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机关党支部利用主题党日,组织党员、积极分子和青年小组成员观看了红色影片《金刚川》。《金刚川》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金城反击战前夜,是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战役。
金刚川正是横在志愿军奔赴金城战役主战场路上的一条湍急河流。作为志愿军前线部队的生命线、运输线,金刚川上的桥成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敌我争夺的焦点。据史料记载,1953年5月,志愿军工兵10团派出3个连队,分别在岩里、新村、光丽山三个渡口担负桥梁抢建和修复任务。其中,位于金刚川岩里渡口的岩里桥(后被命名为“英雄战斗桥”),曾连续遭遇敌机轰炸,又被志愿军工兵10团1营3连连续7次抢修成功,保障了通向前沿阵地军用道路的畅通。电影《金刚川》通过艺术手法,刻画了这座桥在半天内连续3次遭美军战机轰炸,经志愿军战士舍命抢修又恢复通行的壮烈历程,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鲜为人知的一段英雄史诗。
观影后大家纷纷表示,这部电影将镜头瞄向抗美援朝战争正式主攻之外,瞄向志愿军冒着敌机狂轰滥炸打通的桥,是为了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能取得最终胜利,凭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勇气和牺牲。有的党员讲到,影片中志愿军老战士的讲述很感人,他说,“我们当时只知道一件事,为了后代的安宁和幸福,就要靠我们这些人一个个去拼了,我们要打出个和平。”这是中华民族一贯的精神,也是电影《金刚川》最想表达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