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做文化传播的耕耘者
《中国摄影报》社党支部 周平林
上个月,报社党支部安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大家一起观看了一期由东方卫视策划、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为主嘉宾演讲的政论性节目《这就是中国》,节目的主题是“文化传播”,张维为教授用数据佐证事实,生动立体地展现了中国形象,还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中国话语体系,打破了西方话语霸权,以鲜活的案例讲述了中国在发展中的伟大成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媒体工作者,这样的节目形式与内容让我们备受鼓舞,收获良多。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大国崛起几乎都伴随着自身文化影响力的崛起,世界文化中心也往往随着国家的崛起而不断转移。如今,随着中国的全方位崛起,中国文化的海内外传播也将会成为一个蔚为壮观的事业。这些年,在世界各地成立的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文化节,以及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商品、游客、投资和公司等都在证明着这一点。然而,从总体上看,中国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还远远跟不上中国崛起的步伐。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张维为教授提出了“入脑入心”的传播概念,强调需要在两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力求在生活层面和情感层面触动别人,甚至嵌入受众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
二是要从各种文化元素中提炼出对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找出那些可以引起人类广泛共鸣的共同价值,从而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张维为教授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述过的一个观点:“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政治层面,文化自信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打下了最深厚、最扎实的基础。在生活层面,中国人应该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因为我们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最用之不完、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尽管如此,我们文化传播的影响力还远远跟不上中国崛起的步伐,虽然中国文化走出去势头很好,文化传播的平台日益增多,但最大的问题恐怕还是传播的深度不够,形象地说就是“入脑入心”不够。
他在提到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时,抛出了一些思路,并用了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生动案例来说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带来了很受用的启发。
比如他说到的第一个思路——“打通内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谁都可以是一个自媒体,在国际大众交流方面,人人都可以是一个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者,只要我们具备发自内心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本身就可以感染别人。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所从事的摄影事业,通过摄影这种无国界的语言向世界传播中国,也同样会让国人增加理性的、源于内心的自信,从而推动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政治文化和中国政治话语,走向世界。
第二个思路是从“道”出发来把握“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不缺少各种具体的文化元素,功夫、旗袍、绿茶、茉莉花等等,但在推广传播中,往往给人的感觉是形象比较单一。其实中国文化是最讲究“文以载道”的,我们应该要发掘这些元素背后的“道”,在“道”的层面推动文化传播。
第三个思路是从“新”到“旧”。一是指从中国的当代成就来看;二是指采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我们要发掘今天中国现代化巨大成就背后的文化渊源,我们还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来推动文化传播。
中国以高铁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奇迹,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奇迹,以北斗定位系统为代表的高科技奇迹,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奇迹等等,实际上已经给整个世界带来了震撼。如何去揭示这些中国现代化的代表性成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既有利于我们提升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中国现代化的巨大成就的背后无不蕴含着中华文明与许多时俱进的传统基因。
中国人民热爱生活,中国文化最大的特点是活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任何一个外国人到中国访问,往往会被中国人民这种朝气蓬勃的生活所打动,从晨练太极拳到菜市场的热闹,到茶楼品茗,到夜市的繁华,都会打动很多老外。很多最接地气的生活场景其实也同样可以作为一个现代中国的文化符号,通过我们的视频、纪录片、照片、网络传播出去,让海外人可以看到中国普通百姓的文化生活和社区生活,通过影像的传播力打动世界上很多人。有时候影像的无声力量更有说服力,二十年前后的两张上海新旧照片发到网上,上海的发展其实不言而喻,清晰可见。在更好地呈现中国的公共文化空间,在国际传播上更好地展现中国形象上,我所从事的摄影行业也让给予了我极大的自信与底气。
之所以在我们丰富的党支部生活里选了这样一个议题来展开谈自己感想,其实是因为观看这期节目联想起了自己不长的人生经历,也唤起了尘封许久的记忆。
在参加工作之前,我一直在学校里学习对外汉语,通过多年的专业学习,我曾立志于成为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播使者,通过汉语教学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但后来我开始了这样一份从未设想过的摄影工作。曾经有一段时间,当职业进入了一个瓶颈期,我开始特别的迷茫: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血脉,我曾经的梦想是做文化传播,是不是自己违背了初心,辜负了学业,是不是走上了一条与所学毫无关联的路,是不是浪费了光阴无法回头?有过那么一阵子特别沮丧的暗淡时光,在度过了那段迷茫期之后,我发现其实人生轨迹的发展有它的必然性。
从语言学专业到摄影行业,其实我想要秉承的那份初心并没有变,我一直在努力从事的仍然是“文化传播”的事业。尤其是在看了《这就是中国》里张教授娓娓道来的宏观视野与微观脉络,我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当我只是在输出各种语音、语法、语义、语用向世界传播汉语知识时;我更想用“一图胜千言”的摄影作品去诉说深沉厚重的中国故事。人生的选择看似无厘头,但冥冥中自有道理。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去做一个文化传播的耕耘者吧!