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带领学生参观展览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院长宋靖带着学院中14名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前来观看展览,并将展览作为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一课。
看展之前,宋靖首先跟学生们讲解展览怎么看——从社会意义的角度怎么看,从艺术的角度怎么看,从摄影人责任担当的角度怎么看。
宋靖说,从社会意义的角度上,这个展览是一个民间视角的展览,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百姓是书写历史的主力军,看到百姓生活在100年间的变化,实际上就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100年走的历程;从艺术的角度,摄影是需要贴近生活、源于生活的,我们不能把它束之高阁。拍什么是摄影师一辈子要定准的位。在展览“沧海桑田”板块四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对比照片中,有些瞬间学生们可能并不会记录下来,因为那是司空见惯的生活。但是时间就是由许多瞬间组成的,历史就是由这些瞬间书写的;从服务社会角度上,选择在王府井商业步行街举办展览,是影像服务人民、回馈百姓的具体举措,用特别接地气的方式,把艺术品从亭台楼阁里落到百姓生活中。百姓通过观看这些影像,有了强烈的获得感、幸福感。可以说,这些作品找到了一个特别贴切的形式去呈现和表达。通过这个展览,也能看到主办方的智慧和劳动。
展览在筹办过程中,又启动了多渠道、多方位的紧急征稿,即四个重要时间节点四张图片精准对比样式。我投了三次稿,却没有合适的影像能匹配上。看了展览,我也在反思自己,真是觉得主办方选择的瞬间很有代表性。在观展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在看了前三张后,大家都在猜想第四张反映我们新时代的典型画面是什么。结果往往猜不到。这个板块中照片的选择和呈现,凝结了智慧。
我带着学生在现场上了一堂党课。展览能让学生们从中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党的一大召开时,十三名代表风华正茂,他们寻找中国往哪里走,怎么走,那是一个觉醒的年代。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我跟学生讲:“你们的先进性就是用照片为社会服务,用摄影把社会的美好和生活的美好表达出来,给人以精神的引领”。
以下为学生观展感言:
2020级研究生罗诗洁
今天的百年·百姓生活影像展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们都知道照片拍下来的只是现实的一个切面,那么如何才能让这个切面达到打动人心并且能够永远留下来的效果?今天的展览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那就是深入群众的内部生活,把镜头对准他们,找到最能反映群众生活面貌和时代精神的那一面。今天展览上的这些影像、以及展览这种巧妙的对比布局可以说是以点带面,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近百年来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巨大变化,同时这样一种生动活泼的方式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党确实是一直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通过此次的展览,作为一个学习摄影的学生党员,我对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此次影像的内容和品质将成为我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奋斗目标,我将时刻保持深入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感群众之所想,想群众之所需,努力拍下真正反映时代脉搏的作品。
2020级研究生宋词
今日有幸观看了此次王府井大街的“百年·百姓生活影像大展”,每幅照片都体现了我们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展现了百年来中国人民生活的发展与变迁。“沧海桑田”板块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该板块把从建党初期到当今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那些记录着普通百姓衣、食、住、行、乐的影像以对比的方式在同一平面上呈现,让人直观的感受到时代的巨大变迁,这种巨大的变化使我深受震撼。我注意到,以往的黑白老照片影像虽质朴却极具视觉冲击力,无论是内容、曝光、构图还是影调处理,都能感受到摄影前辈高超的技术和敏锐的洞察力。而当今的作品都是彩色数码,视角相比老照片更加多样、元素更加多元,但百年来唯一不变的是中国百姓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温和的笑脸。身为一名摄影学院的研究生,我定和前辈学习,将镜头对准身边的生活,拍摄出能够记录时代、记录人民的优秀作品!
2020级研究生崔丹莹
数百位摄影师用独特的相机之眼观看社会的变迁与发展,为时代定格瞬间,为时代筑就丰碑。摄影作为一种媒介,首先其工具属性和实用性功能使它与国家与民族并肩前行,得以记录不同时代的表情与人民群众最真实的一面。其次,摄影与生俱来的真实性也使我们在观看一幅幅作品时好似置身于一个个鲜活的时代语境之中,得以与照片中的人物对话,凝视他们饱含期待的双眼,跨越时空去拥抱他们每一次强有力的呼吸。最后,摄影的社会性功能使他可以现民情、表民意,将最普通的老百姓们最真切最朴实的情感和期望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从民生望时代,从时代看民生。摄影可以、也必须发挥其静态图片背后所蕴藏的巨大能量,去感召、鼓舞、呼唤和启蒙当代人对民族认同、集体荣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与更深刻的理解,相信摄影在当下和未来一定有资格、有能力为人民、为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多的贡献。
2020级研究生毕贺
今天参加了在王府井步行街的百年·百姓生活影像大展,展览从中国百姓事无巨细的衣食住行入手,体现了中国百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生活的沧桑巨变。
这其中最引起我触动的是“田间劳作”四幅时间递进的摄影作品,20世纪之初的农民还只能靠传承几千年的传统耕作方式进行人力的耕种,但如今广袤的沃土上已经有了先进的机械化设备,农民的车上是丰收的粮食,农民的脸上是快乐的笑容。
2021年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开局之年,我也有幸参与了多部今年乡村纪录片的摄制工作,切实在田间地头感受到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扶贫攻坚战的显著成果,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收入、生活乐趣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这一重大论断,指明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
作为一名学习摄影的研究生,也是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我也定会用自己的镜头去记录这个伟大时代下的百姓生活,尤其是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经验的乡村题材纪录片方向的创作,向这些为中国近代影像民族志做出杰出贡献的优秀艺术家们不断学习!
2018级本科朱泓宇
通过这次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主题是“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我从中了解到了这一百年来中国百姓生活的变化与发展,展览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等多方位展示百年中国的伟大变革,形象展现中国社会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2018级本科彭焕彬
六月八号,我参加了系里组织的参观百年•百姓——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活动。本次展览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生产生活入手,以“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福”四个版块,多方位立体展示百年中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展览上,通过选取不同时期的摄影作品,我深刻感受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实现了由贫穷到富足的飞跃,过上了更好的生活。经过宋靖院长的讲解,我意识到,摄影除了是表达自己的艺术手段之外,同样也是记录社会、反映社会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摄影学院的学生,我们应该利用摄影去服务社会,记录社会建设的伟大成就。这是我参观完本次展览后的感触,我要加倍努力学习,在提升自己摄影水平的同时继续向党组织靠拢,用实际行动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2018级本科季侯风
今日有幸以一名中共预备党员的身份参与了由中国文联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百年·百姓”为主题的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在王府井大街的两旁,一幅又一幅或大或小的影像,都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点滴生活的发展与变迁的真实写照,从农村到城市,从大街到小巷,从平地而起的高楼到结满硕果的枝头,这些影像得以让我们的目光跨过几年、十年、几十年、直至百年,也正是一代代摄影前辈们的坚持与奋斗,记录了、保存了、传承了这百年来人民群众的一点一滴;对我个人而言,除了预备党员的身份外,作为一名摄影专业学生,更要从根本上牢记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的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争取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2018级本科杨清清
正值我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跟随着我校老师与同学们来到王府井步行街进行观展。展览由四个篇章: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百年好合以及百家百福组成,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沧海桑田篇章。在这一篇章中,展览方从百姓生活的方面面面入手,挑选了几十组照片来展现百年间生活的变迁。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码、从单车到高铁,一幅幅生动的影像,再现了我未曾亲眼见过的时代与人。我不禁再一次感叹摄影作为影像的独特魅力,那独特的再场性和实在性让我见识到了祖国的经济的腾飞,百姓生活质量的进步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等等。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愈发认识到自己肩上应当扛起的责任——记录当下,为时代留影,这次展览的体验会成为激励自己更加积极向上的宝贵财富。
2020级本科李亚飞
今天非常有幸能参加这次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协主办的“百年百姓(1921-2021)中国百姓生活影像大展”。
在这次展览中,看到了好多摄影大家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之后,去体验人民群众的生活,并且用镜头记录下人民的生活生产的真实情况。
摄影师们用一组组照片来表现社会变迁下人民生活生产中的大量变化。这些照片也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生活生产水平的极大提高。
通过这次展览,我也更加坚定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正在稳步走在通往民族复兴的坚实道路之上!
2020级本科翟艾佳
参观了百年百姓生活影像大赛令我感触颇深,影展从百姓一百年的发展为关注点,以“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福”四个板块展现了百姓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华诞,我通过这次影展对中国的发展历程感悟更加深刻,了解了百姓一百年来的生活变化,如农耕的变化历程:由人力转为机械。我们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完成自己的目标,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0级本科王玉娇
今天我们跟随摄影学院党组织部参与了百年·百姓建党百年摄影展,又一次让我在思想上有了新的认识。
这是一次通过照片影像记录百年来百姓生活的影展。这次影展不仅仅是为了再现过去的一百年人民的生活,更体现了以文化为根基的创新道路。是摄影技术在人民生活方面的体现,可以说这就是“生活的艺术”。正如宋老师在我们观展前所讲的:艺术是需要贴近生活的,艺术并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艺术,也更是源于生活的,我们不能把它束之高阁。艺术最终的归途是服务人民。
而今年也是建党百年之时。百年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福祉的奋斗史——百年岁月、百年征程、百年历史。人民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建党百年之时,倾注人力和时间去举办此次摄影展可见党始终以民为先,从人民角度出发的。我想这正是此次影展的目的吧!此次影展使我受益颇深!
2020级本科张心怡
今天我们学院的党建活动组织我们参加了位于王府井的百年·百姓生活影像大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百年对于整个历史长河来说可能只是沧海一粟。但在这短短的一百年间,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览分为沧海桑田、岁月如歌、百年好合、百家百福四个板块。在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仔细观看了每一份作品,感受到了中国的变迁。作品对比了之前和现在的生活,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表达了人们生活的进步,对于现在生活的满意和热爱。令我最印象深刻的是两幅学生在教室里上课图片的对比,作为当代大学生,深切的体会到了教育的进步,国家对于栋梁之才培养的重视。
展览多方面的展示了百年中国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入了解了我党,更加坚定了我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