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搭配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但是戴在面部的口罩和身上的服饰进行搭配,你见过这样的表现形式吗?
这当然就要从口罩说起了,最早的口罩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古代宗教信徒为了敬奉神灵而使用它,今天口罩则是保护我们身体不受侵害的用具,是生活中必备的物品。但是谁又会想到这个小小的口罩能成为一种时尚符号呢? 早在二十年前,王元晶女士就对口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今已经收集到各种样式的近一千枚了。
吸引王女士收藏口罩,是因为在这个方寸之地呈现着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内容,就像一块小小的画布,在上面可以画画、设计、涂鸦,有很大的空间供我们创作发挥。戴在脸上虽然遮蔽了面孔,却呈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与服饰文化共生的世界。
最有意思的是王元晶并非简单地把口罩收藏起来,而是将口罩和自己进行了一次“合谋”。面对每一个口罩样式、颜色、图案、内容,她都费尽心思找到与这个口罩相适的服饰进行搭配,然后再以摄影语言呈现出来。在她的摄影作品里,我们看到了口罩与自身形象和服装已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画面精致靓丽时尚,每一幅作品后面似乎都有故事,有的很俏皮,有的则很卡通,当然也有的整体形象端庄典雅,有的更是激情四射……。我们开玩笑的问她,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啊”?为什么这些口罩的图案和你适配的服装如此和谐?是先根据口罩上的画面寻找合适的服装?还是用服装上的样式去匹配对应的口罩呢?她说总体来讲是以口罩上的图像为先导,然后再与衣饰进行搭配,完成创作。这可真是一次巧妙的艺术“耦合”!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口罩和服饰搭配呈现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没有丝毫的勉强。那么如何做到这么完美呢?她说首先要用心,仔细在创作素材上严格甄选,不能有一点点妥协;其次头脑里要有“货”,即有画面的追求,面对每一个口罩的样子,眼前立刻浮现出某一件服装;第三要坚持不懈,创作条件一旦成熟就一鼓作气,不能停歇,要持续的做下去,不断积累。当最终这么多的作品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得不佩服她的耐力、背后付出的辛劳和创作的激情。因此,我们在这里看到王元晶收藏的不仅仅是一枚枚口罩,也不仅仅是一幅幅影像作品,而是珍藏和呈现了一种服饰的文化。从她用服饰口罩搭配呈现出来的影像,我们领略了创作者的美学素养、文化修养以及丰富的生活沉淀。 是的,艺术创作有时候很神秘,有时候却很直接。如同计划要盖一所房子到最终完成它,需要一块块砖的不断累积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当面对作品最后完成时,回顾那每一次的找寻、搭配、化妆、布光、拍照,就像一本日记,默默的记录着每一个过程。
我们欣赏和赞美的就是王元晶女士这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毅力。摄影的功能在这里不仅仅是记录,而最终的结果是超越于拍摄之上的。
文/姚璐
摄影/王元晶
本组作品在2023年大理国际影会期间展出,策展人姚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