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大理国际影会一窥百年前玻璃底片

来源:大理国际影会 责编:鲁豫 2011-09-20

    在今年的大理国际影会上,将展出由滇越铁路工程师亚历山大•玛尚拍摄的20幅滇越铁路的玻璃底片,这也是一百多年前的珍贵玻璃底片首次与公众见面。

    1885年6月,法国通过中法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接着又争夺云南的铁路修筑权。1899年9月,以法国东方汇理银行为首的几家机构成立了滇越铁路公司,并在1904年开始兴建中国云南境内的滇越铁。

   滇段铁路全长470公里,共有车站62个,桥梁425座,有的两端紧接隧道,下临万丈深涧,隧道155座,占滇段全长的36%。滇越铁路跨越金沙江、珠江、红河三大水系,跨越亚热带干湿分明的高原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热带山地季风雨林湿润气候三大气候带,穿越12个少数民族聚居区。修建铁路的工程巨大,被当时的《泰晤士报》誉为与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并列的“世界三大工程奇迹”之一,其工艺制造纪实代表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准。与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秘鲁安第斯山中央铁路并列为“20世纪世界三大高原铁路”而且,除新建成的青藏铁路(准规)外,其在高原运行的长度和规模均为世界米轨铁路第一位。

    在大量招募中国劳工的同时,许多法国人也不远万里来到云南,他们拍摄了关于滇越铁路大量建筑工地、当地风光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的照片,为后人研究滇越铁路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影像资料,亚历山大•玛尚正是其中之一。

    亚历山大•玛尚是20世纪初滇越铁路修建时的一名法国工程师,他拍摄了很多关于蒙自地区与昆明滇越铁路的照片。由于当时技术的影响,这些影像全部是以玻璃底片的方式呈现的。所谓玻璃底片,是指以玻璃板为基底涂上卤化银,经拍摄曝光,光线照射到的卤化银就变成黑色的银,经显影、定影暗房程序,影像就留在玻璃板上,明暗呈现相反,所以也称“玻璃负片”。据记载,当时方苏雅拍摄的玻璃底片需要用6个挑夫才能搬运。由于保存不易,许多玻璃底片在历史的动荡中遗失,我们今天所能看见的关于百年前的窄片,大多是根据以前的老照片进行重新翻拍,而这次,我们能够直接接触到最原始的百年前的影像。

    1910年滇越铁路完工以后,亚历山大回到法国,在一战期间死于战争,而他从云南带回来的一些玻璃底片则被他的女儿奇迹般地保存了很多年,并在他去世后不久被人们重新发现。2011年,在昆明华澜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裴逸风先生帮助下,我们得以在大理国际影会上一窥百年前玻璃底片的精彩。

    事实上,除了历史价值外,玻璃底片的象征意义还有其更深广的外延——玻璃透明,易碎,但通体透射出明净的坚硬,它保存着埋在生命深层的矿藏——记忆,愿我们珍惜热爱生命的美好,并把这美好影像珍藏在这坚硬的底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