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展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一九三七

来源:成都当代影像馆 责编:张双双 2022-04-29

640.jpg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一九三七

摄影师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展览时间

2022年常设展

地点

成都当代影像馆A厅

成都当代影像馆于2022年3月19日呈现了“决定性瞬间”(The Decisive Moment)摄影理论的代表者、法国摄影艺术家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最新个展《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一九三七》。本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并呈现了艺术家的生平轨迹及其在摄影、电影方面的创作历程。

作为国内最多收藏卡蒂埃-布列松摄影原作的美术馆,成都当代影像馆已连续三年对卡蒂埃-布列松的作品及文献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展示。

640 (1).jpg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与莫西尼(Ratna Mohini),马德里,西班牙,1937年

640 (2).jpg

乔治六世加冕礼(特拉法加广场),英国伦敦,1937年5月12日  明胶银盐,冲印于1999年

640 (3).jpg

“穿越”到1937年观礼现场的观众

640 (4).jpg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微信截图_20220429134008.png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出生于法国尚泰卢(Chanteloup),早期跟随立体派画家安德烈·洛特(André Lhote)学习绘画。1931年,在非洲象牙海岸度过一年之后,他买了第一台徕卡相机,开始游历欧洲。1933年,在纽约的朱利安·列维画廊(Julien Levy Gallery)举办了首次展览。1940年,加入法国第三军影像服务部,同年6月被德军俘虏。在经历两次失败的逃脱后,于1942年2月第三次成功越狱。

1945年,与一群专业记者拍摄了巴黎的解放,并制作了纪录片《回归》(Le Retour)。1947年,他与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乔治·罗杰(George Rodger),大卫·奇姆·西蒙(David‘Chim’Seymour)和威廉·范迪维特(William Vandivert)共同创立了玛格南图片社(Magnum Photos)。在东方游历了三年之后,于1952年回到欧洲,并出版了第一本书《决定性瞬间》(Images à la Sauvette)。

1974年,终止了与玛格南图片社的工作关系,进而更专注于绘画。2003年,与妻子和女儿在巴黎创立了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基金会,以保存他的作品。2004年8月3日,在96岁生日几周之后,他在普罗旺斯的家中去世。亨利·卡蒂埃-布列松被后人称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在超过六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游历在世界各国,见证了一些20世纪世界性重大事件。他把相机作为“第三只眼睛”来捕捉人类变幻莫测的行为,将摄影视为捕捉决定性时刻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