手,再次主办2011“太极湖杯”中国武当山摄影大展。两次大展的造势,吸引了全国各地摄影专家及爱好者云集武当山,于春夏秋冬四季问道武当,于悠然中定格那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于神圣中刻画那气势雄伟的9宫9观古建筑群、玄妙飘灵的武当武术、庄重典雅的道教仙乐和源远流长的养生文化,去感悟它的玄妙、空灵和神韵。通过展览,摄影人和当地市民在充满道教太极元素的文化广场、武当山脚繁华的金街银街赏遍武当四时之景,坐拥春天的青峰滴翠、繁花似锦,夏天的飞瀑高悬、绿意如墨,秋天的天高气爽、红林褥地,冬天的冰峰雪树、银装素裹。
无论在索道游客中心展出的“武当山与紫禁城·神权与皇权的对话”——周梅生摄影作品展,还是在太子坡和逍遥谷展出的武当风光摄影展、艺术名人与武当摄影展,这些展出场所更亲近自然,在终年不绝于耳道法自然的晨钟暮鼓、天籁之音的激荡洗练下,用影像描绘着鬼斧神工的天然画卷,山水灵气和人文创造之壮丽恢宏。
武当山下,群英荟萃,太极湖畔,饮水思源
600年前,明朝永乐皇帝开启了“北建故宫,南修武当”两大国家工程,600年后,“南水北调”工程浩浩荡荡展开。鲜为人知的是,武当山特区辖区内的丹江口水库本身就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水源地,为体现这一时代特色,本届艺术节特举办武当“太极湖杯”饮水思源创作之旅“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全国摄影大展,大展由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中国摄影》杂志社承办,在武当山码头回顾“南水北调工程”,汇集南水北调工程珍贵的影像,展示相关城市生态生活景观。
策展:“各派掌门”的国际范儿
相比往届摄影艺术节,本届艺术节吸引了众多摄影界“大腕”的关注,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大理国际影会等四大摄影节庆的“掌门人”张国田、段煜婷、王培权、鲍利辉和知名国际策展人李嫣、李树峰、姜健等聚首武当,精彩创意,开阔视野。这些策展人欣然受邀,不计成本,自掏腰包制作展览,力求将视觉语言呈现极致。
大多数策展人乐见的是把视野延展至国际,倾向让本土吸纳更多的海外来风。李嫣带来的5个展览皆出自5名美国摄影师之手,多与景观摄影有关。“有生命的风景”——布鲁克·杰森作品展将日常生活中最平俗的景致制造成审美对象,“我渴望的山”——大卫·格兰特·比斯特作品展,同样是对风景的描述,带来的却是来自远方的灵感、力量、敬畏和惊叹的来源,“让风景成为艺术”——约瑟夫·霍夫莱纳作品展独辟蹊径,捕捉到意想不到的自然之美,“支离破碎”——布鲁斯·海利作品展展示了作者漫游到世界各个角落寻找惊鸿一瞥的壮美景色,“天文台”——劳润·萨米温作品展则把人物的真实和想象并置。这样的艺术探索与呈现让人多有所受益。
段煜婷带来的“无畏的天才”——道格·曼纽作品展用影像语言委婉道出硅谷中工程师、企业家和风险投资者鲜为人知的故事。另一个展览“河内呼唤”——格雷格·吉拉德作品展曾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展出过,照片来自于吉拉德最新的出版物——《河内召唤》。照片展示了这座600万人口的城市罕见的发展方式。
张国田拿出的则是第19届奥地利超级巡回展获奖作品展和“美丽新视界”——加里·霍尔曼作品展,前者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图景,解析了数码摄影的各种可能,后者则让人从虚构的风景照中折射出令人愉悦的张力。此外,“观望”——高鸿勋摄影作品展、“晋商大院里的女人与大漠”——李伟光摄影作品展、“杨家将·缺”——赵永胜摄影作品展这些打着晋文化独特烙印的作品也一同亮相。
“泸沽湖老祖母”——白金龙摄影作品展、“湿海”——邸晋军摄影作品展、“青年”——邸晋军摄影作品展、“肖像”——杨斌摄影作品展、“独龙族”——林添福摄影作品展,这些打着鲜明印记的展览由鲍利辉推出。值得一提的是,林添福的作品被藏家当场收藏。
此外,《大众摄影》新经典风光摄影展、“看中国”——《中国摄影》杂志55周年纪念展,以及中国摄影出版社推出的“文化的边缘”——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克里斯·雷尼尔作品展,中国摄影展览中心推出的“松树就是人文主义”韩国摄影师高元在作品展,中国摄影信息中心带来的“光@网——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品牌栏目群展”各有说道,内蕴丰富。
群展:多元中的新鲜
古老朴素的道家精髓在行云流水动静结合中,活跃形象地演绎着一个“和”字。在如此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展览中,各家都抛出看家本领。
随着中国摄影艺术的发展和普及,中国摄影家协会团体会员的数量不断扩大,专业实力与日俱增。在本届摄影艺术节上,团体会员首次举办展览,展示他们的摄影成果。
而院校摄影展代表一种摄影艺术探索的方向,也是未来摄影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本届摄影艺术节上“中国高校青年教师摄影艺术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作品展”、“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学生摄影作品展”、“‘新锐影像’——太原理工大学摄影专业作品展”、“华光摄影学院学生作品展”、“执像而求”——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学生作品选展等展览,给本届摄影艺术节注入了更多年轻的活力。
本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可谓“高手云集,竞争激烈”,284人参评,仅30人获奖。尽管很多人落选了,但并不影响他们对金像奖——这个中国摄影界最高个人成就奖的追逐和热爱。许多参评者虽然未摘得殊荣,但纷纷在本次艺术节期间举办展览,期待通过与广大摄影人交流而不断进步,这凸显了中国摄影金像奖这个巨大舞台的感召力,也显示摄影这门艺术的无穷魅力。
在本届摄影艺术节上,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红色摄影人的展览,又有来自全国多所院校的学生的作品展示;既有国内知名影展,又有来自国际的优秀展出,多元的展览,既为摄影艺术交流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也体现出了艺术的传承与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