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体会员

摄影家李荣卿:一代人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来源:四川省摄影家协会 责编:张双双 2022-12-27

640 (23).jpg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原四川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荣卿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23日18:32在成都逝世,享年93岁。

李荣卿,江苏无锡人,生于1929年1月22日。1947年进入上海华芳照相馆当学徒。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1950年任 《新华日报》摄影记者。1951年受《新华日报》委派,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的随军摄影记者赴西藏,是新中国第一代拍摄西藏的摄影家。

1952年回到重庆继续在 《新华日报》担任摄影记者。1952年9月进入《四川日报》担任摄影记者。1956年筹备创办“四川摄影研究会”。1980年担任四川省摄影家协会首任副秘书长,1981年担任驻会副秘书长。主要代表作有《十八军进藏途中》、《进藏部队翻越冷拉山》、《进藏部队在拉萨举行庄严的进城式》。

李荣卿同志长期从事文艺工作,在担任四川省摄协领导工作期间,他坚定地贯彻党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积极推动党的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他热爱祖国,热爱摄影事业;艺术上情感浓郁、精益求精;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生活上作风正派,淡泊朴素。李荣卿同志的逝世是四川摄影界的巨大损失,他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同志、老领导,也失去了一位无私奉献的文艺工作者。

摄影家李荣卿:一代人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

(来源:四川文艺网 邓风)

640 (3).png

李荣卿1951 年在雅安

摄影家李荣卿老师80 岁生日那天,他的摄影作品展终于在成都美术馆开幕了。虽然80 周岁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是人生之大幸福,但就摄影家来说,我还是觉得这个展览的开幕有些晚,晚了有二十年。

三十三年前,李荣卿老师就已60 岁了,这是个法定的退休年龄,他从四川省摄影家协会驻会副秘书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了,可那时他还精蹦,背着相机到处跑。他操着走了样的江浙话说:再拍拍吧,很锻炼身体的。于是又继续了二十年。1946 年,这个生长在无锡的17 岁的乡下泥腿子,初入江湖命运就为他选择了相机这个洋玩意儿,该是命中注定一生要与照相为伴。那时,风华正茂的他在上海芳华照相馆学艺不满三年,便掌握了全套摄影技术,并在这个期间以摄影职业为掩护,从事地下党的通信工作,走进了革命队伍。1949 年7 月随刘邓大军南下,并在重庆《新华日报》当上了令人羡慕的摄影记者;1950 年初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集团军进藏,命运又把他变成了艰苦的随军记者。峥嵘岁月、历史沧桑,把一路风尘都咔擦咔擦定格在胶片上,也把这个江南人婉约、含蓄的性格嵌进了作品里。镜头穿过了硝烟,穿过了文革,穿过了一个花甲,时间在他面容轻轻滑过,岁月却留在了底片里。展览的开幕日子,80 岁的他依然精蹦。

640 (4).png

50 年代的幼儿园 李荣卿摄

展览的大部分作品拍摄于上世纪50-80 年代,它们朴实、内敛、干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荡漾在作品里。在那个火热年代,这些照片恐怕是不合时宜的,就是这些与时代不适宜的照片,却给相当大一部分人带来了温暖和温情,熨贴了一些疲惫、惶恐或者激荡的心灵。《1951 年·18 军进藏途中》 《1954 年12 月25 日·雅安·康藏公路通车典礼》《60 年代川南地区地质勘测》《1964 年10 月庆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文革中· 凉山知青劳动之余》《70 年代·川西平原·科学种田》等,这些听起来就像新闻报导的摄影作品,一直是作者所追求的直白和简洁,但又绝非简单的直白和简洁。他将个人温蕴、柔美的情感融入作品, 在火辣的政治热情背景中,小心翼翼地将人性美释放在画面里,让视觉充满温馨的美感。朴素的拍摄手法,把形式和内容高度统一,将作品内容的自豪和自信以及作者本人的自豪和自信都传递给了读者。温情脉脉、如沐春风,在那个年代这是需要智慧和技巧的。拍摄于文革结束前后这一时期的作品、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将这样的温情推向深入。自然、抒情的画面,让人觉得安静,在整个社会都躁动不安时,竟然也还有如此抒情的个人生活空间。作品绝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发自内心的含蓄表达。《1975·成都·省级机关实验婴儿园》《1975·成都·老南门大桥》《1977·重棉二厂·女工学习〈毛选〉第五卷》《1977 年·巫溪县·深山采药》《1981·人民公园》等,浪漫中逐渐在将“革命”滤去,时代的政治背影在画面里虽然还很鲜明,但作者已开始在努力摆脱它们。虽然,这是那个时代众多艺术家的自觉,但许多人还是迷失掉了,不在了,没声音了,永远地消失了。李荣卿老师很冷静,继续沿着他温情浪漫的风格一路走来,把吴侬软语,把江南绿柳,把川西坝子湿漉漉的空气都装进暗盒,坚定而执着。他的一生走南闯北跌宕起伏,经历的历史事件如滔滔洪波,然而,他的作品却平静如水,意蕴丰厚,思绪悠然,回味绵长。看李荣卿的作品,让我想起沈从文先生的湘西,还让我想到费孝通先生的《江村记事》,作品关注草根民众的生活,而不是去传达他们的苦难,在生存中找寻生活的乐趣和理由。摄影家清醒地认识自己的角色,用手中的相机,表达了极具个人魅力的人文关怀,作品如清风细雨般温润、细腻,充满情感。这是文化的力量,是一种品格,亦是一种境界。

640 (6).png

府南河边(四川大学校门外)1963年7月  李荣卿摄

可是,在最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李荣卿的名字已渐渐淡出摄影人的视线,改革开放后年轻的摄影家们迅速将这个名字掩盖了。前卫的、先锋的、现代的、后现代的、观念的——新星摄影家们更是不削看这些饱含乡村情愫的作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流行过许多带有强烈感官刺激的照片,也流行过华丽喧嚣美丽无比的照片,它们表达着新一代人激荡的内心冲动和澎湃的精神欲望。但是,当我们今天拂去尘土,沉心静气地回首再看时,凸显在眼前的却仍是这些拍摄于三、四十年前、饱含作者个人情感和那个时代集体主义情怀的作品,当它们突然呈现在我面前时,心灵犹如过电,一个时代的集体记忆躺在照片里,一个时代的集体无语躺在照片里,一个时代渴望和谐和安宁的愿望也躺在照片里,它带给我们的是内心深处的强烈震撼;是恍如隔世的百感交集;是一代人的灵魂敲击。

640 (7).png

深山采药 1977 年 李荣卿 摄

这不仅仅是照片本身的力量,而是这些照片所饱含的情感。情感的真实,才是作品的生命,才是力量的源泉。

去年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在单位门口遇见李荣卿老师,他背着相机正要回家,我问他去哪了?他说,今天天气好,夕阳的光线应该不错,就赶紧骑车去锦江边,拍点片子,玩玩儿嘛。看他乐滋滋的样子,估计是拍到了心仪的片子。

谨以此,向老一辈摄影家们表示敬意!

640 (8).png

川南地区地质勘测 1960 年代 李荣卿 摄

内容来源:四川省摄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