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班仪式现场
以影像凝聚时代记忆、以传播赋能艺术创化,为深入拓展中国艺术传播新动能,助力中国影像创制的高质量发展,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中国传媒大学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人才培训》于2024年9月28日在北京顺利开班。该项目的举办正值中国传媒大学建校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传媒大学全体师生回信这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上,来自全国的30名艺术影像传播的高层次人才参加培训,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等机构的有关领导,《中国摄影家》《光明日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杂志和媒体代表,项目组委会成员、授课教师代表及全体学员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人才培训》项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挖掘中华文明内涵,汲取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精髓,催生新时代摄影艺术精品力作,致力于推进中华艺术影像传播体系建设,完善中华艺术影像传播引导机制,营造中华艺术的影像传播生态,开拓新时代民族艺术传播新格局,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开班仪式由项目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博士后王莎莎主持并向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她表示,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期许,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到教学中,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充分发挥传媒特色优势,努力挖掘中国艺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借助影像创作力让艺术焕发新的生机,展现与传播中国艺术之美。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宋靖代表中国摄协致辞。她指出,国家艺术基金对《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人才培训》项目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文化艺术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对艺术影像传播的殷切期望!这一培训项目的启动,为我们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影像传播人才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希望学员们能够把握机会,以此次培训为新的起点,为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阳丽君代表期刊媒体致辞。她表示,中国艺术的影像传播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当代中国艺术风貌的重大使命。《中国摄影家》杂志愿同在座学员一道,不遗余力地支持和推广优秀摄影作品,让世界看到中国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徐辉教授代表承办单位向参与本次培训项目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欢迎。他从对“中国艺术”与“影像传播”的内涵读解出发,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将艺术理论与影像创作内在统一。建议学员们坚持“与道为一”,抓住中国艺术最根本的进程,努力探索艺术传播实践新模式。
山东师范大学聂劲权教授代表校外授课教师致辞。他提到,本项目的举办是为响应文化强国战略的号召,是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影像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呈现形式,我们的学员来自不同艺术领域,拥有丰富的艺术实践经验,希望大家能够怀着艺术的情怀,创作出更多优质的影像作品。
中国传媒大学王玉辉副教授代表校内授课教师致辞。他表示,此次培训项目依托中国传媒大学的教学、科研、师资与艺术传播专业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希望每一位参训的学员都能够珍惜此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以开放的心态、批判的精神,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积极交流,不断探索中国艺术影像传播的新路径!
领导和嘉宾与培训班学员合影
中国传媒大学葛艳玲副研究员作为本次项目的班主任对全体学员表以期待。她希望学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的态度投入到培训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要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在培训结束后,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中国艺术影像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员代表张世吉对此次培训的领导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表示衷心感谢。
最后,本次项目的班主任、中国传媒大学王宇红副教授作总结发言。她从自己求学和从业的经历出发,讲述其所见证的新世纪以来媒介形态更迭和影像表达方式的变迁,给所有从业者提出了“由技悟道”“技进于道”的生存挑战,我们应该坚持创作主体的审美追求,努力探索“道技合一”的审美进化路径,为中华艺术影像的传播体系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字编辑:袁 硕
照片拍摄:方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