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界著名摄影师“雷尚德·霍洛维茨作品回顾展”
雷尚德.霍洛维茨
雷尚德.霍洛维茨
独特的视角,大胆的想象,几乎所有的人都为世界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先锋最独特的摄影作品瞠目结舌,拍手叫绝,就像我们所看到的《雷尚德·霍洛维茨作品回顾展》那样,以诱人的视角,特有的模式,精湛的艺术,被隽刻于世界摄影史的丰碑。然而,一位名叫雷尚德·霍洛维茨的波兰摄影师,让我们在北京欣赏到他镜头下的美妙世界。
在波兰驻华大使馆,怀着一种摄影同行崇敬的心情,我见到了雷尚德·霍洛维茨。从他那充满智慧的目光、坦然镇定的神情和风度儒雅的谈吐中,我断定他是一位平和友善的摄影前辈。当我了解到,雷尚德·霍洛维茨 1939年生于波兰克拉科夫,在他仅仅4个月大的时候,纳粹德国入侵波兰,霍洛维茨和家人被关进集中营。在被关押的数年中,他和家人经历了种种非人的磨难。当苏联红军解放波兰的时候,他年仅5 岁,是已知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者中年纪最小的一位时。一种期望和平、远离战争,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无形在我们之间架起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也开启了一扇中波摄影人相互交流、切磋艺术、增进友谊的窗口。共同的兴趣爱好,共同的艺术追求,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
2011年11月30日,这位被人们称为“图片布局大师”的雷尚德·霍洛维茨,是为波兰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798艺术节,举办的《雷尚德·霍洛维茨作品回顾展》而来到北京。在北京玫瑰之名艺术中心举办的作品回顾展,深深地吸引了中国的摄影同行和摄影爱好者。走进展厅,一幅幅构思奇妙、想象丰富、题材广泛、视觉新颖的摄影艺术佳作跃入眼帘。《内胆》(Nedda)、《入迷》(Extasy)、《渔妇》(Fish Lady)、《画坊》(Atelier)、《圣灵》(Holy Ghost)、《鸟首》(Birds Head)、《歌剧院》(Opera)、《思想漏斗》(Thought Funnel)、《羽绒之卵》(Feathery Egg)、《珠光之手》(Pearly Hand)、《阿波罗尼亚》(Appolonia)、《芭蕾舞学府》(Ballet Scholl)、《勒达王后》(Leda)令人目不暇接,沉浸在摄影艺术的殿堂里,尽情的享受雷尚德·霍洛维茨给我们带来的视觉震撼之美。
雷尚德·霍洛维茨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设计师,受大家族里亲戚,大部分是音乐家、艺术家的熏陶和影响,他自幼兴趣爱好广泛,颇具美术天赋,在中学时就学习美术专业,1956年,霍洛维茨毕业于克拉科夫美术学院,之后虽然没有从事美术专业,但至今学校一直把他作为骄傲,学校出版的一本书中评价他是该校最好的毕业生,也是全校师生喜爱的毕业生。20岁那年,他离开波兰去美国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Pratt Institute)攻读图画设计专业,同时也学习暗示操作技术,1959年毕业于纽约普瑞特艺术学院。
当我问他:“如今回忆起来,在美国和波兰学习、生活期间,对你从事摄影艺术工作影响最深刻的是什么?”他毫不犹豫的回答:“我认为受波兰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刻,特别是在克拉夫科美术学院的学习期间,我不但学习绘画,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在美国学习期间,我学习绘画,还学习摄影,并且每到夏天,经常去波士顿附近的城市Prorince Town参加艺术节,那里有很多知名艺术家和画家,我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名叫Arnold Newman的美国著名摄影师,我拜他为师。60年代初,我一直跟他学习摄影,收获很大,后来我曾经到CBSTV工作,担任动画设计师”。这段难得的学习经历,为他今后从事摄影艺术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67年,雷尚德·霍洛维茨创建了自己的摄影工作室,从一开始他就立志要拍摄出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他还说有独特的艺术才有真正的生命。他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次,有家杂志社请他去帮一位病危的老人拍照片,他答应了,但却没法进入病房拍摄,于是,他找来一位模特,这个人非常健康,他用独特的拍摄方式,将模特的身材与老人的面孔组合为一张非常完美的照片,并无形中发现了这是一张从未见过的崭新摄影艺术作品。
从此后,他开始不断地摸索,大胆尝试,每一次都会把要拍摄的主题最完美的展示出来,他至今还保留着自己在13岁时拍的一张老照片,那是在克拉科夫一幢老楼里,一个人手里拿着灯泡,他拍摄了几张黑白照片,这是他在摄影生涯中走出的第一步。这张照片,三十年后在一个小木箱里找到了胶片,他兴奋极了,因为这张照片记录着他的人生起步和最初的创作追求。他1971年拍摄的作品《珠光之手》是一幅广告图片,特别是把指甲油的光亮柔润和珠光宝气泛着莹光,达到了完美效果。那时候还没有电脑,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开动脑子,想尽办法,大胆创作了一幅幅受人们喜爱的摄影作品。
还记得第一次办展览是在波兰克拉科夫歌剧院举办,那次展出全部是黑白照片,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经过不断的积累,后来他的摄影作品曾多次参展、出版,编纂成集。雷尚德·霍洛维茨本人获奖无数,曾被授予华沙美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荣获波兰共和国文化与民族遗产部颁发的“荣耀艺术家”金质勋章。霍洛维茨被公认为数字技术发明之前摄影特效的先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依然致力于用自己的双手和拍摄技巧完善画面,追求美感。
雷尚德·霍洛维茨的妻子安娜,也是一位摄影师,她非常支持丈夫的摄影艺术事业,他的两个儿子在美国生活,一个是画家,一个是媒体设计师,艺术和摄影把这个四口之家紧紧相连,他们温暖的家庭充满和谐的艺术氛围。
世界著名摄影师雷尚德·霍洛维茨,原籍波兰,现居住美国。摄影师具备丰富的艺术经历和大胆的想象力,其作品无不充满着鲜活的生命力。此次《雷尚德·霍洛维茨作品回顾展》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北京举行的作品展览。这也是他第一次到北京与中国观众见面。他坚持不懈地跨越着不同媒介的界限,不断尝试着探索,超越自我想象力和生活经历的极限,引领着西方艺术的事业、新颖性和绘画传统。当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下美国和波兰的爵士乐时,其多层次的想象力和技巧仿佛将观众带到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里;摄影师在进行“图片布局”时,绘画传统中的精华得到了重生;商业广告竟也能沐浴着艺术的气息;纽约、克拉科夫、波兹南等耳熟能详的城市在他的作品中是那样的不同寻常。当然,透过这一切,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二战中挣扎在死亡与生存之间的小男孩的痛苦经历。艺术家年少时期就与照相机结下不解之缘,通过镜头营造出自己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向观众们展示着自我,展示着这个世界。
雷尚德·霍洛维茨被人们称为“图片布局大师”和“蒙太奇摄影先锋”。他第一次使用的是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徕卡照相机,采用由国家航空和摄影局使用的最新技术,不断拍摄出一幅幅不同寻常的摄影作品,在他的镜头中,融合了与众不同的自然现象、风土人情、植物动物、静态物品。在摄影创作中,他关注无数的细节,他的创作中往往融入了即兴音乐的启迪,可以说雷尚德·霍洛维茨的摄影作品中,音乐元素的启迪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这可以追溯于他青年时在克拉科夫完全沉迷于爵士乐的爱好中,音乐的滋养融入了他摄影风格多样化的世界,他的作品同时也是一曲不同影像空间的协奏曲。这首美妙的协奏曲,是摄影家的艺术体验和创作经历的奏鸣曲,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共享摄影艺术的美妙世界。
对于艺术家们而言,雷尚德·霍洛维茨的“图片布局”既是挑战,也是冒险。他的作品游走于绘画和摄影等不同艺术类型之间,运用音乐创作的灵感,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视觉审美,用镜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