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中国影像故事系列展——“记忆无铭”影像展开幕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作者:北京服装学院 责编:Lee.W 2023-05-09

image001.jpg

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活动,5月6日,由北京服装学院主办,安徽省摄影家协会协办,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承办的中国影像故事系列展——“记忆无铭”影像展在北京服装学院7号楼1号展厅开幕。中国摄影领域三位极具影响力的摄影艺术家张崇岫、柳军、杨越峦的摄影作品聚焦中国红色革命影像,讲述中国故事。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院长贾荣林,党委副书记倪赛力,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柳军、杨越峦,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出席开幕式,多位知名摄影家和有关媒体,学校相关二级单位负责人及师生代表参加。

周志军在致辞中指出,北京服装学院摄影专业是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自2004年建立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数百位摄影师和艺术工作者,2017年与传播学、广告学、表演专业一起组成时尚传播学院,是发扬北服“传播力”的重要力量。

周志军致辞

本次摄影展旨在探索中国影像的宏大叙事体系。由北服摄影专业教师带领本科生及研究生以展览为实践教学平台,组建团队完成策划展览、艺术呈现以及内容传播等相关工作。本次展览作为北京服装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培根铸魂、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课程思政的重要举措。用影像重塑红色记忆,以党旗红引领时尚红,致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青年摄影师和艺术家。

 贾荣林宣布展览开幕。三名学生代表向作者献花。红色江山来之不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砥砺前行。

贾荣林宣布展览开幕

学生代表向作者献花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任、军旅作家张林致辞

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主席许国致辞

本次展览进行了大量的修复工作,比如一幅1.9m×2.8m的巨幅照片,原本是一张135mm的底片,尺寸约2-3cm,经过扫描采集、数字处理、输出打印等一系列修复步骤,最终将其进行100倍放大,得到在展览中呈现的样貌。这些工作均由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数字色彩应用实验室监制完成,是探索建立中国数字影像呈现标准的重要实践。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院长谢平,摄影系教师董冬、陈大公担任策展人。据策展人之一董冬介绍,在高校举办红色影像展有重大的教育意义,通过近距离观看著名摄影家的影像作品,让摄影专业学生们感受到前辈的精神,通过影像作品回到那个艰难的年代,体会先烈们的顽强奋斗。

嘉宾与师生代表合影

艺术家简介及作品评论

张崇岫

摄影家、作家、编剧;

1929年10月出生于安徽省巢县;

1942年秋参加新四军;

1950年冬,21岁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政治部摄影组长;

著有《战地之星》《流星》《高敬亭》《日出长江》《长津湖史诗》《英雄CHINA丁》等影视剧本、画册、小说;

2021年11月,张崇岫向安徽省档案馆捐赠80件珍藏摄影作品。


入朝随军作战两年多时间,张崇岫携带着一部相机、几十卷胶卷,拍摄下了一两千张战地照片。“胶卷很珍贵,拍一张就要成功一张,长津湖战役我只用了3卷胶卷。”这是张崇岫给自己制定的严格标准,而他也基本做到了,甚至有时候拍摄时自感是“废片”,最后冲洗出来,也成了一张不错的影像。

正因为胶卷珍贵,张崇岫也不打无准备的仗。在拍摄前,他常有自己的构思,也愿意为拍到一张照片去付出一切。

——《安徽日报》


张崇岫以其勇于为国献身的精神、娴熟的摄影技术留下的极具战争氛围和敌我激烈冲突的珍贵瞬间影像,在中国军事摄影史上十分难得,为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留下了极其可贵的历史见证。张崇岫的战地摄影作品引发专家学者对军事摄影的重新审视和深度思考。发现张崇岫是用好红色资源的积极开拓,也是向伟大历史创造者的致敬,更是向当代摄影人发出的使命和担当。

——《中国摄影报》


柳军

著名军事摄影家;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原《解放军画报》社社长;

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委员会主任;

5次荣立二等功(1次二等战功)、 3次荣立三等功。

代表作品有《如此父母官》《不要忘记他们》《雪域亲情》《力量之源》《习主席九.三大阅兵》等。


拥有“第三只眼”不易,柳军的作品已显示出了其创作实力,综观他的其他作品,尽管还有稚嫩之处,如有的画面不太讲究构图,如《连值日员》,有的展示的生活过于琐屑,如《训练间隙》,还有的作品缺乏更丰富的内涵,给人一种一览无余的印象。但毫无疑问,柳军是一个有锐气的军旅摄影家,我希望他能向生活中掘一口深井,突出自己机智幽默的风格,用手中的照相机,为时代奉献更好的军旅摄影作品。铁马金戈中觅万缕柔情,难,但有价值。绝对!

——高洪波


杨越峦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摄影家协会理论摄影委员会主任;

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

河北省文联副主席;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

出版有专著《中国·野长城》;

长城摄影专题作品曾在国内外多个摄影节、艺术画廊展出。


沙土而为砖,砖而为长城;百姓而为战士,战士而为烈士;战而为士,殁而成殇;长城砖而为墓碑,墓碑而为百姓家用之物;长城砖墓碑而为文物,文物而为艺术影像文献……长城砖墓碑,经与人的种种遇合,在土、砖、碑、日用、文物、文献之间辗转——这期间,有着难以描述的历史逻辑。

——汪   素


我对每一块长城砖墓碑都使用固定机位、居中、格式化拍摄,后来这组照片做展览,我特意要求输出照片是28英寸,因为这个尺寸能使砖碑实物和影像尺寸一样大。对我来说,借助这些与实物等大的砖碑肖像,目的是想让观者如同亲见,以此记录历史,也试图以图像方式复原历史。”

——《新京报》


通过艺术的塑造,长城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或历史意义上的建筑,而是一个人类文明的符号,是集体记忆的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隐喻。而杨越峦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的个性化表达与阐释,不仅可以让万里长城以影像的方式留存下来,更是直指长城被破坏和亟待保护的客观现实,以唤起更多人对长城的关注。

——《中国艺术报》


北京服装学院摄影系优秀作品及时尚工程主题影像展在7号楼银色大厅同时开展,该展览展示了摄影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在校期间创作的优秀作品。


来源:北京服装学院 时尚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