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聚焦

两会专访 | 蒋胜男代表:确定网络文艺为专门文艺类别,完善中国文艺发展格局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李想 责编:张双双 2022-03-07

“当我们用网络打车、吃饭、买票、购物,也同时在网络上看书、听音乐、看视频。每一次载体的变化都是人类历史文明的大飞跃、大进步。”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网络作家蒋胜男从1997年开始在电脑上写作,陆续创作了《芈月传》《燕云台》《天圣令》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她亲历并见证了以网络文学为起点的网络文艺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今年两会,蒋胜男的建议中就有一份与网络文艺密切相关。中国文艺网独家专访蒋胜男,看看作为网络文艺从发端到繁荣的亲历者,她对于网络文艺的发展有怎样的见解?

640 (20).jpg

 蒋胜男

中国文艺网:今年两会,您带来的其中一份建议提出将网络文艺确定为专门文艺类别,请谈谈您的想法?

蒋胜男:网络文艺作为互联网技术应用下催生的新兴文艺形态,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已形成全新的、规模化的文艺生态景观,且在国际传播中展现出重大作为,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时至今日,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有的精神家园,网络文艺作为网络空间精神文化内容重要主体,理应受到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和大力引导扶持。但是,当下业界、学界实际上依然将网络文艺看做一般性的大众娱乐范畴甚至年轻人的自娱自乐,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流俗”,了解浅尝辄止,言说隔靴搔痒。市场、产业主体则摆脱不了逐利本能,本质上将其作为“摇钱树”“流量收割机”进行培育,以文艺之名行赚钱之实。以致,对网络文艺,关注行为功利化、研究探讨碎片化、理论建设空白化、扶持引领低效化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与网络文艺在当前中国文艺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承担的重要作用已经严重不符,应予以尽快改变。

中国文艺网:您认为将网络文艺作为专门文艺类别,对于现在的网络文化环境会有怎样的影响?

蒋胜男:近几年流量至上、畸形审美、价值观错位等现象持续不断发生,网络文化环境对青少年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影响。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治理政策法规,规范网络文化,清朗网络空间。我认为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正视网络文艺发展现状,规范网络文艺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随着媒介融合、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融合的不断深入,既有艺术门类不同程度地触网,新业态新形态不断涌现,网络文艺包罗万象、创新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在深度的、持续的、自觉的发展问题上,确实存在“众人围观、无人过问”“众人参与、无人主持”“各行其是、各说各话”的尴尬局面。从野蛮生长一路走到今天,网络文艺的文化自觉和审美自觉已经逐步觉醒,社会责任感、历史担当精神和历史主动精神已经初步具备,但生长过程中的过度商业化、娱乐化、无序化等顽疾绝不可能一夜根除,导致在发展中的关键期、瓶颈期,出现了一些乱象。这个时候如果不尽快将其作为专门文艺类别,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切实研究和有力引导,网络文艺很难迈上新台阶、打开新局面、走进下一个发展阶段。

中国文艺网:您是网络作家,从网络文艺从业者的角度,您觉得成立网络文艺专门文艺类别的意义是什么?

蒋胜男:回望来路,作为亲历者,网络文学是我的情感所寄,它让梦想照进了现实,它成就了我的人生,它承载了我所有的热爱;而作为见证者,它又像是我的孩子,我见证了它孩童时的懵懂,青春期的叛逆,青年人的活力,以及迈向成熟后的旺盛,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相信网络文艺各门类的其他从业者们也有相同的感受。

中国作协成立了网络文学中心,给了网络作家归属感,也让网络文学的发展更加繁荣。相较而言,还有更庞大的、各类网络文艺群体缺乏归属。网络文艺数以亿计的从业者与活跃用户,特别是青年群体,对网络文艺有特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他们既是网络文艺创作的参与者、生产者,也是欣赏者、消费者,“文艺两新”群体绝大多数也是通过互联网投身于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对网络文艺的身份定位以及由此开展的研究、采取的措施、扶持的力度,是否清晰、明确、精准、到位,直接关联着这一广大群体的情感归属、创新驱动,关乎“文艺网军”创作活力、精品化生产潜力的激发和全社会文化文艺创造力的进一步迸发。将网络文艺设为专门文艺类别,是时代需求,是民之所向,是文艺战线在新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审美需求、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网络文艺已成为了影响人们娱乐生活和价值理念的重要文化产业,甚至是彰显民族文化、凸显社会风貌的“中国文化新名片”。我想,这是跨越几代的网络文艺从业者夜以继日孜孜不辍的回报,这更是新时代科技、文化等社会全方位高速发展的缩影。网络文艺确立为专门文艺类别,将更大地发挥它的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传递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将凝聚更团结的力量,发出网络文艺的时代最强音!

附:

关于将网络文艺确定为专门文艺类别加快推动发展的建议

蒋胜男

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网络作家

网络文艺作为互联网技术应用下催生的新兴文艺形态,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已形成全新的、规模化的文艺生态景观,且在国际传播中展现出重大作为,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时至今日,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亿万民众共有的精神家园,网络文艺作为网络空间精神文化内容重要主体,理应受到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和大力引导扶持。但是,当下业界、学界实际上依然将网络文艺看做一般性的大众娱乐范畴甚至年轻人的自娱自乐,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流俗”,了解浅尝辄止,言说隔靴搔痒。市场、产业主体则摆脱不了逐利本能,本质上将其作为“摇钱树”“流量收割机”进行培育,以文艺之名行赚钱之实。以致,对网络文艺,关注行为功利化、研究探讨碎片化、理论建设空白化、扶持引领低效化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与网络文艺在当前中国文艺发展总体格局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承担的重要作用已经严重不符,应予以尽快改变。

一、网络文艺在门类上归属不清,不利于研究深入和精准施策,不利于这一新兴文艺形态的长远发展和作用发挥。随着媒介融合、传统文艺与网络文艺融合的不断深入,既有艺术门类不同程度地触网,新业态新形态不断涌现,网络文艺包罗万象、创新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在深度的、持续的、自觉的发展问题上,确实存在“众人围观、无人过问”“众人参与、无人主持”“各行其是、各说各话”的尴尬局面。从野蛮生长一路走到今天,网络文艺的文化自觉和审美自觉已经逐步觉醒,社会责任感、历史担当精神和历史主动精神已经初步具备,但生长过程中的过度商业化、娱乐化、无序化等顽疾绝不可能一夜根除,流量至上、畸形审美、价值观错位等现象持续不断发生,已经到了发展中的关键期、瓶颈期,这个时候如果不尽快将其作为专门文艺类别,组织专门力量开展切实研究和有力引导,网络文艺很难迈上新台阶、打开新局面、走进下一个发展阶段。

二、网络文艺研究碎片化严重,不利于准确全面把握网络文艺的艺术规律和发展现状,不利于遵循艺术规律提升引导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当下关于网络文艺的相关学术研究、理论探讨,表面丰富多样,但实际上主要分散在各既有的传统文艺门类体系之中,甚至分散在传播、媒体、产业、技术、管理等偏离文艺更远的既有研究之中,研究工作碎片化、浅表化、片面化严重,缺乏全业态的、体系化的本体性研究和系统认识。这种情况,与网络文艺门类归属不清、独立属性不明确、独立地位不被承认直接相关,其过度分散的研究成果对整个网络文艺发展起不到整体性、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三、网络文艺群体缺乏归属感,不利于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利于“文艺网军”进一步发挥文艺宣传重要作用。网络文艺数以亿计的从业者与活跃用户,特别是青年群体,对网络文艺有特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他们既是网络文艺创作的参与者、生产者,也是欣赏者、消费者,“文艺两新”群体绝大多数也是通过互联网投身于文艺创作、生产和传播,对网络文艺的身份定位以及由此开展的研究、采取的措施、扶持的力度,是否清晰、明确、精准、到位,直接关联着这一广大群体的情感归属、创新驱动,关乎“文艺网军”创作活力、精品化生产潜力的激发和全社会文化文艺创造力的进一步迸发。这是文艺战线在新时代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审美需求、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从长远着眼,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文艺发展瓶颈问题,解决网络文娱领域治理难题,更好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良好影响,应尽快把网络文艺确定为专门文艺类别开展工作,以推动其加快发展,更加有效发挥网络文艺影响力。

相关建议如下:

一、建议在工作开展中将网络文艺确定为一个专门文艺类别。具体可从提倡和加强网络文艺专门性的创作、传播、评价、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各类活动的组织、策划、开展和宣传,提升规格、扩大规模、加大支持力度方面着手。在网络文艺创作上开展高规格的评奖评价体系建设和激励措施实施。在学术研究上加强对网络文艺基础理论、艺术规律的体系化研究。在网络文艺人才培养上深化调研,增强针对性、专业性、规模体量。

二、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设立网络文艺的专门联系服务机构。加强和完善联系网络文艺工作者、引导网络文艺发展的工作机制,确立团结凝聚网络文艺工作者的有效抓手,对行业内重要平台、骨干人才、基本数据、优质资源等探索出联系、服务、掌握、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三、建议在网络文艺创作上进一步加强精品化生产的组织和引导力度。市场进行的生产服从于逐利需要,存在着内容同质、类型跟风和模式复制等难以克服的问题,造成行业资源的大量浪费,对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和精品化生产难以形成助力。网络文艺要突破瓶颈,创作出更多高品质的作品势在必行,在严格遵循艺术规律前提下的组织引导力度就亟需加强,以切实推动网络文艺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