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热点

深入渔民心中,捕捉“大美渔村”的精彩——访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理事长、摄影家李健华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黄俊婷 责编:张双双 2022-02-19

ce08461c-60aa-4981-ba46-2702ab48edf0.webp.jpg

芬兰飞至冰岛的客机缓缓穿过瓦特纳冰川上空的平流层,冷暖锋面相交,云层缭绕,烟波浩渺,一时分不清席卷而来的是大海、雪原还是云浪。客机上手拿相机的李健华在云海交叠的瞬间按下快门,留下了珍贵的瞬间。这张照片也一直挂在李健华的办公桌后,见证着他与海洋源源不尽的缘分与情感。

契机:摄影初心,渔业热情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日月轮转,潮汐交替,李健华却从未离开过大海,这也成为他举办“大美渔村,平安渔业”摄影比赛的初心。大学学习水产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渔业管理工作,从行政岗位退下来后,如今又在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从事互助保险工作。30多年来,李健华的生活和工作始终与渔民、渔村、渔业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及渔业,李健华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与海洋的羁绊。由于生产方式特殊,渔民们劳动强度很大,活动空间却非常有限,他们总在海上漂着,短则十几天,远洋捕捞甚至需要好几个月。一次到国外慰问远洋作业渔民的经历让李健华印象非常深刻,在异国他乡的渔民们分外热情,为被祖国关注和在乎而感动。李健华当下就觉得,这些漂洋过海、辛勤劳作的渔民的生活和劳作状况更应该也更值得被记录。

除了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理事长这一身份,李健华也是“大美渔村,平安渔业”摄影大赛的创始人。青年时期的李健华就喜欢摄影,那时没有相机就借别人的“海鸥120”来过过拍摄瘾,还自己倒腾暗房冲印照片,不亦乐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李健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部相机,虽然只是一台傻瓜胶片机,他却爱不释手。上世纪90年代中期拥有了第一部单反相机,李健华开始了自己真正的摄影创作。40多年来,摄影一直伴随李健华左右,成为他记录生活的一只眼睛。对渔业的热爱和对摄影长久的钟情促成了“大美渔村,平安渔业”这一创意的萌生。2016年初,中国渔业互保协会计划举办一次职工摄影比赛,这时一个关于摄影大展的梦想和“野心”在李健华心中生根发芽。如今,依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中国文联摄影艺术中心和《大众摄影》杂志等摄影界平台,“大美渔村,平安渔业”主题摄影比赛参赛作品内容越来越丰富,参赛的摄影爱好者遍及全国各地。

自2016年开展以来,比赛已连续举办4届,共收到12.8万幅作品,全方位展示了中国渔民的精神风采、中国渔村的风俗样貌以及中国渔业的产业现状,已成为摄影界一个响亮的文化品牌。几年如一日,李健华秉持初心,坚持不懈地努力提升“大美渔村,平安渔业”品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想要为中国渔业的宣传做一件事”。

守正:对人类原始力量和文化性格的敬畏

渔业是一个古老的产业。生命的种子萌发于海洋,经过上亿年的进化,演变为陆地生物。我们人类与大海的联结也自生命起源就已展开,人类文明进步经历了非常重要的渔猎阶段,我们的祖先出海捕鱼获取食物,以最原始的人类力量与江河湖海抗衡。走过农耕畜牧、工业文明,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渔业仍然传承了其最初的模式——用船捕鱼。虽然科技进步带来了劳动方式的变化,但捕捞业的作业对象仍然是天然的、野生的水产资源,在光怪陆离的现代产业中保留了自己最原始的特性。李健华讲到自己前两年参观跨湖桥遗址的一件小事,他看到7500年前的独木舟,脑海中不自主地浮现出我们的祖先借助舟楫漂流、出航、捕鱼的生活画面,觉得分外生动和浪漫。“人类从海洋进化而来,海洋也养育了人类,在向海洋索取的过程中,人类也始终敬畏海洋,人类文明的这种传承和坚守应该被记录下来。”

随着科技发展和时代进步,渔业的生产方式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最原始最粗犷的勇气却世世代代扎根在渔民的性格之中。他们崇尚力量,热爱自然,敬畏大海,也始终对自己的勇气和生命力怀有坚定的自信。李健华出差时一有机会就会到渔港去走走看看,港里的渔船上都会挂上“一帆风顺”的彩旗或贴上祈求平安、鱼虾满舱的字符。渔民出海前都会放鞭炮或祭拜妈祖等,期盼平安和丰收。李健华对沿海开渔节印象非常深刻,开渔的那一天,渔民身穿传统服饰载歌载舞,隆重地庆祝出海捕鱼的时刻,以其独特的仪式来祈求平安幸福。渔船万箭齐发似地奔向大海的瞬间,李健华万分慨叹,这象征着国泰民安,也体现了广大渔民勤劳奋斗的精神。就如李健华所说:“大海的性格就是渔民的性格。”渔民知晓大海力量的肆虐狂暴,仍然世世代代与海相依,以海为生,时刻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面临与风浪搏斗的危险。李健华认为,将这些记录下来才是渔业摄影的初心。渔民在与自然力量日复一日的博弈中,将勇敢、勤劳、粗犷、质朴的文化性格传承下来,使人类力量在浩瀚自然中能够绽放恒久的灿烂。

希冀:展现自然生态与颂扬人文生态的平衡点

在过去的4届比赛中,主办方收到了大量展现海洋风光的摄影作品。随着航拍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捕捉到雄伟奇壮的自然景观难度大大降低,但有许多带有“炫技”和“摆拍”成分的题材雷同的作品。李健华介绍,以“大美渔村,平安渔业”作为比赛主题是有其用意的,“大美渔村”是对自然生态美的展现,“平安渔业”则是对和谐人文社会生态的希冀,摄影作品在这两个方面要兼顾平衡。渔民生活和工作主要在渔船上,摄影创作者很难实时实地到渔船上进行记录和考察,渔业摄影缺少有思想、有主题、有独特视角反映人物的作品,他殷切地希望能够有深入挖掘渔民真实生活的作品出现。用李健华自己的话来说,“人是万物之灵,渔业摄影不是单纯地拍拍海洋牧场、海洋风光等一些大场面,而是有更多的内容值得发掘。比如,渔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从事水产科研、安全管理、生态资源养护等工作群体的精神面貌等,都是渔业摄影的重要题材,只有深入到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才能创作出有灵气的人物作品,才能称得上是摄影创作。”

在这几年的来稿中,记录人文生态的作品大多拘泥于人们对渔民生活的固有的认识,例如抬鱼、捡贝、拉网、织网等传统劳作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渔业作业的方式早已超越了原始的人工劳作,李健华说,“大美渔村”不单纯指渔民生活的原始村落,更是富有时代特点的、内涵更宽泛的“渔村”,既包括传统渔村,也包含着渔港、渔业企业等现代化的渔业基地。李健华并不认为科技对人力的取代是对人类本质力量的威胁或消解,他反而说道:“科技发展是对人的力量的一种加持,科技的进步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摄影作品的价值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稀缺性,或是说独一无二、难以复制。当代渔业领域有很多从事研发工作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工作恰好就是科技力量与人的力量的完美融合,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多些创作。”

唐代诗人郑谷写道:“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渔民世世代代漂浮在海上,在潮汐中开拓前路,渔业在中国古老文明中留下浓墨重彩的文化轨辙。渔业摄影记载了千年传承的渔业文化命脉,也记录了科技振兴背景下渔业发展的新活力。“摄影是光影的艺术,而人的性格和精神本身的光辉才是最朴素而震撼的美。”李健华也将坚持投身于这一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中,用摄影留下渔民、渔村、渔业的真诚和感动。

李健华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