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要为大众服务,摄影要为人民写真
——摄影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
徐波
中国金融摄协主席
金融摄影要坚持“四性”
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中国金融摄影家协会需要遵循大规律,同时又要尽可能摸索出有自身特色的摄影发展路径,即遵守“四性”——党性、行业性、人民性、时代性,才能更好地做到为人民服务,才能力争走出一条艺术扎实、思想深刻的行业摄影发展道路。
党性:金融摄影是歌颂中国共产党伟大成就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金融摄影的使命和职责。行业性:金融摄影人兼顾摄影能力与业务专业能力,才能创作出深刻反映行业发展的作品。人民性:金融摄影人只有把自身群体与受益的客户(个人或企业等)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展示金融的价值与风采。时代性:如何反映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对金融摄影人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我们有高屋建瓴的政治敏锐性和时代洞察力,才能使摄影艺术本身的能力通过时代性得到更好的提升和升华。
罗勇
河南省摄协副主席
摄影当随时代,影像服务人民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鲜明指出文艺要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对中国文艺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百年来,党领导文艺战线不断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党的领导下,摄影走出了符合自身特色、符合国情实际,服务国家大局、服务人民生活的光荣之路。
历史在前进,时代在前进,摄影也在前进。身处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我倍感自豪与责任,一定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创作观,深扎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努力创作出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为推动新时代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宋靖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
回望历史,接续未来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之作,它的思想魅力和理论生命力都是极其巨大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思想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立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更高目标来阐释文艺问题,完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飞跃。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学院的4位创始人都是从延安走来的,72年的发展凝练出“红色风韵、专业风范、时代风釆、国家风度、国际风尚”的办学特色。经过一代代教育家的努力,“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更加浓厚,“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艺术观贯穿人才培养过程。
董冬
北京服装学院时尚传播学院摄影系副主任
复兴之路上的责任与担当
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一名艺术工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更让我深刻体会到祖国对文艺工作者寄予的期望,深感青年人的担当重任。
一是时代赋予我的责任。在时代巨变中,我应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践中,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传统,用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二是作为教师的职业责任。立德树人的人,必先立己;培根铸魂的人,必先铸己。我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青年人守正创新,承担起培养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任务。作为文艺工作者,需要深刻学习钻研中国文化,把自己的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作品,和更多青年摄影师一道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鲜明地确立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杨登峰
工人日报社摄影部主任
扎根人民群众,构筑时代景深
时代在发展,有些东西一直未变。
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摄影一直是和人民联系非常紧密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时刻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自觉在人民创作新生活的伟大实践中汲取营养,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滋养创作,是摄影界一直保持的优良传统。
在新时代,在媒体深度融合的今天,作为一名央媒摄影记者该如何应对?文艺创作方法千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摄影也是如此,新闻摄影更是如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始终站在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心系百姓生活,关注大众民生,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脚下有泥,胸中有光,肩上有担当,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己的脑力、眼力、笔力、脚力,使报道不仅有现实意义,更有历史深度。
高初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
以史为书写民族性和现代性双轮并重的中国摄影史
1942年5月召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有两位摄影人参加了会议。摄影界代表郑景康、电影界代表吴印咸。
吴印咸曾倾尽所有,为延安之行置换了三部照相机,并使之成为艰苦条件下延安电影团的主要设备。而郑景康因国民政府的摄影工作没有起到唤起大众参与民族救亡的作用,毅然辞去国民政府外宣处摄影室的职务,经周恩来介绍辗转到延安,并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带有人民性和民族性的摄影艺术的创作之中。
摄影史论研究工作,不仅是党史和近代史重要的资料保存和考证工作,不仅通过回顾老摄影家生涯和对其创作的整理研究,得到那一代摄影人如何投身人民、讴歌人民的精神指引和工作经验,更重要的是把这些故事通过摄影史研究和写作的方式形成对于当下摄影创作和艺术创新的重要指引。整理和研究中国革命时期的视觉档案,正是对于民族性和现代性双轮并重的中国摄影史书写的重要环节,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工作的紧迫性。
阳丽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摄影专业硕士导师
赓续“讲话”文脉,繁荣摄影艺术
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门类之一的摄影艺术,始终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路线指引下,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部署、指导、推动新时代文艺工作。
摄影在弘扬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承担着自己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有一大批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具有中国审美意蕴的摄影艺术作品涌现出来。新时代的摄影正以其自身的魅力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摄影艺术在党的领导下,将为时代、为人民继续谱写新的华章。
赵凤兰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研究院研究员、摄影评论员
用唯物史观指导摄影实践
回首党领导下的中国摄影发展之路,唯物史观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一直贯穿始终,这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创作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非从抽象的定义出发的理念一脉相承。
如果说其他艺术既能采撷现实之“源”,又能获取历史、书本之“流”的话,那么,对于摄影而言,人类的社会生活便是它唯一的源泉。摄影家必须潜入生活谷底,把握创作之源,准确反映时代特征,这既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时代赋予影像艺术的责任和使命。任何文艺作品,只有具备时代性,才会在大的时空维度下具备历史性。换言之,摄影家只有忠实记录所处的时代,深刻把握这个时代最积极、最主流、最本质的特征和历史细节,才能拍摄出主题鲜明且更具社会价值的照片,并准确彰显这个时代的民族精神而成为不朽。
本次座谈会还收到一些摄影人的文稿,以下为部分摘编:
我心中的灯塔
● 魏德忠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摄影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十分幸运的步入了艺术殿堂,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摄影人。当时部队领导把一部德国制造的战利品折叠式相机交给了我,郑重告诉我:“连队的战士发枪,机关的同志不发,但这就是你的武器,就是你在战场上的枪,要用他记录军史,为兵服务!”。这沉甸甸的八个大字至今还铭刻在我心中。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丰富的源泉中去。”这使我豁然开朗,也更坚定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在我近五十多年的采访过程中,遵循毛主席的指引的方向,到群众中去体验,去观察,向群众学习,最使我难忘的是红旗渠的拍摄,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我做了一辈子摄影工作,虽无官无禄,但也无怨无悔,因为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劳动人民火热的生活,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给我无限的力量和干劲。
回首过往,在每个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处处闪动着文艺工作者的身影,无处不留下他们的足迹。在火热的斗争中拼搏,在火热的生活中创作,他们产生了无数的优秀的作品,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鼓舞激励着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中国的文艺事业也始终沿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进,迅速发展,空前繁荣,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优秀的作品,有作为的摄影工作者应该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全身心的为人民服务,必须有为人服务的感情,心里装着人民,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爱人民之所爱,满腔热情的去讴歌人民,为我们伟大的时代留下一个个难忘的瞬间,创造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佳作。
摄影谱写历史,光影传承文化
●吴健 (甘肃摄影家协会主席)
在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在敦煌莫高窟从事文物数字化保护与摄影艺术的文艺工作者,回顾敦煌研究院七十年来摄影发展的历史,激情荡漾。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党和政府对文物事业的关心关怀下,敦煌文物研究所在国内摄影技术与设备非常缺乏的情形之下组建了摄影室,承担起了影像记录莫高窟的重任,以最质朴的光影,累计拍摄了5万余张黑白影像,真实、客观的记录了莫高窟不可多得的原始风貌和保存现状。80年代初,我调到敦煌文物研究所摄影工作室工作,师从李贞伯先生。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技术的提升,莫高窟的影像记录开始走进了大众的视野。2000年初,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实现了质的飞跃。这种以艺术赋能科技、科技支撑艺术的理念使得数字化保护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敦煌石窟实现了永久保存,永续利用,这其中摄影艺术的作用尤为凸显。
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盘活了文化遗产数字化资源,形成了以“学术为基础,技术为手段,艺术为目的”的特殊的数字文化,建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展望未来,不忘初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文艺“双百”方针,扎根沃土、服务人民,为时代造像,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丝绸之路故事,让摄影在新时代发挥更大作为,用摄影谱写历史,用光影传承文化。
用摄影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
●徐大庆 (中国摄影家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
随着我国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愈发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在新的国际形势下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是文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中国摄影而言,要充分发挥摄影的形象性、可信性、国际性优势,努力为时代写真,为人民留影,用摄影向世界展现中国形象。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古国,广大摄影人要将摄影聚焦社会发展,用镜头记录世界的变化,用影像反映人类面临的问题,凸显摄影的责任担当和文化自觉,构建立体化、多元化、多层次传播平台,用摄影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现良好的中国形象,传播中国价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坚信,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类,创作更多彰显新时代中国形象、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必将通向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让世界看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的篇章。
坚持党的领导,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摄影发展道路
●李进都 (宜昌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
摄影自传入中国以来,与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连,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中国摄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广大摄影工作者和摄影家的不懈努力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摄影发展道路。
新时代新征程,新影像新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摄影发展道路,既是历史进程的不断延伸,也是新时代的新要求。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投入到时代发展的洪流中,用手中的相机创作出优秀的摄影作品,彰显新时代新精神,纪录新时代新作为,弘扬新时代主旋律,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探索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摄影大道。
相关阅读:
摄影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摄影界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