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摄影家
【孙新尖】作品欣赏: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05.ctype.acid
我看了作者的片子后的第一印象,是他很会利用广告招贴画以及墙上的涂鸦或标语口号,而且利用的还很不错,这是作者的巧妙之处.一般来讲,广告招贴之类的东西都是经过提炼后的精品,加上有典型性的人物后必然会产生强烈的戏剧化效果.作者的多幅作品恰恰是利用了这种效果来打动观众的.作者对组照的组合也很有创意,例如"扛大包"系列,"牵手"系列等等,都是把原本并不相关的一系列人物串联在了一起,表现了社会人物的众生相。
—— 许喜占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虽然采用集锦式的图像搜集拍摄方法,但是细观每一张照片,都不乏生动之处,这也一定是在海量图片的淘汰筛选基础上的,可以看出摄影师一定是机不离手,非常勤奋,对社会众生相做了细致的梳理与表现,这也一直是传统摄影的精髓所在,让观者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影像内容本身,能静心欣赏摄影者镜头下所体现的生活本身。可以设想,如果将这些图片在观者的脑海中拼合成一幅照片长卷的话,那未必不是一卷当代的“清明上河图”。
—— 郑浓 《中国摄影》杂志编辑
简单的画面,深刻地反思他的作品很好的诠释了这个主题,尤其是组照中贴近生活的画面,让人不能忘怀。其中的一幅作品(一位成年人骑车带着两个孩子)让人看后更加深思:在我国各种不标准校车频繁出现事故的今天,保障学生上下学的安全不仅仅是国家的问题更是学生家长自身的问题。它更应该提醒广大家长,安全从自身做起更为重要,感谢作者为我们上了一堂很实用的安全教育课。
—— 赵镝 《大众摄影》发行部主任
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画面中的“冲突”感与戏剧性,镜头语言看似随意,实则有张力。
—— 黄丽娜 《中国摄影报》图片部副主任
【南京人孙晨】作品欣赏: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06.ctype.acid
作者相对比较注意用光和构图,有的甚至大胆的利用部分来表现整体,使照片增加了一定的可读性.对于"小食品摊点"那一组照片的拍摄很有地域特色,虽是现场记录,却不失怀旧的情调,傍晚的气氛与稀疏顾客的搭配,创造了一种安详与平静的意境.可惜不是所有的片子都有可读的意境,片子之间的差距相对大了一些.
—— 许喜占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有选择地进行拍摄,对光线的运用有独到之处。从作品中能读出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坚持。
—— 袁钦玲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主任
善于观察,构图讲究,瞬间具有表现力,抓拍功力了得。
—— 黄丽娜 《中国摄影报》图片部副主任
简洁欢快 作品有诗意 他的作品没有更多的社会艰苦生活的画面,更多的是大家在享受生活的快乐,其中的一幅海边的作品我很喜欢,夕阳西下后的霞光映在海岸上,让人心驰神往,抛开一切的喧嚣和烦躁,投入大海的怀抱。牵手情侣剪影般的背影很好的点缀了这样图片,让它更加完美。
—— 赵镝 《大众摄影》发行部主任
-----------------------------------------
城市观察家
【行云】作品欣赏: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07.ctype.acid
作者观察问题的角度比较独特,特别是对一些细小的事务进行了认真的了解,例如关于"睡觉"的那一组照片,让人看了有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感觉.我们完全可以推测,作者为了拍摄这样一组片子是下了较大功夫的,这种照片虽然不能算是大作,它却从一个微小的侧面,反映出生活在城市中某一部分人的艰辛.在"股市"的那组照片里,也表现了作者对视觉语言的表达能力,基本上真实的反映了当前股市的低迷状态和散户股民的构成误区以及他们的@孙新尖-草坪的微博无奈情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 许喜占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仰拍有新意 还需练内功。作者提交的作品主题比较杂,但仰拍的图片达到了效果,部分单幅作品抓拍瞬间把握很好,但整体来说作者还需练内功。其中一组孩子打乒乓球比赛的图片很少见到,可能我们见得更多的是成人运动的画面,我国虽是体育大国但不是全民的体育强国,教育要在娃娃抓起,同样也包括体育项目。
—— 赵镝 《大众摄影》发行部主任
摄影师对当代生活的各方面有比较深刻的感悟,在行走城市的大主题涵盖下,涉猎了现实中的很多发人深思的细节,善于通过大场面和生动的人物相对比来营造富裕戏剧性的瞬间,其中有一些影像着眼现实热点问题,充分体现了摄影的纪实性功能。影像表现方面,在叙事的同时也能兼顾画面的氛围营造,以及构图的大胆营造,一些单幅照片完成度较高。
—— 郑浓 《中国摄影》杂志编辑
【含章摄影】作品欣赏: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08.ctype.acid
有大场景,有小细节,视角广泛,内容丰富。接地气,有灵气。
—— 袁钦玲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主任
作者采用大广角或鱼眼镜头拍摄,使得作品充满张力。让人感受到城市化进程中的躁动与迷惘
。
—— 高如熠 腾讯图片主管
作者所拍数量相当大,涵盖了城市生活的诸多方面,特别是对普通老百姓表现的最多。作者使用了许多黑白形式的照片很有亲切感,它使图象显得淳朴自然.例如“课堂学习”一组照片耐人寻味,从构思到表现形式都独具匠心,反映出作者观察社会的能力。作者对农民工子女的学习环境拍摄了许多照片,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只是表现手法比较单一。
—— 许喜占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GRINCH1982】作品欣赏: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09.ctype.acid
生活情趣丰盈,街拍味道纯正浓厚,快乐摄影,摄影快乐。
—— 袁钦玲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主任
色调迷人,充满城市情怀,趣味感十足,令人有亲近感。
—— 黄丽娜 《中国摄影报》图片部副主任
可以看出,作者对摄影的热情非常高,同时偏爱在夜景下来展开影像的叙事,从而形成自己的图片风格,这是此摄影师在所有比赛者中显得与众不同的主要因素。但是,海量照片还需精挑细选,还希望作者能在在摄影现实主义的基础上,重量的同时也能重质,在自己的照片中选择感兴趣的某些系列,深入持续地拍摄下去。同时打破对摄影的一些固有认识,才能在表现上真正形成自己的语言。
—— 郑浓 《中国摄影》杂志编辑
【崔方352040】作品欣赏: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11.ctype.acid
作者涉猎题材比较广泛,关注了在城市生活的多个阶层人物的生活,抓拍的角度平和自然。作品有较强亲和力,大部分作品比较注意构图,但是也有的照片构图相对零乱。有几幅使用广角镜头的片子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但"征婚"的那一组照片却显得平淡了许多,其实,那样的题材恰恰可以表现的十分精彩。
—— 许喜占 北京摄影函授学院副院长、北京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有的作品让人会心微笑,如公园组照;有的作品让人心酸,如奥康广告前吃饭的孩子。生活就是这样,五味杂陈。
—— 袁钦玲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主任
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敏感的“嗅觉”,并能透过镜头切中“要害”。
—— 黄丽娜 《中国摄影报》图片部副主任
-----------------------
优秀摄影人
【摄影人雷鹰】作品欣赏: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13.ctype.acid
主题是行走城市,虽然照片中都带有城市的符号,但是明显作者是游离在城市之外的,更多的是以外来者的角度旁观这个城市。
—— 高如熠 腾讯图片主管
或讲求视觉冲击力,或颇具当代影像意味,敢于尝试与突破。
—— 黄丽娜 《中国摄影报》图片部副主任
【阿蒙】作品欣赏: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14.ctype.acid
这是我个人最为喜欢的一个系列。摄影师是一个非常有心的人,通过敏锐而独特的角度,捕捉到当代社会的一个有意思的细节,这些图片的细节反映了盲人专用道路的现状。俗语说,一图胜千言,这些照片用形象说话,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德国著名摄影家Wolfgang Tillmans同样拍摄过的一幅反映政府在马路上设置障碍、以驱赶街头流浪者的著名影像,于无声处催人深思。本作者拍摄手法平实,系列化程度很高,照片里没有说教,让摄影语言本身发声。
—— 郑浓 《中国摄影》杂志编辑
摄影大舞台 为盲人呐喊。“行走城市”微博客图片征集活动的开展为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贴近生活的图片。这组照片从摄影技巧上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但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拍摄的瞬间要传达给我们的信息更为重要。一条向前延伸的盲道,一个堵在盲道上的消防水栓。不得不说作者是一个社会责任心很强的人,他拿起了自己的武器,他在为盲人呐喊。这种城市建设各自为政的产物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们大力宣扬保护残疾人的今天,就在我们的眼前,就在我们的脚下有这么多的障碍在影响着甚至是危害着盲人的安全,不得不说是社会的悲哀,是纳税人的悲哀。一直感谢“行走城市”微博客图片征集活动的开展,我们就是要利用好这个舞台,多想、多拍来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
—— 赵镝 《大众摄影》发行部主任
【忽如远行客】作品欣赏: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15.ctype.acid
点点滴滴汇聚成温暖与感动。关注社会底层,风格朴实无华,作品直达心灵。“用脚步丈量大地,透过取景器看世界”,作者以此作为座右铭,让人敬重。
—— 袁钦玲 中国摄影家协会网主任
行走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心情。作者善于通过组照来反映同一主题。在保证纪实类的作品真实性同时兼顾了艺术性,值得肯定。
—— 高如熠 腾讯图片主管
【梁勇】作品欣赏: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12.ctype.acid
对于拆迁这个社会现实,有着独到的见解,传统的黑白摄影,经过后期对色调的调整,更显力量。
—— 黄丽娜 《中国摄影报》图片部副主任
【沈金国】作品欣赏: http://photo.cpanet.cn/index.php?aircate.ygimage.typeid.216.ctype.acid
照片的主角不再是行走于城市中的人,而是变成了与人相依为伴的宠物。创意不错,谁说只有我们行走在城市中呢?
—— 高如熠 腾讯图片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