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丽水制定全国首个摄影专项规划

来源:中国摄影报 责编:风入松 2011-12-13

打造国际摄影名城  10年12项行动

丽水制定全国首个摄影专项规划



    11月上旬,在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暨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期间,丽水日报、处州晚报等媒体不约而同地发布消息,丽水制定出台了首个关于摄影产业发展的专项规划——《丽水摄影发展规划(2011—2020)》。该规划将为丽水未来10年摄影大发展、建设国际摄影名城谋划出蓝图,也填补了全国摄影规划的空白。 

   作为全国第一个“中国摄影之乡”,丽水以1999年主办第四届中国摄影艺术节为起点,丽水不仅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举办了第十至十四届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同期举办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而且与中国摄协签订了举办十年五届中国国际影有的战略合作协议,建成了中国·丽水摄影博物馆。通过这些大手笔的举措和丽水摄影群体的传播和影响力,丽水的摄影文化取得了长足发展,摄影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从2009年起,丽水市委、市政府开始引导丽水摄影走向更高层次,把“丽水摄影”作为一个文化品牌来做,按照“强基础、扩平台、促产业”的思路,打造国际摄影名城。今年2月,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促进丽水摄影多元化发展,拉长摄影产业链,培育梯形人才队伍,丽水立项着手编制了《丽水摄影发展规划(2011—2020)》。

  《规划》设定的目标发展时段为2011年—2020年,对丽水市摄影的发展现状、比较优势、特色资源和环境条件等,作了具体深入分析,大胆借鉴全国乃至国际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今后10年丽水市摄影发展提出明确方向和蓝图。《规划》制定了丽水摄影发展的发展战略与基本策略,梳理了一批丽水摄影发展的重大项目,实现了工作项目化。《规划》还制定了摄影发展的总体目标,并在内容上形成人才建设、品牌建设、基地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市场培育等具体目标,在实践上形成了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构建了立体目标体系。《规划》强调了四个“提升转变”:从单纯摄影发展向摄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升转变,从摄影事业产业自身规划向摄影软硬件建设和城市综合发展布局提升转变,从单纯摄影事业向摄影观念、体制、人才、产业、市场提升转变,从着眼丽水市摄影向面向全国和世界摄影提升转变。

  《规划》提出了丽水摄影发展的总目标,计划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丽水打造成蜚声世界的国际摄影名城,并由此带动丽水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拉动旅游、教育、会展、贸易、创意产业等多种行业,全面提升丽水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完成12个主要任务,集中概括为“完成四大创举,建设八大基地”。 “四大创举”包括创立中国摄影排行榜、创立摄影师签约与考核机制、创建中国摄影名人堂暨影像文化大讲堂和创立丽水特色摄影人才教育培养机制。丽水摄影发展将要建设的“八大基地”包括:建设摄影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摄影作品展览流通基地、摄影理论与影像文化研究交流基地、摄影文化传播普及基地、摄影用品集散交易基地、摄影采风实训基地、高端摄影人才聚集交流基地和电影电视剧创作摄制基地。

  近年来,丽水培育了一大批本土的知名摄影家,形成了数千人的摄影爱好者队伍,摄影文化已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式,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的强力引导下,走过20年辉煌的丽水摄影,迎来了文化“蝶变”的转型:从享誉中国,转向进军国际,丽水摄影已经形成“丽水人拍天下,天下人拍丽水”的格局。与此同时,丽水摄影自身的专业产业化链条正逐步形成。通过摄影节期间的各种展览,国内外摄影人和影像机构都能在丽水摄影节找到共同的需求。  目前,丽水市已评选出25个国家和市级摄影创作基地,根据《规划》,再经过6到8年,丽水全市将达到100个左右摄影基地。

  《规划》还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于摄影工作的领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完善政策法规则体系,落实摄影人才培养、引进、管理和奖励激励机制。

    “这是全国首个关于摄影发展的专项规划,之前国家和地方都没有关于摄影发展的专项规划,在我国的摄影发展史上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这也让丽水摄影在全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有摄影专家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