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绿色北京”群众摄影文化活动作品展 绿色风景润京城

来源:北京日报 责编:风入松 2011-12-15

 

    13日,“绿色北京”群众摄影文化活动优秀作品展布展工作就绪。该展览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市政府新闻办主办,从首都和来自47个国家的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的5万余幅图片中,遴选出300余幅精品照片,展示了首都北京这座美丽城市的发展变化和迷人风貌。

  推开新闻大厦一间会议室的大门,仿佛一下进入一座公园,满眼是生机盎然的“绿”。

  4条20多米长的案子上,是1000多幅进入复赛的“绿色北京”群众摄影作品。绿色北京,漫出镜头,变成了桌面上流淌的绿色风景。一片绿的海洋中,有小胡同里的柳芽,也有苍茫绿莽中的长城春色;有绵延了数百年的“燕京八景”之绿,也有活力四射的新型屋顶草坪;有静谧乡村里郁郁葱葱的浓绿,也有公交族快乐的“绿色生活”……

  “为这些照片投票评选,真是享受。到处是绿色,养眼!”“绿色北京”群众摄影文化活动组委会主任范远谋和书画家左汉桥不约而同地感叹。

  一座城市的灵魂与气韵,必定会在绿色发展中所体现、所张扬。由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的“绿色北京”群众摄影文化活动,是本市第一次用光影艺术全面记录北京的绿色之美,也是“爱北京·照北京”、“人文北京”群众摄影文化活动之后的又一杰作。

  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绿色北京”拍摄活动,让成千上万爱好摄影的普通市民,获得了一个入微观察北京绿色之美的契机。

  参赛作品《家在胡同》组照,是宋文林在东城区拍摄的。胡同里的葫芦架子、绿萝,在阳光下宛如碧玉;四合院里的青松苍翠欲滴。精心的构图,巧妙的光影交错,让普通的胡同有了别样的诗意。最终,这组作品获得了大赛三等奖。“胡同的绿色,让人看了后想眯着眼睛打会儿盹,很惬意。”一位评委说,“这是老北京的一角绿色,很典型。”

  获得一等奖的《燕京八景》组照,是摄影师何伟和家人一起拍摄的。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琼岛春阴……为了拍摄卢沟晓月,他和家人一年内跑了十几趟。“拍得越多,就越觉得北京美丽。”何伟告诉记者,“现在,拍北京成了全家的共同爱好。”

  58岁的曾凡祥少将,已经数不清多少次登上香山顶,拍摄绿意盎然的北京城全貌。最终,他在香炉峰后面的山顶取景,拍摄下了一幅270度视角的全景大照片。85岁的中将杨永斌,70多岁的中将谭乃达,也同样背着十来公斤重的摄影器材,一年四季在香山、颐和园等地,取景、按快门,记录下可人的绿色。

  每一个参与“绿色北京”拍摄活动的市民,在拍摄绿色中,享受绿色,为绿色陶醉。

  据介绍,今年参赛的市民来自机关、部队、企业、学校、农村……覆盖了各行各业,其中年纪最大的96岁,最小的只有11岁。今年3月1日以来,全市上万名市民向组委会提交了5万多张记录“绿色北京”的照片;外国友人也送来了3000多张参赛照片。经过初赛、复赛和专家评审,大赛最终产生了5名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和300名优秀奖。

  绿色清新的城市环境、秀美的自然山川和绿色生态环境、绿色的生活方式、绿色的乡村发展……参赛的摄影作品,涵盖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5万多张作品,琳琅满目,全面展示了“绿色北京”的魅力。

  一片片养眼的天然绿色之外,北京市民的绿色行动,同样让人感动。一队“绿色”迎娶新娘的电动车队,一群骑车出行的年轻人,一片连绵太阳能电板的屋顶,一层装满立体蔬菜的阳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北京”不仅仅是人们看到的景色,更是融入北京人生活中的一种时尚理念。

  “我也生活在北京,看完作品、投完票,我更喜欢这个可爱的城市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是大赛13名复赛评委之一,深深为摄影爱好者镜头里的“绿色北京”所打动。他表示,用这种时尚的方式展示、传播北京的形象非常有意义,“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文明”。

  “绿色北京”的群像,还将以摄影作品展、摄影画册等形式,充分反映首都地区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反映北京正努力实施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让每一位市民感受“绿色北京”的精彩,共建宜居北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