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北影人的奥运情缘

来源:北京电影学院 责编:张双双 2022-02-21

编者按:北京电影学院多年来育人成果显著,人才辈出,参与了很多国家重大项目的工作,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根本任务,建院26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的摄影记者,他们工作在各自的媒体岗位上发光发热,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背景就是“北影人”。他们努力践行着学校"尊师重教,薪火相传"的校训,一贯保持着"修身、勤学、精艺、践行"的校风,在艺术创作中始终追求“立德、立言、立行、求是、求美、求新"的学校精神。2000年以来历届奥运会的赛场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北京2022年冬奥会也不例外。母校为你们骄傲!母校为你们喝彩!

///

微信图片_20220221143132.jpg

宋靖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

直属党支部副书记

摄影学院教授

我看奥运会

做为一名奥运会的热心观众和摄影人,我特别关注奥运会,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我感到特别骄傲。由于我不是职业记者身份,大多数时候只能在观众位置上观看、拍摄,但我却是个百分百的奥运会粉丝。2012年,我专程来到伦敦奥运会现场近距离观看奥运会,也拍摄了一些触动我的照片。我感觉奥运会在哪里举办,就是当地高光时刻,那种氛围令人激动。有一次和一位速度滑冰运动员朋友聊看奥运会的感受,她告诉我:“冬奥会更精彩,你应该去看看。”2014年,索契冬奥会我争取亲临现场,因为以前没有如此近距离观看、拍摄高水平的滑雪比赛,在雪山之下的坡面上,感觉运动员在天地之间从滑行到飞翔,可以想象这样的人是多么的幸福。北京2022年冬奥会,我从北京拍到崇礼,从建设筹备拍到冬奥会开幕,还有幸在学校的安排下观看拍摄了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比赛,在大工业的遗址上,赫然建起了一个“雪飞天”,“飞天”一词的含义与滑雪大跳台项目的英文Big Air Jump一词都有向空中腾跃、飞翔的意思,而飞天飘带的曲线与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曲线也十分契合。在这块场地上,中国冬奥会健儿谷爱凌、苏翊鸣“飞”出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新高度,创造了冬奥历史的新起点。这是我在奥运赛场上从观众视角和大家分享的一些感受。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教育的根本使命,站在新起点,作为摄影教育工作者,我为北京成为“双奥之城”而骄傲,也为摄影学院能为国家培养出如此多的摄影人才而自豪。

摄影作品

微信图片_20220221143141.jpg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

640.webp (14).jpg

2022年北京冬奥会观众观看首钢滑雪大跳台比赛。

640.webp.jpg

2008年北京奥运会观赛观众。

640.webp (13).jpg

2014年索契冬奥会上的志愿者。

///

640.webp (15).jpg

程铁良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

摄影学院教授

回望悉尼

每次奥运会,我都是忠实的电视观众,一直盼望着有机会到奥运会的现场看比赛。我是1986年考取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图片摄影专业(摄影学院前身),毕业后在中国青年报和北京青年报做摄影记者。2000年,北京青年报派我到悉尼采访残奥会。尽管在国内采访过各种不同级别的体育赛事,但到国外采访奥运会还是第一次。悉尼残奥会的志愿者和警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记得开幕式我的采访位置不太适合摄影,我找到志愿者表明我是摄影记者,希望调换一个适合摄影的位置,志愿者的协调非常及时有效,在满足我要求的同时还不忘说声“谢谢”,其实主动说感谢的应该是我。整个赛事期间,志愿者面带微笑为各个国家的记者排忧解难,从餐食住宿服务到场地证件;从新闻中心到各个赛场,志愿者们的笑脸给全世界的媒体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有一次我离开摄影席找好位置拍摄时,忽然发现有几名警察在我镜头前,本以为警察会把我“请”回记者席,没想到这几位警察听到我的快门声后主动给我让出了位置。

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二十多年,我非常感谢母校北京电影学院对我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我在摄影记者职业中获得的一些荣誉、从事社会工作后为传播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做出的一点点贡献,都离不开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如今,我回到母校任教,正在践行 “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北京电影学院“红色风韵、专业风范、时代风采、国家风度、国际风尚”的办学特色就是在一代代北京电影学院人的手中传承光大。

摄影作品

640.webp (16).jpg

无双臂的辽宁选手宫宝仁在悉尼残奥会SB7级男子100米蛙泳中获得银牌。

640.webp (17).jpg

在悉尼残奥会F42级男子跳高比赛中,一名中国选手在预赛中。

640.webp (18).jpg

2000年10月28日,在悉尼残奥会T12级男子组100米决赛中辽宁盲人选手李强(左)以11.27秒的成绩获得金牌。与此同时, 辽宁肢残选手张宏伟在F46级男子三级跳远的比赛中以14.18米的成绩也获金牌。两人兴奋地同时手执国旗绕场一周。

///

640.webp (19).jpg

贾婷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摄影学院副教授

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96级本科的毕业生,毕业后我进入《北京青年报》成为一名职业摄影记者。在14年的记者生涯中,有幸参与2008年的北京火炬境外接力和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摄影报道工作,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能用自己的专业所长服务国家、服务奥运会。

2008年4月,我作为北京市委宣传部派出的北京奥运会境外火炬接力报道团的摄影记者参与火炬在境外传递的6站的报道。在整个6站火炬境外传递的过程中,另我最难忘的是巴黎站惊心动魄的拍摄经历。2008年法国当地时间4月7日中午12点30分(北京时间4月7日下午18时30分),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在法国巴黎著名的埃菲尔铁塔开始环球传递第5站的传递活动。中国残疾火炬手金晶在第三棒的传递中遭到藏独分子的疯狂抢夺火炬。当时现场十分混乱,我作为在场唯一的职业摄影记者,不顾个人安危冲进人群记录下了金晶英勇地用身体护住火炬的珍贵瞬间。照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火炬传递的真实情况,并展示了中国残疾火炬手不畏艰险保卫火炬、捍卫奥林匹克精神的伟大精神,金晶也被广大网友称为“最美火炬手”。

我要感谢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培养,老师们传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我能从事新闻摄影的职业奠定了基础。如今,我成为了摄影学院的一名专业教师,我也接好接力棒,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摄影人才,让他们能像我一样,见证祖国的强大和荣耀,见证奥运会的精彩瞬间。

摄影作品

640.webp (21).jpg

2008年9月17日,北京残奥会闭幕式现场。

640.webp (22).jpg

2008年9月8日男子个人追逐赛(LC 2)获得金牌的捷克选手给颁奖嘉宾西班牙公主行礼。

///

640.webp (25).jpg

雷声

人民日报社摄影部主任

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

2008年,奥运圣火在古老的华夏大地燃烧,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圆,北京奥运,成为十四亿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北京奥运,世界各国派出强大媒体阵容相聚北京,两万多名注册记者同台竞技。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我,有幸参加了这一无与伦比的世界体育盛会,亲身记录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竞技精神,见证了“和平、友谊、进步”的人类共同理想。

2008年8月8日晚,在神奇梦幻的北京鸟巢,一场精彩绝伦,浓缩了五千年文明古国发展历程的奥运开幕盛典,惊艳了全世界。

五环旗下,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运动员们,为了共同的梦想汇聚在同一条跑道上,不停地书写着神话和传奇:

忘不了像风一样奔跑的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男子百米决赛中,跑出了令人窒息的数字:9秒69!

忘不了泳坛名将菲尔普斯收获了八枚北京奥运金牌,用新的奇迹颠覆了前辈创造的不破神话。

忘不了的还有在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俄罗斯选手伊辛巴耶娃夺得冠军,并以5.05米打破原来5.04世界纪录的最后一跳。

……

抚今追昔,北京奥运的时光故事,仍在震撼着我们的视觉,冲击着我们的心灵,作为这些神话和奇迹的见证者,深深为身处这样伟大的时代而自豪。

感恩母校北京电影学院,我们今天每一项成绩的背后,都凝结着学院老师前辈们的谆谆教诲,是他们用思想的一砖一瓦、智慧的一点一滴、艺术的一光一影,筑就了我们向影像高峰奋进的强大力量与澎湃动能。

摄影作品

640.webp (26).jpg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200米短跑决战,博尔特强势夺冠。

640.webp (27).jpg

伊辛巴耶娃在2008年奥运会女子撑杆跳高决赛中夺冠。

///

640.webp (28).jpg

白继开

北京日报社视觉部记者

1997年春夏之交,我来到北京旅行。第一次走进工人体育场,感受到足球场上炸裂的气氛;第一次走进北京电影学院,下定决心要来这里学习。

第二年,我如愿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成为98级专升本班的学生。2000年毕业后到北京晚报工作,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报道,绝对是工作经历中难忘的一次。

2008年8月23日,北京奥运会女子花样游泳决赛在水立方举行,我有幸得到上马道拍摄这场比赛的机会。马道是位于场馆照明设施上方的狭窄通道,获批在此拍摄的几位摄影师都只能携带一套摄影器材并用绳索加固在护栏上,以防止有物体坠落,造成危险。这里的水汽在大功率照明设施影响下向上蒸腾,温度高、湿度大,在比赛结束前不能离开。不得不说,特别的角度也要接受特别的考验。

这场决赛中,中国花样游泳队集体自由自选以97.334分完成历史性突破获得铜牌,这也是中国花游队在奥运会上夺得的首枚奖牌。我也有幸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

有幸在摄影学院学习两年,接受各位老师的教诲,他们教给我摄影的知识技能,也帮我构架人生的努力方向。在新闻工作岗位工作二十多年,“尊师重道、薪火相传”的校训铭记,踏实认真、记录时代的初心不忘。

摄影作品

640.webp (29).jpg

2008年9月16日,北京残奥会一场女子百米飞人比赛在滂沱大雨中进行。

640.webp (30).jpg

2008年中国花样游泳队集体自由自选以97.334分完成历史性突破获得铜牌,这也是中国花游队在奥运会上夺得的首枚奖牌。

///

640.webp (31).jpg

崔峻

《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

1998年,我参加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函授班,老师们的悉心教导给我印象很深,我们能拥有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机会也很珍惜。记得,每次我交的摄影作业都被沙占祥老师留下,当做学生作业的优秀范本。

通过对摄影知识系统的学习,为我日后进入职业摄影记者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感谢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对摄影爱好者的悉心培养,通过在北京电影学院三年的函授学习,让我有机会从一个摄影爱好者走上了职业摄影记者的道路,并且这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2008年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摄影报道,2012年我又奔赴伦敦奥运会的报道任务。由于对新闻体育摄影的投入,我被评为中国体育杰出摄影家称号,北京冬奥组委官方摄影师。今年,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行,在家门口的盛事我要更加投入地拍摄,我这几天早出晚归,希望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更多的冬奥会精彩瞬间。

摄影作品

640.webp (32).jpg

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决赛,林丹与李宗伟上演巅峰对决,林丹夺冠一刻。

640.webp (33).jpg

2012年伦敦奥运会孙杨在男子1500米决赛获得冠军的瞬间。

///

640.webp (34).jpg

郝羿

《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

2018年是我第一次参与冬奥会的采访,一个人来到平昌,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面对不熟悉的项目还是挺犯怵的。记得第一次拍摄越野滑雪,因为没有提早找到合适的拍摄位置,到比赛结束都没有拍到一张可以用的照片。后来在同行的帮助下,一点一点的熟悉项目,了解规则,赛程过半才逐渐地找到了一些状态。虽然之前也参与过大大小小很多赛事的采访,但冬季项目有着它特有的魅力,尤其是雪上项目,感觉更自由,更开放,拍摄的时候自己很自然的融入到了赛场环境之中。

除了拍摄还有很多难忘的经历,比如这是我第一次在异国他乡过春节,第一次吃着带冰碴带韩国冷面,还有韩国警察看我在路边打不着车就热情的用警车拉我去赛场等。现在想起来我真的幸运能拥有这次采访机会。

我是2013年在电影学院进修图片摄影创作和理论,这时候我在青年报已经工作7年,重新进入校园,再一次遇见了优秀的老师和可爱的同学,通过学习和交流让我开阔了视野,打破了之前的一些固有思维。在摄影学院学习的经历和参与平昌冬奥会摄影报道一样这都是我人生宝贵的财富。

摄影作品

640.webp (35).jpg

2018年2月25日,平昌冬奥会花样滑冰GALA表演滑,男子单人滑冠军日本选手羽生结弦登场。

640.webp (36).jpg

2018年2月18日,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国选手贾宗洋完成高难度动作忘情庆祝,最终以128.05分获得亚军。

640.webp (37).jpg

2018年2月13日,平昌冬奥会越野滑雪比赛。

640.webp (38).jpg

2018年2月20日,平昌冬奥会赛场中的朝鲜代表团美女啦啦队。

///

640.webp (39).jpg

魏征

《中国体育报》摄影部主任

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98级的毕业生,自2002年至今在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工作,担任体育摄影记者的职务,我曾先后拍摄过北京、伦敦、里约、东京四届夏季奥运会,以及温哥华、索契、平昌、北京四届冬奥会。

我深感对于奥运会的拍摄需要平常大量的知识积累和拍摄训练,在遵守国际奥委会摄影运行规则,以及了解比赛项目的基础上,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我已经报道了八次奥运会的过程中,对于北京能成为双奥城市感到非常的自豪,也十分的幸运。

当年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本科学习为我打下了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过去,我们还使用胶片拍摄,而现在已经进入了数码时代,这些理论知识和最扎实的实践拍摄,对于我能胜任职业体育摄影记者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摄影作品

640.webp (40).jpg

2022年2月14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中国选手徐梦桃获得金牌,这也是她第四次参加冬奥会。

640.webp (41).jpg

2022年1月30日晚,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选手在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冒着大雪训练,备战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图为中国选手赵洋在训练中。

640.webp (42).jpg

2022年2月7日,北京冬奥会冬季两项女子15公里个人赛在张家口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举行。图为德国选手在比赛中。

///

640.webp (43).jpg

张玉薇

新华社高级记者

国家摄影队的一份子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因为在法国驻外没能赶上,心中一直颇为遗憾。但是驻外期间,我曾经拍摄过法网、游泳世锦赛、羽毛球世锦赛、国际田联黄金联赛、欧冠联赛、体操世界杯法国站等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心中种下了一颗热爱体育摄影的种子。

今年很荣幸可以参加在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这也是新华社第一次作为IOPP(International Olympic Photo Pool,国际奥林匹克摄影队)第一次参加冬季奥运会。在本届奥运会上,我们不仅可以享受IOPP的特殊摄影点位,但是也有应尽的义务:如必须保证图片覆盖所有项目的所有奖牌,覆盖所有颁奖仪式和开闭幕式,特殊点位的图片共享,每天要给国际奥委会供图达到一定数量。因此作为IOPP摄影队,我们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场馆都是集团作战,每个人每场的点位都是固定的,每个点位都有必须要完成的任务。虽然没有了相对自由的选择,但是守土有责、保证完成自己点位的拍摄任务,想尽办法在固定点位上拍出更加精彩的照片,便是我给自己设立的小目标。团队作战让我特别有安全感,团队的力量也让我在工作的时候非常有底气。看着自己的作品被国内外媒体采用,看着自己拍摄的图片被选上5块IOPP大屏幕,在主新闻中心被展示出来,作为一名中国摄影记者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在摄影学院的学习为我的职业生涯垫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暗房技术到摄影史,从摄影成像原理到摄影大师研究,不仅系统地学习了摄影技术理论,在摄影的观念上也让我更加涵容和开放。希望有了摄影学院打下的基础,再加上国家摄影队的团队力量,可以让我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摄影作品

1645413860284076.jpg

2022年2月12日,中国选手王诗玥(左)柳鑫宇在比赛中。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花样滑冰项目冰上舞蹈韵律舞比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

1645413860633957.jpg

2022年2月8日,捷克队球员卡特日娜·姆拉佐娃(中)在比赛中拼抢。当日,在五棵松体育中心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女子冰球小组赛中,日本队以3比2战胜捷克队。

1645413860955400.jpg

2022年2月7日,任子威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1000米决赛中,中国选手任子威夺得冠军。

///

640.webp (47).jpg

李贺

新华社摄影记者

我在拍奥运

我目前任职于新华社摄影部,几年来先后参加过一些大型体育赛事从国内的全运会到亚运会。去年在东京,我第一次参加了奥运会的报道。半年多后,奥运的圣火来到了家门口——北京,点燃了这座双奥之城的热情。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上,根据报道安排,我和同事们全程拍摄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比赛。这里的比赛有男女自由式大跳台和男女单板大跳台两个项目。幸运的是我在2月8日和15日两次见证中国选手在这里夺冠,心情非常激动。作为2013年开始在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同等学力学习的我来说,学校给我带来了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在理念上、理论和实践上又有了许多新的收获。新闻摄影画面同样要求具备艺术的美感,在课堂上,我不断汲取着各种营养,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工作中,我不断学习新知,社会的快速进步也使得我要更加努力赶上新时代的步伐,学无止境。感谢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的培养和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摄影作品

1645413984988829.jpg

2022年2月14日,日本选手飞田流辉在比赛中。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资格赛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

1645413984141672.jpg

2022年2月15日,中国选手苏翊鸣在比赛中。当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举行,中国选手苏翊鸣夺冠。

///

640.webp (50).jpg

魏彤

《北京青年报》摄影记者

我是摄影学院97级的学生,现任北京青年报摄影部摄影记者,采访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从摄影学院毕业后加入北京青年报摄影部后,得益于在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学习期间打下的牢固基本功,在从事的体育摄影相关采访工作的过程中,深感在电影学院获得的知识一直都能帮助和指导到自己。

对于采访奥运会,当然由于每个人能力不同,可能感受到的压力应该也是大不一样。我个人而言感觉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体力和心理层面上,对于我们传统的纸媒由于受到证件数量的限制,更多时候是单兵作战,不像通信社哪样一个场地有十几个人在拍摄,同时还有现场或者远程的图片编辑提供支撑。这就对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在体力与精神、还是技术能力和经验积累都要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才能完成出色采访任务。

除却心里体力因素,那决定性的自然是技术性因素,尤其你打算以体育竞赛画面为主来报道奥运会的时候。但这绝不是可以通过一次性临场发挥就能解决的问题,还是需要长期的练习来获得一定的技术能力,比如对焦能和长镜头的使用技巧以及瞬间构图的能力等。

摄影作品

1645414058940894.jpg

2022年2月5日晚,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决赛,武大靖率先撞线,夺得中国队北京冬奥首金。

1645414057731060.jpg

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团体赛双人滑自由滑比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