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个展览,近万幅照片,来自80多个国家的约2000名参展摄影师的精心之作……这诸多元素在“中国摄影之乡”浙江丽水融为一体,难得一见。11月5日至9日,两年一届的2011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伴着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的首展,以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摄影人的视线。
主题与“性格”
受到国际影展设立主题的启发,与之紧密相伴的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主办方也将“幸福瞬间”确立为整个节庆活动的主题,使之成为这项摄影活动的灵魂。本次摄影节要求策展人以“幸福瞬间”为主题策展,既体现了展览的统一性,又为今后持续举办摄影节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创性的提议获得了众多业界人士的支持,纷纷围绕“幸福”这一充满温情的开放性选题精编作品、策划展览。无论是祖国山河的壮丽多姿,社会生活的细腻剪影,还是人间大爱的动情抒发,多样的题材、丰富的画面让人们扩充了对幸福的理解,更彰显出了参展摄影师的深厚实力。
2009中国·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曾开创地主办“十大策展人”评选,让策展人在同一平台上展示与角逐,吸引了众多业界人士的关注和参与。尽管本届摄影节不再以此作为亮点,仍吸引了许多策展人争先恐后的参与。众多策展高手再次参与,为摄影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策展人通过整合手中掌握的丰富的摄影作品,利用现代装置艺术、多媒体手段、别致的展场设计、考究的次序安排以及精良的图片制作,给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冲击。策展人专业的沟通、组织、管理能力,能让展览更专业,更具吸引力,提高个人知名度的同时,更好地让摄影作品走向市场。
专家见面会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重大摄影活动的重头戏,在丽水摄影节自然也是不可或缺。20位摄影专家与60余位国内外摄影师面对面,不同于其他见面会直奔主题“对对碰”,组委会特别安排自由交流、一对一会谈、国内外专家主题交流三个环节,针对作品提出真知灼见的同时,更掀起影像思想的交锋。
展示与研讨
摄影节只有短短数日,如何让涌来丽水的摄影人将所见所闻吸收消化并将收获带回家?为解决这一问题,摄影节组委会在展览策划布置上进行了大量的统计整理工作,并根据展览的侧重划分类别、设置展场。来自第十四届国际影展、首届青年摄影大展等的佳作自然要整体呈现在新建成的丽水大剧院中,环境清幽的油泵厂展区呈现策展人的力荐之作,专业性较强的丽水摄影博物馆里原作经典再现眼前,精选报名展览置身人才交流市场更有一层辉映之意,丽水档案馆呈现严肃一面,丽水学院则整齐划一……6大展区,各有特色。
同场展示,各有绝招,每个展览都力图以别样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关注。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等展场内采取曲线式的回廊设计,避开了直线观展的视觉疲劳感;蒂姆·弗拉克的“马”主题影展展示了从胚胎到骏逸良驹的过程,视觉新奇与生命神奇让人敬意油生;荣荣/映里的“复眼”对展场的重新改造与作品的结合让人大开眼界;王征策划的《像说》联展,从摄影本体语言探究的角度重新演绎了几位中国知名纪实摄影家的作品;姜健策展的张卫星影展则采用两种不同的传统手工方式,展示着摄影师对于摄影技术运用的全新探究,强调了照片的唯一性;陈小波依然带领着新华社年轻的摄影团队来到展场,讲述“关于非洲的七个故事”;用苹果手机拍照的宋晓刚虽然手书了展览前言,但展场内用液晶屏演示的视觉效果,则引发众多关于新媒体时代摄影展示方式的思考;国内外跑动的李嫣本次带来了一组“聚焦深度美国”,多角度呈现大洋彼岸;傅拥军携快拍快拍网带来的“每天最有意思的照片”则现场采纳建议,用让观众为自己喜欢的照片贴彩条的方式,为优秀摄影作品的评价提供另一种维度;章翔鸥策展的“再见,山水”以及和唐浩武联合策展的“异江南”等均打破了人们对于江南的惯常视觉想象,展示了新一代江南摄影师的全新视觉观看;刘树勇策划的“想象与经验”则展示了来自宁夏的4位摄影师的新作;来自山东淄博的摄影师以照片与油画结合的新“影画合璧”方式,展示了自己对于艺术的全新见解……以机构身份的策展也很是精致,中国摄影出版社收藏的李秋祥作品“品色”,以柯达最新的金属相纸做纸基,摄影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达成了极具装饰感的效果;尚图坊国际沙龙展览以经典图片向影友们传授“打龙”高招;“江浙沪高校师生作品联展”云集22家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作品,不羁的思想、新鲜的手法很是吸引眼球。
个展、群展、联展,各呈特色,各种媒介和材料广泛应用,让丽水的展览有了更多的样式,也引发了诸多的讨论。
有媒体朋友称,他自己就参加了五场大大小小的研讨会。也有人戏称,本届丽水国际摄影节是研讨会最多的摄影节。几乎每个主题影展都力图在学术探究方面加以深化,都力图在展示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定位,从展览的前言撰写至与会专家的发言等,都精彩不断。这些研讨会也为到场的观众和丽水当地的摄影人提供了更加深入理解作品的可能。
摄影与百姓
当丽水遇上摄影,当丽水摄影文化节走到2011年,如当地一位领导所说“有了质的飞跃”。这不是简单的一句报告总结,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的变化,确确实实地被前来参与摄影节的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人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丽水摄影节处处能够看到这句话的真实版。两次乘出租车的经历给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摄影家于德水带来惊喜,一位司机讲述了自己十几年前在暗房冲印照片的经历,另一位则热心提醒他“这下雨天最适合拍我们丽水了”。而对策展人马静坡来说,展场志愿者向她提供的很多帮助让她格外难忘。机灵、快乐、能干,是她给这些孩子的评价,鲜艳的红马甲们不仅出现在展场,还在各个驻地向参加摄影节的四方宾朋提供服务。前来作报道的媒体记者,能够及时拿到电子版的各种相关背景资料,以供参考。都知道看展览是个“体力活儿”,丽水的各个展场贴心放置了宽坐椅,随处可以停下歇歇脚,聊聊天,不拘小节的也可以躺下晒晒太阳。丽水某家餐厅打出的大幅广告标语上写着“摄影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丽水的某位出租车司机更断定本次摄影节的相关评选“不光看重技术,更看重其代表性”。
对丽水人来说,有了摄影节的耳濡目染,摄影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丽水的摄影器材商店生意格外红火,当地人购置专业相机、更新添置镜头的一幕幕,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专业器材热销的背后,自然有着丽水诸多摄影群体的支持。上至八九十岁的耄耋老人,下至稚气未脱的中小学生,诠释着丽水人对摄影的如火的热情。适逢摄影节举办,本地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一时机,携家带口聚友漫步展场,甚至拖着宠物,评评照片好看在哪,见着喜欢的索性留张影。
最有意思的是,快拍快拍网与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组委会联办的“快拍丽水24小时”影展,短短一天内就收到全国各地的快拍小友在11月6日13时至11月7日13时拍摄的照片6000余幅,这些照片集中起来,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美丽的丽水,更呈现出一个摄影的丽水,呈现出摄影之于丽水的亲密,呈现出摄影融入丽水人血液中的那份真诚与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