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6日,得色影汇第二期活动在798艺术区惠普之家——惠普材艺工房举行。本次活动重点推出日韩摄影专场介绍。
继第一期推出名为“我与大学”的影像教育讨论专场之后,得色影汇的二度出击把注意力放在了近邻日本与韩国的摄影文化上。本次活动特地邀请了首尔FOTO的中方策展人、北京电影学院博士于帆以及泰吉轩画廊年轻的总监卢骁,他们分别通过现场讲述与作品放映为到场的来宾分享了他们视角下的日韩摄影概况。
活动现场
关于得色影汇
“得”是获得;“色”是世界的万象;“得色”是思考如何观看这个世界。
得色影汇是由几位摄影媒体人与影像爱好者发起成立的一个自由影像沙龙。在这里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平台可以让大家交流与探讨关于摄影的一起真知灼见。得色影汇通过月度的摄影座谈与交流,每期推出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所有的来宾可以畅所欲言,通过心灵与思维的碰撞获得对摄影更高层次的认识。
卢骁正在讲解日本摄影的第二时期
活动的上半场为卢骁带来的《日本摄影掠影》,他以日本摄影战前时期的代表性人物野岛康三、木村伊兵卫以及土门拳为起点讲述了日本摄影开始向现当代转向的文化线索。这三位日本摄影的泰斗级人物对战后经过大动荡而急需重建的日本摄影文化奠定了基础,并且催生了战后时期像细江英公、石元泰博这样的优秀摄影师。在日本,以木村伊兵卫和土门拳命名的两个摄影奖项至今仍然是很有分量的摄影奖。1970年代后为日本的现代摄影时期,这时期所诞生的摄影师已多为国人所熟悉。在这一部分中,卢骁重点对森山大道以及在西方摄影界拥有很高赞誉的女性摄影师金道子进行了介绍。1990年代以后的日本摄影开始呈现丰富的当代面貌,这一时期的日本摄影师人才辈出,由于时间有限卢骁为大家介绍了以自拍扮演为创作手段的女摄影师泽田知子和采用拼贴手法的摄影师西野壮平。从这些年轻一辈的日本摄影师来看,他们的风格样式以及文化关注与前辈相比都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日本摄影部分-森山大道作品
日本摄影部分-野岛康三
#p#副标题#e#
经过短暂的休息,得色影汇活动下半场由于帆为大家介绍了韩国的摄影艺术。相比较日本摄影史的完整性与传承有序,韩国人对本国摄影历史的挖掘客观上讲存在一些欠缺。通过于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摄影最初进入韩国也是由西方殖民者所带入的,1884年首个在韩国开设照相馆的池运永可以被看做是韩国本土摄影的鼻祖级人物。在日占时期的郑海昌也曾经进行过一些模仿画意的摄影创作。在这之后韩国的纪实摄影逐渐兴起,直到1960-1980年代韩国摄影的艺术化与大众化才蓬勃兴起。1980-2000年可以看做韩国现代摄影的年代,这之间举办过三个展览不仅开启了韩国的现代摄影之路更逐渐让韩国摄影走进了西方视野。在这期间诞生的摄影师有金大洙,他被看做是韩国现代摄影的开创者;裴炳雨,至今仍然保持着两亿韩元的个人作品成交纪录;具本昌,韩国现代摄影的集大成者,在今日仍然具有极高声誉。
于帆在活动现场介绍韩国摄影师作品
接下来于帆重点介绍了韩国的当代摄影,在他看来现代摄影与当代摄影的分野在于文化的针对性与介入性。在该部分于帆介绍了金我他、韩盛弼、安圣锡、李明浩等当下比较活跃的韩国艺术家。在这之后于帆又通过肖像、波普艺术、新纪实、女性艺术家等不同的维度对韩国的当代摄影进行了阐释。从他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韩国的摄影文化在初期并没有像日本摄影那样扎实的根基,但是进入当代视野以后,韩国年轻艺术家旺盛的艺术活力还是不得不令人赞叹。
韩国摄影部分-日占时期的摄影中郑海昌作品
韩国摄影部分-金我他 作品
本次得色影汇的第二次活动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在两位讲师的精彩分享结束以后现场的来宾又针对日韩摄影教育与摄影市场等问题进行了互动提问。虽然活动时间不长,但是却让在场的各位对于日韩摄影的概况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作为文化上同宗同源的亚洲国家,摄影对于中日韩三国来说都属于舶来品,摄影文化在三个国家的发展演变其实也是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视觉艺术的碰撞与交融。本次活动之所以特别介绍了日韩摄影的概况,就是期望通过关照近邻的摄影生态给我们一个反观知我的机会。
活动中气氛热烈的交流
得色影汇所倡导的是自由的交流气氛,未来会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对摄影文化具有独特见解与态度的各方友人前来以影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