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底,湖北省摄影家协会武大影像委员会成立,借此集结武汉大学历届摄影专业毕业生,展开各项工作。
提起“武大摄影群体”,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群从武汉大学摄影专业走出来的摄影人。在过去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多身兼各级摄协和摄影组织负责人职务,在多年的摄影创作中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武汉大学开办摄影专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中国高等摄影教育的发端之一,也是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的教育改革举措之一。30多年来,毕业于该专业的一大批摄影家和摄影组织工作者从中涌现出来,成为这个群体的骄傲。刘鲁豫、曹红、李晓英、余海波、李洁军、赵青、胡国庆、王景春、肖萱安的名字在第5届到第13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和第49届第52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中闪耀;彭年生、黄丰、胡国庆、陶德斌、周冰、海洋、蓝青、冯卫光、焦胜、赵伟、龚万幸等人在多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全国首届高等院校摄影艺术作品展览中凭借作品用实力说话取得佳绩;罗锦辉、熊安平、袁明辉、薛良全、石一等在由联合国举办的首届国际环境摄影大赛、年度野生动物摄影师大赛等国际影赛上崭露才华;陈孝昭、孟炜炜、郁剑等在摄影理论上深耕细作。另外,摄影家高宝燕的《温馨一家》还被中国邮政制成特种江豚邮票,向世界发行。张力平的《桂林风光》作为人民大会堂广西厅中堂主图沿用至今。30多年里,“武大摄影群体”以蓬勃活力,在摄影界大放异彩。在获悉历届摄影专业同学们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后,刘道玉曾动情地说:“祝贺同学们,母校为你们而自豪!”
为进一步依托和发挥“武大摄影群体”所形成的优势,经湖北省摄协主席团会议研究,决定成立武大影像委员会,专委会将在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的领导下,通过系统梳理与回顾整理,对群体和个体展开理论性多维度研究,通过展览、结集、培训、辅导等活动,为推动湖北摄影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贡献力量。
6月8日,湖北省摄协武大影像委员会通过视频方式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并就如何在新时代发挥“武大摄影群体”优势,通过摄影服务大局,引领正确价值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展开讨论。中国摄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深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赵青,摄影家李晓英、余海波、肖萱安、胡国庆、曹红、王景春等分别发言。会上,武汉市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武汉大学第一届摄影班校友蓝青介绍了该专委会设立“珞珈山影会讲坛”和近期工作构想,并就专委会下一步工作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征求意见。
刘鲁豫是武汉大学1989级摄影班的学生。他认为,湖北省摄协武大影像委员会的成立,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武大摄影人搭建了一个交流、切磋、展示和探索的平台,同时也为其他地区的摄影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与学习的样本。他表示,“武大影像委员会”应坚持格局要大、目光要远、思维要清晰,打造一个出作品、出成果、出人才的高地。
李洁军和刘鲁豫是同班同学,他感叹于武大影像委员会创立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他说:“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丰富的生活中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是我们要用摄影的方式方法讲好中国故事。我们要紧跟时代,共同努力,做不负时代的践行者,把讲座办出珞珈山的人文气质与风格,把讲座办出情怀与格调。”
赵青提出,武大摄影人应通过全面、系统、生动的摄影实践,深入生活,培根铸魂、团结奋斗、锐意进取、守正创新,与人民同向同行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对“武大摄影群体”取得的成果、将来的发展进行梳理和思考,通过彰显历史纵深视角和时代的广阔视野,表现出“武大摄影群体”所独有的系统性、原创性、专业性。
李晓英是武汉大学摄影系1987级副班长,她在会上激动地说自己“像找到了一个娘家”她呼吁全体同学贡献聪明才智,勤于行动,勤于创作,扎根于波澜壮阔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中,留存更多代表时代精神的形象,创作更多的摄影佳作。
余海波说,“武大摄影群体”的独特性体现在他们“经历了一个变革时代,参与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以个人的视角拍摄了大量的作品,为这个时代留下了影像见证”。他表示,武大影像委员会要把“武大摄影群体”这张牌打好,并打出特色,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
王景春认为,武大影像委员会应形成一股影像文化,要着眼于未来,与时俱进地展开建设性的研究工作,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来梳理作品,用摄影语言来表现艺术审美的基本特征,以创新独特的摄影手段诠释民族精神的意蕴内涵,展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与文化自信。
胡国庆还记得武汉大学校训强、弘毅、求是、拓新”,他提议,武大影像委员会要坚持摄影创作不仅要表现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展示中华文化传统的根脉;要突破传统艺术的审美取向,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艺术再创新。
肖萱安与几位校友相聚,坦言又像是回到珞珈山一样畅所欲言。他认为武大影像委员会的工作要全面展示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生动刻画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用摄影人的语言,为引导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创作艺术精品。
曹红在美国开办摄影学校,已有十多年时间。该校大多为华人社区服务,她希望这个学校可以成为宣传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基地,并为“武大摄影群体”的同学和校友们提供更好的创作条件。
部分摄影家作品:
《北川废墟上的幸存者》 赵青 摄
《大相中原》 刘鲁豫 摄
《空寂》 胡国庆 摄
《渴望再就业》 曹红 摄
《三峡》 王景春 摄
《小号手》 李洁军 摄
《远程小憩》 薛良全 摄
《自然的和声》 袁明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