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运河中国——首届影像艺术周暨影像大展及研讨会在杭州举行

来源:中国摄影出版社 责编:张双双 2023-06-22

微信图片_20230627155759.jpg

研讨会现场

6月15日,由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摄影出版社)、杭州市委宣传部、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宣传部、浙江省摄协、杭州市文联、杭州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临平区工作委员会、临平区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运河中国”影像叙事研讨会在杭州临平塘栖古镇举行。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杨越峦,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王小川,临平区委宣传部部长沈威,著名摄影家刘世昭、汤德胜,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家委员会委员、《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遗产版主编、高级编辑齐欣,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文化遗产学系主任、研究员张剑葳,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摄影系主任、影像文献学研究专家林彤,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研究员,新闻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杨健,中国摄协理论委员会成员赵刚,摄影家程序,浙江省摄协副主席、杭州市摄协主席张友国,杭州运河集团大运河博物院院长柳竹慧以及来自运河沿岸城市50余名摄协负责人、摄影家代表、媒体记者等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摄影出版社社长高扬主持。

微信图片_20230627155747.jpg

研讨会现场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举办有关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影像研讨会,有着特殊的涵义,这是摄影人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具体体现。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华史。影像艺术在传播记录大运河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沈威部长作为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生情并茂地介绍了临平区近年来运河文化的发展和规划,诚挚地邀请广大摄影家到临平创作采风。

林彤以《时间·大地·显像——运河影像叙事文献》为题,阐释了在新时代下,运河影像不仅是叙事的载体,更是文献性的呈现。齐欣的题目是《记录大运河与遗产传播的趋势》,分传播视角的“世界遗产”、遗产传播与新闻学、遗产小道——遗产传播的重要产品与方法、公共传播产品和方法、涉及的领域行业形式等12个小题进行分解,表达了他对遗产传播中的思考和担忧。张剑葳从白浮泉:大运河源头的景观与图像切入,以考古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像在大运河拍摄中的应用和价值。杨健以《史料与史识——运河影像史研究略论》为题,从运河影像史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运河影像史研究中的史料与史识、运河影像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阐述了他在运河影像研究中的思考与实践。张友国则以《大运河的影像记录与表现》为题,从行摄与记录,从肌肤接触中感受大运河心跳脉动;探索与挖掘,从文化和功能上找创作方向;搜集与梳理,从历史与积淀中探索影像文化三分面做了介绍。

李舸表示,大运河的摄影创作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思考:紧随时代步伐,守人民立场,提升创作品质,坚持守正创新。同时要紧扣四个创新:贴近现代观众审美的表现形态创新,贴近现代生活的内容创新,借鉴其他艺术形式优长的表现手法创新,拓宽渠道的传播媒介创新。他提到,摄影作为一种直面现实的艺术,有别于其他造型艺术,有别于虚拟世界的幻像,有别于大众娱乐和消遣,更要突出其自身的特点,要在“意”上下功夫,即:意念、意象、意味、意外、意义。

刘世昭、汤德胜、赵刚、程序、柳竹慧以及来自淮北师范大学原学报主编、教授张秉正等纷纷发言。杨越峦做总结发言。他说,大运河影像的建设不仅要热闹,更要注重门道,要有顶层设计,要在政府主导下形成有秩序性有影响力的品牌,让影像文化建设展示出新时代的光彩。

研讨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深入探讨大运河文化影像艺术的发展现状、未来趋势、挑战机遇。大家一致认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深入学习掌握和挖掘运河历史、运河文化,对拍好运河影像,讲好中国故事,有着重要作用。心怀国之大者,矢志国之重“任”,这是新时代摄影人的责任与使命。

ac409bd78ff1ca0057c13ab21612108.jpg


领导和嘉宾参观展览

上午“运河中国”——首届影像艺术周暨影像大展在浙江理工大学(临平校区)开幕。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赵晓刚出席开幕式,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来虹讲话,杨越峦致辞,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旭微主持开幕式,李舸宣传大展开幕,并与与会领导嘉宾一起推动开幕式启动杆。

展览分“河流是部文明史”和“风吹稻花香两岸”两部分,序言将过去和现在左右两部分内容连接在一起,整个空间呈现,采用了中国园林式的建筑结构和美学应用。值得一提的是,展厅中央是由运河沿岸城市的摄影家们在当地汲取运河之水,汇集而成的水柱,作为装置艺术,成为展览的亮点之一。据悉,展览将展至7月31日。

微信图片_20230627155755.jpg

出席研讨会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