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顺德耄耋老人的摄影情结

来源:羊城晚报 责编:风入松 2011-10-14

 
  街头随处可见的广告牌、路上溜达的人和狗、小区嬉戏的孩子、途经障碍物人们纷纷抬起脚的瞬间等等,无一不成为顺德乐从老人蔡浩强的入镜之作。蔡浩强今年66岁,70年代开始玩摄影,这一拍就是30多年。现在的他已退休在家,虽然已经是耄耋之年,却一直没有放下相机。

  第一次见到蔡浩强,是在一位影友的摄影工作室里。他家离这个工作室并不远,所以经常过来聊天,与同道者分享近期拍的片子,有时也会指导年轻人的拍摄。这样一位数十年来一直对摄影情有独钟的老人,他持久的热情究竟是从何处来呢?与之交谈,记者发现老人很幽默,一个劲地说自己的普通话太“普通”,让记者不要见怪。但聊起自己的摄影,他便一发不可收拾似的娓娓道来。

  几十年如一日早起“扫街”

  蔡浩强出门必需装备是一台小型的数码相机,老人说相机轻巧,可以随时保持按快门的状态。每天早晨6点起床,然后带上相机出门“扫街”,这个习惯对于蔡浩强来说,几十年如一日,雷打不动。老人说早上出门就喜欢拍拍乐从的街道、天空,还有乐从人们的柴米油盐生活。

  从现在居住的新家到以前的老屋之间要走多少步,乐从上空的太阳什么时节出现在什么位置,影像中的剪影什么时候恰到好处,蔡浩强也是心中了然。老人笑着说以前用胶片机的时候要顾虑胶卷,一个场景只能按几次快门,现在数码时代就好多了,每天都要拍上几百张。拍得多了,走在乐从大街上没有人不认识他。

  当记者问道会不会有人排斥镜头时,老人说,一开始时有人会警惕,时间久了不管是路上开摩托的还是路边开小店的,都很自然地成了朋友。回到家冲洗当天的照片,第二天就会把照片送给照片中出现的人物,他们看了都很高兴。在和老人的交谈中,记者得知蔡浩强一直在免费帮社区小孩拍照,回家将照片制作成幻灯片,再配上欢快的音乐,这成了小区家长记录孩子笑脸与成长的最美好记忆。

  “摄影不能功利,自己喜欢,又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就好。”这是老人的摄影心得。

  摄影不要忘记过去

  上个世纪 70 年代初,当大多数农民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时,在当时的顺德县侨乡沙滘,就已经有一群农民率先拿起被人称为“奢侈品”的照相机,拍摄当地的水乡风光、生产和生活场景了。这也孕育了中国较早的农民业余摄影团体———顺德县沙滘公社业余摄影组。

  作为沙滘公社业余摄影组早期的一分子,这个时候的蔡浩强还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子。1976年,一次偶然间的机会,爱摆弄东西的蔡浩强在收购站看到一部相机,十分好奇,便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数十年过去,年华逝去,但他愈发对摄影爱不释手,沉浸在光与影的世界里。

  除了拍摄日常有趣的街头情景,老人的镜头还对准了一些老店。蔡浩强说拍摄这些老店,一来是因为老店的纷纷闭门,拍摄下来给这里的人们留下一个念想,二来也是一种记录,记录曾经的生活。“不要忘记过去,不要忘记师傅教导”是蔡浩强老人给年轻一代人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