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聚会 |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2021届研究生毕业展
展览时间:2021年5月10日-21日
展览地点:北京电影学院A楼一层大厅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汇合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2021届图片摄影创作专业12位研究生的学习成果。来自不同地域的他们,源于迥异的成长背景和学术轨迹,在光与影的世界中熏陶与寻觅,经过3年的不懈探索,迸发出异彩纷呈又颇具共性的作品。在平行时空中,走向交汇的相聚。
其中三位创作者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实事,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董亚晨的作品《桥》以桥梁为线索,反映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不同历史时期桥梁建设的脉络,运用多图指向,展现浓缩的桥梁发展史,表明丰富的文化内涵。王必成的作品《摄影小镇》着眼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对摄影小镇的刻画,研究摄影对于发展地方经济以及乡村振兴的助推效应。蔚可任的作品《中转站》围绕河北省大清河鸟类救助站,体现救助站的确立对于全国候鸟迁移的重要意义。立足拍摄受伤鸟类的现状,反映动物与人类文明和谐共生的场景。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另一些创作者关切社会的诸多面向,使用宏观视角,记录世间万象。李子锋的作品《不寻常的建筑》聚焦“有争议”的建筑,取景覆盖全国五十多个城市,以客观视点探寻公共建筑的审美性、精神文化的隐喻性、思想价值的导向性与权力结构之间的关联。杨满的作品《异域集会》基于对现代性的理解,选择场域空间展开深度观察,探讨当今的飞速发展引致的新旧场域的共存与变化,以宏大景观和饱满细节提供现实样态的影像缩影。周子亨的作品《塑料霓虹》关注近十年来中国广泛开展的城市亮化工程,思索城市空间的变幻对于个体的影响,以强烈的视觉刺激还原个人体验的唤醒,显露身处时代的内核特质。
还有四位创作者重返故土,回归自身,凝练而深情地注视家园与内心。白龙的作品《静谧地燃烧》以理智、克制、清醒的影像呈现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边境地区的哈萨克族居民,在冬季休牧时期的精神和文化风貌,传达少数民族昂扬而真挚的生命力。黄晓慧的作品《小镇惯性》以家乡作为观看载体,结合老照片,以人文和自然景观展现乡村真实面貌,注重人与环境的关联,在漫游中捕捉独特的地域性。王佳欣的作品《赣江之城》以故乡江西南昌穿城而过的赣江为主线,探究河流和城市的关系,展示自然中的赣江、赣江沿岸的历史遗迹以及现代化进程下的赣江。吴为的作品《芬芳一生》结合多种摄影手法和口述家史,为抚养她长大的外公外婆缔造了一场跨越时空与生死的追忆之旅,以爱为桨,向故人道声别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中也不乏有创作者对摄影进行多元反思,在虚实创造中完成从无到有的建立。李宸玮的作品《LOVER》以社交媒体中的情感生活为切入,讨论以视觉为依托的迷恋行为,通过对屏幕的直接拍摄,得到特别的“肖像摄影”,揭示真实和虚幻的交错。王闻博的作品《创时纪》着力探求时间的绵延性,意图突破常规的图片摄影静态的表达限制,在一段绵延时间内记录物体清晰的运动轨迹,达成摄影语言的创新。
这些丰硕而多彩的创作,映现出12位研究生作为成熟个体的独立影像追求,无论是对当下的留影、现实的审视、自我的凝望,亦或是对摄影的解构,都是漫长创作之路中宝贵的尝试。永葆纯真之心,下个平行时空,再会。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部分展览作品:
李子锋 《不寻常的建筑》
杨满 《异域集会》
王佳欣 《赣江之城》
王必成 《摄影小镇》
吴为 《芬芳一生》
黄晓慧 《小镇惯性》
白龙 《静谧地燃烧——哈萨克族休牧时期日常生活影像》
董亚晨 《桥》
蔚可任 《中转站》
李宸玮 《LOVER》
王闻博 《创时纪》
周子亨 《塑料霓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