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致敬经典,在成都国际摄影周遇见“岁月之光——朱宪民摄影艺术展”!

来源:成都国际摄影周 责编:张双双 2022-11-17


640 (11).jpg

主题为“影像:前景·共蓉”的2022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将于11月18日至24日在成都举行,本届摄影周策划了九大主体展览、七大平行展览和一系列峰会、论坛、讲座和博览会等活动,将在成都市美术馆、成都当代影像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东安书院、青白江LOCALAND城厢会客馆等场馆推出。

640 (2).png

作为中国摄影界备受尊崇、德艺双馨的老一辈摄影家,朱宪民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师、纪实摄影的奠基人之一,在“圈内”大家都尊他为“朱公”、 敬他为“泰斗”。

早在六七十年代,他便心无旁骛地将自己的镜头,专注瞄准社会最普通的百姓,以朴素、自然、忠实于生活的态度进行记录,而不是用那些极端的人和事例哗众取宠,如今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景象切片及在场证明。

看朱宪民的摄影作品,我们不需要拆解或重构任何事,所要做的仅仅是去观看、去欣赏、去感受。

一起走过的岁月里,因为有了感动才会变得更加迷人。他立体的、动态的、人性的作品,将生活的纹理解剖给我们,时代的转折和个人的命运都蕴含在影像之中。

1668654550413800.jpg

边疆女民兵,1969,©朱宪民

1668654550552320.jpg

民以食为天,1980,©朱宪民

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期间将展出的《边疆女民兵》,是朱宪民拍摄于1969年珍宝岛事件的作品。那时中苏边境发生冲突,照片中的主角都是当时的知识青年,插队到内蒙古的黄河边上。那时候边境情况比较紧张,基干民兵都发枪了,全都是真枪实弹。在边境线上,这些知识青年也是基干民兵。

朱宪民镜头下的重要作品《民以食为天》拍摄于1980年。当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农村还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清一色的土坯房,一个砖瓦房也无,人们点羊油灯,在井里打水。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每家都没有餐厅,人们都在大街上吃饭,拿着粥和干粮。

在一个个不同的场景里,朱宪民找到了一个准确的角度,拍摄的画面冷静低调但决不寡淡,时空虽为刹那,但处处直击人心。无论是贫瘠的山村,还是喧哗的市井,不管是老人还是孩童,都充满了的生活底色与生命质感,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摄影话语构建力,许多经典画面,已经成为中国摄影的集体记忆。

而半个世纪之后,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观看朱宪民的作品?

以“决定性瞬间”理论闻名于世的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看到他的作品后称“朱宪民先生有一双发现真理的慧眼。真理之眼永远向着生活”。

在朱宪民的镜头里,这些普通人的生活轨迹,构成了当代中国人的形象符号和视觉历史。他们身上所闪现的人性之光:善良、恒定、实在、在艰难岁月中呈现的乐观豁达,正是我们民族传承的最宝贵的基因。

我们经常说,影像能带给后人什么,这些朱宪民记录中国变革的影像,是给后人以了解和反思。在这个发生、遭遇与遗忘都越来越快的时代,跟随他的目光与脚步,可以让我们重新认识时间的价值。

本次展览,我们将看到朱宪民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表达,不猎奇、不烧脑、更不哗众取宠,他只是让我们看到不同时期老百姓“吃什么、穿什么、家里摆设什么”,他仅仅是用他的爱与情感去表现并追忆养育了他的那片土地。

该展览由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艺术总监、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始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副主席钟维兴,著名影视制片人、朱宪民的女儿 朱天霓 联合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