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新华社资深记者戚恒谈《驻外记者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责编:小A 2012-04-18

    18日14:30,在新华社新闻大厦107会议室,新华社摄影部原驻美资深记者戚恒畅谈《驻外记者的机遇与挑战》,分享他的点滴心得,鉴赏他被美国国会博物馆收藏的画册照片,探讨驻外记者的必杀技。

    戚恒在谈到取景和编辑的说:看到景色,眼睛先眯一下,那时才是镜头拍出来的感觉,一般来说,光圈开到最大,往回缩三级是成像最好的光圈。我当编辑的时候用一张白纸挡住照片,只留九分之一,慢慢扩大,可以找到独特的剪裁角度。很佩服以前的老编辑,直接上裁纸刀,咔咔就剪出来。对于体育摄影,戚恒这样评价它:体育摄影就跟小升初拼爹一样,体育摄影拼器材。拍足球上手快,就用400的镜头坐在角旗那里,拍几场就有感觉了,肯定能抓到照片。拍篮球也可以坐角旗位置,拍网球我主要表现运动员的肌肉感,而不是动作。在谈到现场新闻人像摄影时,他说拍老虎伍兹打长草球,和他事业低迷的时候正好搭配,在温哥华冬奥会拍金妍儿的“妖”,体现她的艺术表现力。这时候需要团队配合,有别的同志负责拍保底的照片,才能把你解放出来。任何时候手里都要有货,我在发布会上逮到了乔布斯挥手再见的镜头,在他逝世的时候采用很好,和版面语言、文字语言可以完美结合。这取决于你掌握的新闻信息,提前有准备。比在人像室拍更能出好照片。出席新闻或产品发布会时,要用好背景屏幕表达新闻元素,大屏幕可以正面拍,小屏幕可以放侧面,用长镜头把背景和人“压”在一起。中景近景固然好,有时候放开来拍远景,照片里元素更多更有味道。

    作为驻美记者多年的他,谈到如何跟美国百姓打交道时说,美国人很重视隐私权,要提前把细节都想到,我在国际儿童日拍一个白种人儿童时,提前找律师准备了完善的法律文件给她父母,说清楚照片的用途和权限,沟通好拍摄方式,承诺出机票请他们去纽约看摄影展,得到允许后,跟他们一周一起生活三天才完成作品。一定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对内关系,最重要的是学会让步和妥协,学会团队合作,二是对外关系,一定要在某些场合让对方认可你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